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兜四爺
爬上來閒聊聊。
春節期間,科技大事件挺多。
一是,中國的大模型Deepseek爆火,導致英偉達股價暴跌。
這個大模型主打一個便宜,投入少,好用。
可能資金心想——AI也不用巨資買晶片嘛,英偉達的銷量會降~
那它股價也得跌跌。
二是,宇樹把機器人搬到了春晚舞臺,穿著花棉襖秀舞技。
haha~

A股之前就炒過宇樹概念,這個公司我略有耳聞。
除了生產機器人,它也生產機器狗。
機器狗在京東上花1-2萬能買到,據說相比於國外同類機器人,價格挺有競爭力。
當然,我也沒仔細對比過。
但科技產品越有價格優勢,就越有市場潛力。
更有機會在未來跑出來。
我很少重倉科技類股票。我喜歡那種現金流好,分紅多,還有成長性的股票。
這種票一般是偏傳統行業。
但確實這一兩年,有不少科技給我印象深刻。關鍵是,我生活中也慢慢開始有用到。
春節正好有點時間,閒聊分享幾個

…
自動駕駛
其實準確叫:智慧駕駛。
我三月份時就試駕了問界的智慧駕駛,當時看到車自己開,我啥都不用幹,就大受震撼。戳此回看
但當時,我覺得問界長得太醜了,又試了理想MEGA。
可惜,幾個月前的理想樣貌是好看,但自動駕駛不實用,許多路段沒法自己開。
這兩天,朋友又把他的理想MEGA給我開了一次,我才發現,已經可以全國範圍內自動開了。
我朋友假期會開車兩三小時去郊區或河北遊玩,長途開車本來是很疲憊的事。
但有了自動駕駛——
“90%情況下不用自己開車,讓它自己開就行。出去玩很輕鬆,不費體力。可以純粹地玩耍了”
“出行疲勞指數直線下降。”
沉浸式翻譯
可能因為我是寫理財公號的,我做研究,找資料時,經常用到非常多的國外網站資訊。
美國,日本,西班牙…等等。
用了沉浸式翻譯後,感覺是“推開世界的牆”。
資訊輸入量爆炸式增長。
我之前也有安利過這個工具,但經常有人問我沉浸式翻譯叫啥名字。
它名字就叫“沉浸式翻譯”。
是一個小外掛,可以安裝在chrome瀏覽器裡。
它會呼叫類似於openai,智譜之類的大模型的能力,來進行翻譯。
比如我隨便找了一則日本雅虎上點選率排前幾的理財貼子,是有人詢問遺產稅。
“我母親去世了。我和母親都沒有存款,所以可能無法支付“遺產稅”。”
然後沉浸式翻譯了日文解答網頁,即時顯示出中文:

很地道,也很好理解。
看外網無障礙了。
…
還有一種科技,我有在慢慢使用,但會帶有“警惕”心理的。
AI搜尋
隨手舉個例子。
比如我前兩天恰好想了解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最新的10大持倉股是啥。
我可以找他的年報,但我就偷懶用了下KIMI。
我在KIMI上面問了下:
它直接幫我生成表格:

但為什麼對於AI搜尋要警惕呢?
因為它也是整合了很多資訊源,最後將答案呈現給我。
這裡面有些資訊源,資料上是可能出錯的、或者口徑不一致的地方,所以主要是供參考。
需要複核一下。
可以根據它列明的參考資料來源進行復核。
當然,這一點毛病,傳統搜尋也有。
。。。
還有一些,我估摸著很快會用到的:
無人配送
我有一天回小區,就看到有人在除錯美團的無人送貨,進出小區的大門。
好奇問了下——
它正在學習小區路線。
等學會了後,就可以自行上門配送了。
我感覺這個功能會很實用,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很多小糾紛,小矛盾。
外賣員可以將餐飲送到小區大門、公寓大堂就行。
可以節省時間,再跑更多單,賺更多錢。
省得和小區保安溝通,產生糾紛。
然後由機器人送到訂餐客戶房門——對於一些單身女性客戶,可能一定程度也能提升安全感?
我之前開車時,還見到了美團無人車在做測試,恰好拍了一段:
黃色的小車:

當然,這裡面的度也挺重要。
如果機器人做得太多,可能會造成大規模失業。估計會有法律法規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再說一個,我自己內心挺排斥的。
AI寫作
但不得不承認,它的用途越來越廣泛。
比如最近的Deepseek,在寫作方面很不錯,很靚眼。
我讓它“以春節生病為主題,創作一首七言絕句”

它立馬給我吟了一段。
春風不度病榻前,遠山如夢隔雲煙。縱有千杯邀明月,奈何身困似寒蟬。
把我幹沉默了…

以及,AI出方案:
我這幾天在小紅書頻繁刷到,有人讓deepseek給股票最佳化方案,給理財建議,給健身計劃的。
回答得十分細節。
好多人說,感覺可以代替私教,代替心理諮詢師…blabla
點評股票基金配置時,甚至會直接建議清倉減倉或者加倉多少比例…
我自己也問了幾個,回答得挺超預期。
危!我也可以被淘汰了

最後,我自己最希望的是:
未來有一種養老機器人。
當我們老了,腿腳不利索了,它能麻利地扛著我們下床,去菜市場買菜。
能監測血壓血糖,給我們按時喂藥。有病的時候,能扛起來狂奔醫院。
haha。
我大概還能等上二三十年,以這個時間長度來看,這個好像不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