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寫了不少資訊差套利的文章,講了幾個競爭比較小,利潤還算說的過去的虛擬產品,這些虛擬產品之所以賣的人不多,其實不僅僅是資訊差,不僅僅是很多人不知道,而是存在一定的門檻。
就算你知道他能賺錢,但是你賣不了和他一樣的產品。反之,像一些ppt模版、學科資料、盜版軟體、課程和各種資料一類的虛擬產品,你會發現簡直是卷出天際,就算你的體力拉滿去幹,能不能賺錢本質上還是個機率遊戲。
很多專案不賺錢,不是專案本身不行,只是做的人太太太多了,但凡是乾的稍微晚了點,你就會發現賺錢比吃屎還難。
不賺錢的原因,根本不是專案不行,做事的方法不對,因為方法這東西,同行之間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你怎麼寫的筆記,他大概寫的過程和你一樣,所以一般這類門檻不高的專案,從來不存在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
而之所以你看到做某個專案賺錢,無外乎三種原因。
首先就是倖存者偏差,這一點特別容易在知識付費的營銷環節中被誇大,有一個賺錢的人=所有人都能賺錢;
其次,機率問題,你不得不承認,有些人運氣就是好,他發的內容能大爆特爆,但是你費九牛二虎之力寫的筆記,剪輯的短影片,發出去一看瀏覽量兩位數;
就算你能運氣不錯,賣出幾單,跑通所謂的0到1,去發個朋友圈,寫個文章自嗨下,但是可持續嗎?真的完全沒有法律風險嗎?其實有不少那種做盜版資料,就賣了幾單,結果收到傳票,賠了幾千的。
所以,有的虛擬產品就是垃圾,根本不值得做。
最後,就是時間問題,他做的比你早,因為做的早,所以競爭小,他就能夠相對輕鬆的做起來。
但是!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你就不應該去賣這種競爭積極激烈的產品,一個動作錯了,後面做再多努力也是錯的。
而很多人,恰恰喜歡去做這種看著操作簡單,利潤高,又可複製的專案。所謂可複製,你既能複製,那麼另外十幾億人為何不能複製?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想要賺錢的人。
這篇文章我今年3月8號發的,今天你再去小紅書搜尋“日語學習”這個關鍵詞,你會發現除了賣課、賣pdf資料的,賣日語學習工具的還是隻有他一個。
而且,到今天為止,他的銷售額已經28.5w,不是我3月8號寫文章時候的13.66萬了,僅僅兩個月多月新增十幾萬的淨利潤。

這樣的虛擬產品你能說他不賺錢嗎?但是這類的虛擬產品絕大多數人賣不了,原因也很簡單,多數人不具備開發這工具的能力,而且更不願意花時間研究怎麼用AI程式設計開發的方法。
更進一步的,可能會去市場上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原始碼可以之間買來用,但是現實是,根本不存在這種原始碼,但凡事是市場上開源的系統,沒有一個能拿來作為產品去賣。
再來分享一個有點門檻,但是競爭不大,利潤賊高的虛擬產品,“股票交割單模擬器”,類似於那種模擬錢包餘額的軟體,你會發現市場需求量也不小。
關鍵在於這個軟體還是按周/月/年付費的模式,既然他敢用訂閱制的方式收費,說明這個產品一定有復購,否則就直接一個價格買斷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即使告訴你賣這個產品能賺錢,即使你上架後立馬能有客戶成交,你一樣也做不了,因為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這種軟體怎麼開發出來的。
我的粉絲裡應該有不少程式設計師,多少懂點程式設計的程式設計師,看一眼就知道這種軟體壓根沒啥技術含量,他們也根本想不到有人能做這麼個東西出來賣,竟然還有這麼多人花錢按周按月去買。
我前段時間,做過一個類似的工具,是我用Cursor花了兩個小時,讓AI幫我開發的一個iOS APP,這個APP的功能和股票交割單模擬器一樣,就是1:1仿照了另一個APP的頁面,然後支援讓使用者自定義修改頁面中的一些關鍵資訊。
只不過,我那個iOS APP是基於某點評APP排隊取號頁面做的,能讓使用者在排隊就餐時,假如錢買點兒過號不在,那麼可以改成它的號去吃飯。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功能,上架第二天就衝到了iOS分類付費榜第二,連續霸榜超過一週的時間。
類似這樣的虛擬產品其實有很多很多,比如有個微信聊天p圖的軟體,很多人應該買過,年會員38塊錢,名字叫點點十代,全網銷售額我粗略統計過,最低最低不低於100萬。

這個軟體做一個一摸一樣的也不復雜,如果讓我用AI去做,最多也就是一週時間就能復刻出來。
對於這樣的虛擬產品來說,的確會有一些門檻,但是隻有這樣的生意才是賺錢的好專案,如果誰都能進來乾的事,那其實也就沒有做的必要。
從今年開始,AI+虛擬產品絕對是有巨大的紅利機會,比如上面那些軟體,沒有AI以前,你不懂程式設計連個毛都做不出來,但是AI的話給予了多數人更多的可能性。
但,我還是那句話,早就是優勢!更是機會。
最後,推薦下我花了3個月時間寫的書。我的這本書也被Cursor官方的主設計師Ryo Lu推薦閱讀,本書的價值就不用多說了,我覺得是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