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斬劍橋最卷專業offer背後:名校路,從來不是拼運氣

《他鄉的童年》導演周軼君曾說過,焦慮的反義詞,不是鬆弛,是具體
“當腳踩到具體的路徑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時候,就沒有了焦慮。”
這句話在祝帝文身上得到了驗證。
在2月份的牛劍放榜季,他拿到了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業無條件錄取
要知道,2024年申請季,劍橋共收到22850份申請,而北京地區僅有20枚預錄取,由此可見競爭有多麼激烈,更何況,自然科學專業一直都是劍橋大學最熱門的專業之一。
今年申請自然科學專業的中國學生數量
達到破紀錄的600人
然而,當聽到是祝帝文拿下這枚offer後,新英才的師生沒有一個人感到意外。
除了“這已經是新英才連續三年拿到劍橋大學的錄取,學校的實力早已被海外頂尖大學認可”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上世界名校」,是祝帝文自小學起便認定的目標
祝帝文
為了這個目標,他每一部分都走得很「具體」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是一張拼圖,東一塊西一塊,想起哪塊拼哪塊,隨性但也懶散。
而祝帝文卻從不願過“拼圖”的人生
從小學起,全家的目標都非常一致,那就是「上世界名校」
這個宏大的目標,並沒有給小小年紀的祝帝文帶來壓力,反倒讓他充滿幹勁兒。
受父母職業的影響,祝帝文自小便對物理專業展現出極大的熱情。
幾乎每天晚上,爸爸總會利用睡前時光,或是透過講述一系列有意思的物理小故事,引領他走進奇妙的物理世界;或是與祝帝文一同參與趣味橫生的物理小遊戲,共同探索科學的奧秘。這些溫馨而又充滿啟迪的經歷,激發了祝帝文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濃厚興趣。
祝帝文在新英才實驗室做實驗
三年級轉到新英才後,祝帝文渴望躋身名校的夢想,被身邊的老師所察覺。
一般而言,面對不到一個10歲孩子口中的夢想,諸如“上最好的大學”“當頂尖科學家”又或者“成為億萬富豪”,大人們總是聽聽笑笑,飯桌上調侃兩句便拋之腦後。
然而,新英才的老師們不僅聽進去了,而且還相當重視,他們悉心呵護著祝帝文內心的名校種子,時常鼓勵他大膽發言,表現自己,朝著夢想前進。
數學課上,祝帝文總是那個在老師講解完畢後,便迫不及待舉起右手的孩子,“老師,我還有一道解法”
憑藉超乎同齡人的解題速度,數學老師每次課前都會特意準備幾道難題,詢問祝帝文是否願意接受挑戰。祝帝文小學班主任的手機裡,仍珍藏著一段影片:祝帝文與同學們趴在教室外,全神貫注地鑽研數學難題。“他們學數學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10年過去了,祝帝文的小學數學老師回憶起這一幕,仍是止不住地誇讚。
祝帝文小學班主任手機裡珍藏著的影片
新英才的小學時光,讓祝帝文的學習熱情被徹底點燃,他在數學與科學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同時在藝體特色課程中,如籃球,發掘了自己學術之外的興趣。
步入初中後,儘管課程難度驟增,但祝帝文卻覺得愈發有趣。學校提供的豐富拓展選修課和國際競賽輔導,讓他對鍾愛的物理領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正在演講的祝帝文
此外,新英才自七年級起便著手開展升學指導工作,幫助學生了解高中課程的同時,明確升學路徑,並提供個性化的升學規劃建議。升入高中後,每位學生都將擁有一位專屬的升學指導老師,學校還會定期舉辦升學講座,詳細介紹國外大學的各類專業。
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升學講座和老師的1V1面談中,祝帝文心中的名校輪廓愈發清晰——那就是劍橋大學
過去十年間,劍橋大學中國申請者數量激增四倍,而錄取率卻持續走低。
面對這場「精英密度」空前的競爭,祝帝文的升學導師譚長玲博士深知:劍橋要的不是解題機器,而是能在學術長跑中持續發力的思想者。
自九年級祝帝文明確自己要向劍橋發起衝擊後,譚博士便為他鋪設了一條從強化型競賽高含金量科研專案的“學術基建”之路,希望在這個強化學術能力的過程中,祝帝文的抗壓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祝帝文和團隊小夥伴一起做實驗
在譚老師的指導下,祝帝文陸續拿到了UKChO英國化學奧賽、BPhO英國物理奧賽、SMC高階數學競賽的金獎,隨後開始挑戰被譽為「中國青少年諾貝爾獎」的丘成桐中學科學獎
從確定關於“軟物質顆粒堆積物”這一本科生畢設難度的專案主題,到研讀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再到聯絡實驗室買材料、做研究,最後整理資料完成論文….儘管時間緊迫,只留給他們短短三個月,但祝帝文和團隊小夥伴還是譚老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完成了。
其中,除了和小夥伴們一同設計與推進實驗外,擅長理論物理的祝帝文主動承擔起撰寫論文的理論分析部分
時至今日,譚老師還記得三個孩子站在清華大學講臺上答辯的場景。當聽到評審老師提出“測材料模量”這一專業問題時,譚博士在臺下捏了把汗,但令他驚喜的是,祝帝文和團隊小夥伴穩穩地接住評審老師拋來的問題,並回以專業的回答
在丘成桐答辯現場的祝帝文
諸如此類的專案式競賽,讓祝帝文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飛速提升
