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伊利諾州,一對年僅3歲的華裔雙胞胎女童在短短數週內接連被兩所學前班拒收,讓家長深感挫折與無助。孩子們還沒來得及適應學校生活,就被貼上“不合群”“難以管教”的標籤,這段經歷讓父母質疑教育系統對幼兒是否缺乏應有的包容與耐心。
據《People》雜誌報道,34歲的資料分析師孫逸凡(音譯)和37歲的醫師助理盧維耶夫婦,去年8月滿懷期待送雙胞胎女兒踏入學前班。開學當天,兩個小女孩揹著新書包、穿著新衣站在家門前合影,笑著說出夢想職業——一個想當忍者,一個說想當鴨子。
但這份童真的快樂只維持了不到一個月。第一所學校很快致電父母,稱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難以遵守規則,被建議轉至一週僅兩天的教會型託班。剛適應不久,又一所社群學前班也以“無法融入課堂”為由,宣佈無法繼續接收這對姊妹。
“我們甚至還沒來得及教會她們怎麼在教室裡舉手發言,”盧維耶無奈地說,“如果不是在學校學習這些規則,那孩子們還能從哪兒學起?”
孫逸凡則感到憤怒與失落,“成年人進入新工作都有試用期,為什麼孩子不行?她們連適應的機會都沒被給予。”
在亞特蘭大擁有多年幼教經驗的Kendra Williams強調,學前教育不僅是託管,更是孩子行為規範與學習能力啟蒙的重要階段。“孩子需要被教會如何專注、如何表達自己。但更重要的是,學校與家庭之間要建立信任與合作。”
幸運的是,孫逸凡夫婦最終在第三所學校遇到了理解和支援。老師願意與家庭緊密溝通,孩子也在接受了心理評估和專業支援後逐漸適應,並被認定發展正常。“其實那兩所學校要做的,只是多一點耐心,”盧維耶感慨道。
這段經歷也引發更多家長共鳴:在強調“早期教育質量”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給予孩子更多時間與空間,去學習如何成為學生?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