一家400億的公司要破產了

來源丨投中網
美國太陽能破產潮繼續升級。
近日,WSJ報道稱,美國前三的太陽能公司Sunnova已準備申請破產。這將是自去年的Sunpower之後,美國光伏行業又一起重大破產事件。
Sunnova成立於2012年,2019年在紐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時曾達到60億美元(約430億人民幣)。而自2025年初以來,Sunnova的股價暴跌了96%,目前已經不足20美分,市值僅剩2000多萬美元。與此同時,Sunnova揹負的債務則高達85億美元,其財富消滅能力令人咋舌。
另一方面,財報顯示Sunnova在2024年的總收入為8.4億美元,淨利潤-4.48億美元。看到這兒很多人可能會感到不解:作為一家光伏企業,Sunnova為何能欠下相當於其總營收10多倍的鉅額債務?
背後的原因,說來就話長了。
01
Sunnova虧損史
從創立起,Sunnova就是資本寵兒。
Sunnova的創始人名叫John Berger,是一位在得州能源行業摸爬滾打了二三十年的資深能源人。他本科畢業於名校得州農工大學,在曾經的能源巨頭安然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安然因財務造假倒閉後,John Berger先是去了哈佛商學院繼續深造,而後返回得州,圍繞清潔能源開始了連續創業。
2012年John Berger創立Sunnova時,在美國能源行業已經根基深厚。再加上,當時全球減碳思潮正盛,可再生能源備受追捧,Sunnova創業早期的融資形勢一片大好。
employbl的資料顯示,到2019年上市前,Sunnova完成過五輪私募股權融資,總額超過9億美元,投資者包括Blackstone、索羅斯的量子基金、ECP等知名機構。2019年上市時,Sunnova又發行新股融資1.7億美元。此外,Sunnova還展開了規模更大的債務融資。截至2023年底,Sunnova從高盛、瑞信等投行那裡獲得了20億美元的貸款。
在鉅額的資金加持下,Sunnova迅速成長起來。2019年Sunnova上市時,其總裝機量達到572兆瓦,已經是僅次於美國老牌光伏公司Sunrun的美國第二大的住宅太陽能公司。
上市後,Sunnova的擴張速度繼續加快。尤其是2022年美國出臺《通脹削減法案》,開啟了一場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狂歡,Sunnova於是開足了馬力。2019年Sunnova的收入是1.32億美元,到2021年增長至2.41億美元,幾乎翻了一倍。2022年,Sunnova的收入5.58億美元,一年之內又再翻一倍。
最近披露的財報顯示,Sunnova 2024年營業收入是8.4億美元,在美國50多個州擁有超過 44.4萬客戶,管理的總光伏發電量達到3吉瓦。Sunnova已經與Sunrun並駕齊驅,成為美國住宅太陽能市場的兩強之一。在美國TPO住宅太陽能市場上,Sunnova的佔有率可達40%之多。
然而,儘管從2019年到2024年Sunnova的營收漲了6倍,市場地位越來越強,盈利能力卻越來越差。2019年Sunnova虧損了1.33億美元,2024年虧損額上升至4.48億美元。自上市以來,Sunnova從未盈利,五年累計虧損了超過15億美元。
Sunnova並不是一家需要燒錢的科技獨角獸。乍看之下,Sunnova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屋頂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維護,可以看做是美國曆史悠久的住宅屋頂裝修行業的升級版。它並不需要在研發上鉅額投入,也無需投資建廠。理論上,Sunnova需要做的最燒錢的事是鋪設經銷網路、組建施工隊伍,這顯然不足以解釋如此長期而巨大的虧損。
02
偽裝成光伏公司的金融公司
實際上,Sunnova的商業模式比這要複雜的多。它表面上是一家光伏公司,實際上更像是一家金融公司。
此話怎講呢?