而對於申請牛劍的孩子來說,僅有標化成績(祝帝文有4門實考Alevel A*)和競賽加持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在最為關鍵的面試環節打動招生官。
為此,不少父母為孩子花重金在校外報面試培訓班,請專業的老師輔導模擬面試,然而這些令父母絞盡腦汁尋覓的資源,在新英才卻是日常配置
在日常學習中,新英才的老師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流利表達和公開演講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收穫既能接受質疑又敢於提出質疑的勇氣。
到了最後的衝刺階段,新英才不僅有專門面試指導的教師團隊,透過系統訓練提升學生應變能力,同時,譚博士還自創了八套牛劍面試題,讓學生能夠沉浸式模擬面試。
而這些都是祝帝文在面試中游刃有餘,最終贏得劍橋青睞的底氣。
除了學術方面的提升外,新英才還格外注重學生品質的培養
儘管祝帝文成績優異,自律性極強,但還是會經歷被高中班主任付老師批評得滿臉漲紅的情況。
初中時期的祝帝文是集體活動中的積極分子,無論是策劃與製作板報,還是踴躍報名參加運動會,他總是毫不猶豫地衝在前面。然而,進入高中後,隨著升學壓力的逐漸增大,他開始將更多的精力傾注於學業之上,不再擔任集體活動的引領者,轉而以配合與參與者的身份出現。
但在付老師眼中,一個真正的名校生應當全面發展,而不僅僅侷限於優異的成績。祝帝文擁有著未來能夠影響乃至改變世界的潛力,所以現在的他需要做出改變,像初中那樣重拾自己的主人翁意識
於是,付老師把祝帝文叫到了辦公室,問了他一個問題:「劍橋憑什麼要你?」
看著祝帝文陷入思考,付老師繼續說道,“世界上成績好的孩子很多,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名校錄取。因為頂尖大學所青睞的,不僅僅是學業上的佼佼者,他們更看重的是那些未來能夠引領變革、甚至改寫世界格局的人,這就意味著你需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眼界,而不是眼中只有自己。”
付老師的一席話讓祝帝文意識到名校不僅看重成績,更在意德才兼備,而忙於學業的自己,卻忘了心懷他人。
從那時起,祝帝文重新主動承擔起份外的事,甚至還會在付老師生病時,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學習,為他們答疑。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新英才連續三年被牛劍青睞了,去年我曾有幸對話過新英才三位牛劍學霸,發現一直以來,大家似乎都對牛劍錄取者抱有一種固有偏見,往往將他們刻板地描述成一群只會埋頭苦讀的Nerd(書呆子),似乎只要學術能力過硬,就能獲得牛劍offer
其實不然。
無論是去年劍橋錄取的於果、徐端,還是被牛津青睞的吳佳儀,又或今年的祝帝文,都說明著頂尖名校的招生越來越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要求申請者不僅要學術出色,同時還要全面發展
為此,新英才構建了“基礎必修+核心選修+拓展選修+個性教學”的課程體系,光是小學部就開設了超60門拓展選修課,包括英才少年科學院、擊劍、游泳、各種球類以及國畫、英語戲劇等,讓孩子盡情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
祝帝文就因為個頭比較高,在小學時選擇了籃球特色課,後來隨著羽毛球風靡校園,他便欣然加入了羽毛球社團,每項運動都讓他感到有趣和放鬆。
不僅如此,祝帝文還很喜歡拉小提琴,有時候學校舉辦活動,他還會主動報名上去演奏一曲。
祝帝文(左)和弟弟(右,目前也在新英才就讀)一同拉小提琴
升入初中後,新英才初中部設有涵蓋語言與文學、科學與工程、活動與競賽、人文與社會等13門拓展選修課,也就是在這時,祝帝文加入了學校的辯論社,他享受每一次準備辯論賽時思維的碰撞與激盪。
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也讓祝帝文找到了學術之外的價值,成為真正完整的人。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提過新英才一直致力於為學生提供的多元化全球升學路徑,而升入高中後的祝帝文,則加入了學校的劍橋國際中心
學校在IGCSE階段設有15門課,A Level階段設有13門課,這在北京乃至全國範圍的同類校中,都屬於開設課程最多最豐富的學校之一,正是在這個階段,祝帝文完成了從「興趣驅動」到「專業深耕」的蛻變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高中生活因升學壓力而顯得緊張壓抑,但祝帝文卻用了「自由」兩個字來形容自己的高中生活,他感激學校給予學生的高度自主權,讓自己能夠自主規劃時間
正是這種被信任的感覺,才激發出祝帝文強大的內驅力。即便在最艱難的申請季中成功上岸,他也依舊沒有懈怠,祝帝文稱最近自己在忙著刷雅思小分,“感覺自己還能再提升提升”
我曾問過deepseek一個問題:什麼是教育最好的模樣
deepseek給了我一個回答:最好的教育,不是機械的知識灌溉,也不是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而是讓每個獨立的個體在尊重與自由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而祝帝文在新英才的這10年,恰恰就是對這個答案最好的詮釋。
“我已經不記得爸媽為什麼送我來新英才了。”
“但我想,他們不會後悔這個決定。”
如果你也想體驗「不後悔的教育」
長按並識別下方海報二維碼
報名參加學校開放日活動👇
*市場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