大家都知道,阻礙住宅太陽能普及的一大因素,是高昂的安裝成本。根據福布斯的報道,在美國一套新的7.5千瓦的住宅屋頂太陽能系統,成本在2萬美元到4.5萬美元之間。顯然,願意掏出這樣一大筆錢安裝太陽能的家庭不會很多。
而Sunnova之所以能擴張這麼快,就是因為解決了這一痛點。Sunnova的方法是所謂“EaaS模式”,也就是能源即服務。在這一模式下,Sunnova的客戶前期幾乎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就能擁有整套住宅太陽能系統。電池板的安裝、維護工作,全部由Sunnova負責。客戶要做的,只是與Sunnova籤一份長達20年的購電合同,每月向Sunnova支付電費。
顯然,這會導致Sunnova面臨非常大的資金壓力。而為了解決資金問題,Sunnova的做法是把自己管理的住宅太陽能系統打包起來,發行資產支援證券(ABS)融資。
另外,美國2022年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還帶來了一個新玩法。根據這一法案,安裝住宅太陽能系統的支出可以用於抵稅,比例高達30%。更妙的是,這一抵稅額度還可以轉讓。利用這一點,Sunnova推出了一種名為“稅收抵免私募股權基金”的融資工具,基金將會與Sunnova共同投資建造住宅太陽能系統,但基金的LP們獲得的投資回報不是現金,而是抵稅額度。
這種基金非常受美國大企業們的歡迎,無論是Meta、Amazon等科技巨頭,還是高盛、摩根大通等華爾街巨頭,都是這些基金的常客。原因也不復雜,一方面,基金的風險很低且投資期很短,通常只需要兩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資;另一方面,這些大企業名義上還投資了綠色能源,可以在自己的ESG報告上大書特書。
於是,70%的資金來自ABS和債務融資,30%的資金來自稅收抵免基金,至此Sunnova打造出一個完美的金融閉環:透過ABS和稅收抵免基金融資,用這些資金建造更多的住宅太陽能發電系統,再用這些資產融更多的資金。這就是Sunnova能保持翻倍式擴張的秘密。
Sunnova並非唯一一家這麼幹的公司。實際上,這已經成為美國住宅太陽能行業的通行模式。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不僅是Sunnova擴張最快的三年,也是全美國太陽能ABS發行量暴漲的三年。福布斯給出的資料是,從2019年到2022年,美國新增住宅太陽能發電量增長了大約三倍,同時太陽能ABS發行量增長了兩倍多。
只不過,Sunnova的ABS發行規模格外的龐大。據估計,Sunnova已發行的ABS總額高達58億美元,佔到其85億美元總債務的大部分。相比之下,行業老大Sunrun的發行量大約在30多億美元。
另外,Sunnova的稅收抵免基金髮行量也非常大。截至2024年底,Sunnova共有34只稅收抵免基金。
03
連遭重拳
已在暴死邊緣
不難看出,Sunnova表面的高增長之下,基礎並不牢固。當市場風雲突變,迭遭重拳之後,Sunnova走到破產這一步並不令人奇怪。
Sunnova遭遇的第一拳,是美聯儲2022年之後的激進加息。一方面,這使得Sunnova的ABS發不動了。當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已經超過5%,太陽能ABS對投資者而言已經沒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加息還使得Sunnova自身的償債壓力陡增。Sunnova 2021年發行的4億美元高階無擔保債券,最初的利率為5.75%,但2023年漲到了14%。這筆債券將於2026年到期,本月初已經實際違約。在2024年,Sunnova的利息支出已經佔到總收入的25%。
第二拳是政策面的轉向。加利福尼亞是美國太陽能發電的最大市場,約佔整個美國的40%。2023年加州推出新政策,下調了居民太陽能餘電入網的價格,導致了加州的光伏安裝申請量暴跌47%。這直接導致Sunnova 2024年損失了1.4億美元的預期收入。
更大的壓力來自特朗普。特朗普一直對拜登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耿耿於懷,威脅要削減甚至取消對光伏公司的稅收抵免。前面已經說過,稅收抵免堪稱是美國太陽能行業的生命線,一旦取消其後果將是災難性。即便還未真的取消,這種不確定性也足以抑制任何的新投資。
還有第三拳,那就是突然增加的關稅。眾所周知,美國本土基本沒有光伏電池的產能,光伏電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就算不考慮最近增加的高額關稅,僅是美國年初修改"本土製造比例"條款,要求光伏系統元件美國製造比重從40%提升至60%,就已經使得Sunnova的進口面板成本驟增18%。
這幾拳,拳拳都打在Sunnova的命門上,想要過關可謂難於登天。
從2023年開始,包括渾水在內的做空機構就在質疑美國的太陽能公司們搞龐氏騙局。他們認為,美國過去幾年的太陽能發電量猛增,是建立在不斷擴張的不良債務之上的。這些太陽能發電專案,實際上並不能產生它們在發債時所宣稱的收益,融資被用於“借新還舊”。渾水指出,太陽能公司低估了太陽能系統的維護成本和輸出退化的速度,而且沒有考慮二十年後還需要拆除老舊電池板的成本。
可為例證的是,Sunnova不得不從2019年發行的ABS債券中回購了接近400萬美元的違約貸款,從而把其違約率從4.25%降到2.5%,以避免觸發債券的風險條款。
不僅是Sunnova,在融資困難、補貼削減、關稅上漲的情況下,整個美國太陽能市場都面臨崩盤的風險。美國住宅太陽能安裝量在2023年達到峰值後開始下滑,2024年同比降幅達12%,2025年預計還將繼續下滑。2023年之後,美國太陽能行業掀起了一波浩大的破產倒閉潮,據估計已經有數百家光伏企業破產,其中不乏SunPower、Titan等知名企業。Sunnova不過是最新一個。
3月初,Sunnova表示公司2024年四季度的虧損超出預期,宣佈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今年4月1日的付息日,Sunnova表示無力償還兩筆債券(總額8億美元)大約2350萬美元的利息,而後進入了為期30天的寬限期。5月1日寬限期結束,Sunnova又與債券持有人達成延期償付協議,債券持有人同意在5月8日之前不行使與違約相關的權利。也就是說,目前的Sunnova隨時有可能暴死。
由鳳凰網主辦的“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將於6月28-29日在深圳舉行。論壇以“更開放的世界 更共贏的機遇”為主題,探討新興市場出海攻略,匯聚30餘國經貿代表、超50家行業領軍企業及百餘位政策制定者,聚焦政策研判、產業實戰與區域合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與資源對接平臺。

由鳳凰網主辦的“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將於6月28-29日在深圳舉行。論壇以“更開放的世界 更共贏的機遇”為主題,探討新興市場出海攻略,匯聚30餘國經貿代表、超50家行業領軍企業及百餘位政策制定者,聚焦政策研判、產業實戰與區域合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與資源對接平臺。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會議詳情及合作與參會諮詢。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