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很久的封禁,但TikTok真正在美國停擺後,不少人還是受到了衝擊。
00後美國網球名將高芙,彼時剛剛成功晉級澳網女單八強。她在採訪鏡頭上寫道:RIP TikTok USA,還畫上了一顆破碎的心。一位美國博主在小紅書釋出的影片顯示,她的小兒子在副駕駛座位一邊尖叫,一邊大哭,難以接受無法刷TikTok的事實。
雖然這場真情實感的“失去”,只持續了不到24小時,但這還不是最後的結局。
文 | 宋春光 常芳菲
編輯 | 辛野
運營 | 小二郎

停擺又恢復,荒誕24小時

“對不起,TikTok現在無法使用。”
禁令抵達前一天,美東時間1月18日21點左右,TikTok選擇主動和1.7億美國使用者告別,用突然彈窗這樣一種單向通知的方式。
這一舉動,出乎不少使用者意料,他們原本以為這一刻會更晚一些到來。新聞從業者Lisa Remillard此前預告,自己將在美東時間1月19日中午12點開始直播,和330萬粉絲一起見證“TikTok暗下來”。另一位擁有350萬粉絲的生活類博主Alexia,在18日傍晚就開啟攝像頭,想和一群人一起完成“在TikTok的最後一次歡呼”。
螢幕那端的Alexia,從廚房走到臥室坐下,和往常一樣與粉絲們聊天。大約晚上10點半,她突然察覺到異樣的變化,原本600多人同時線上的直播間,一下子掉到了98人,“你可以看到大家一直在被踢出去”。
功能是逐步冷卻直至停用的。TikTok美國業務的主要雲計算供應商甲骨文公司告知員工,美東時間18日21時關閉託管TikTok資料的伺服器。就像多米諾骨牌,大約用了一個多小時,倒塌從伺服器傳導到了每一個美國使用者。

▲ 1月18日,TikTok封禁前第一個彈窗通知。圖 / 網路
很快,Alexia告訴粉絲們,自己已經看不到直播間的新留言了。“真難過,我不知道是否有新留言進來,但是我愛你們。”Alexia抓緊最後的機會留下訊息,將自己在YouTube和Instagram的賬號名反覆說了好幾遍,防止與粉絲們失聯。
幾分鐘後,第二條彈窗出現,提示使用者可以下載儲存賬號中的各項資料。沒有人能預測,這一波封禁會持續多久,但官方特意提到,當選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將和TikTok一起尋求解決方案,看能否恢復使用。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很久的封禁,但App真正停擺後,不少人還是受到了衝擊。00後美國網球名將高芙,彼時剛剛成功晉級澳網女單八強。她在採訪鏡頭上寫道:RIP TikTok USA,還畫上了一顆破碎的心。

▲ 當地時間1月19日,澳大利亞墨爾本,高芙晉級澳網女單8強後在鏡頭前寫下“RIP TikTok USA”。圖 / 視覺中國
許多在上週湧入小紅書的“TikTok難民”,釋出了停擺那一瞬間的感受。博主@Reckless Rampage來自美國,她的小兒子在副駕駛座位一邊尖叫,一邊大哭,難以接受無法刷TikTok的事實。
而在TikTok美區工作的人,自稱“真正的TikTok難民”,他們的工作照常繼續。一位入職一週年的員工在停服這天收到了週年禮包,是一件黑色的衛衣,和一個藍色的馬克杯。她的帖子內容很平靜,並沒有對TikTok美區停服有過多評價。
平靜,也是吳遠的感受。作為一名美區TikTok的軟體工程師,他覺得自己知道的資訊遠不如媒體多。這段時間,同事們似乎刻意逃避討論有關TikTok禁令的訊息,他幾乎沒有私下談論過這件事。
一個月前,吳遠和同事們曾在內網交流過如果禁令執行,那麼從工程師的角度如何應對,是否需要做Plan B。沒過多久,他發現這些討論帖被自動刪除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公司蔓延。
停服前一週,社交平臺中一度出現了許多向TikTok內部員工“打探訊息”的帖子。一些正在美國求職的人迫切地想知道,自己還能否向TikTok投遞簡歷,又是否應該在此時接下TikTok的offer。
TikTok美區的HR部門也照常工作,不斷給相關部門員工傳送面試邀請。封禁前幾天,一位員工在社交平臺發帖稱:“每個面試者都在問關於封禁法案的事,還得硬著頭皮尬聊。”
安娜是被面試官主動詢問TikTok禁令的求職者,對方問她怎麼看待這個禁令。她有些吃驚,只好回答:“雖然有禁令的不確定性,但還是很珍惜能和位元組這群優秀的同學們一起工作的機會。”面試官告訴她,這件事反反覆覆好幾回了,不要太放在心上。最終,安娜拿到了TikTok的offer。
只不過,這場真情實感的“失去”,只持續了不到24小時。
TikTok官方賬號在美東時間19日下午推送了一則公告,宣佈正在恢復服務。推送一個小時,這則帖子收穫了11萬個紅心,6000多條評論。許多“TikTok難民”在評論區奔走呼號,留下熱淚盈眶的表情包。

▲ 美東時間19日下午,TikTok官方釋出宣告:正在恢復對美國使用者服務。圖 / 網路
TikTok短暫震盪的漣漪,還波及了所有位元組、TikTok在美國運營的產品,飛書海外版Lark、生活方式社群Lemon8、剪映海外版CapCut,以及沐瞳科技的遊戲等,都面臨暫時下架的命運。
在得知TikTok恢復服務後,一些美國使用者開始密切關注上述平臺何時恢復運營。幾乎同時,有使用者在發現自己的TikTok賬戶可以正常開啟後,Lemon8也能夠使用了。點開這個明黃色平臺後,還看到了一個彈窗,上面寫著“歡迎回來!感謝你的耐心和支援。”
哪怕不到24小時,字節跳動“全家桶”平臺在美停擺,也足夠打亂很多人的生活與工作。
在美國工作的momo用“崩潰”來形容這個週末。美東時間1月18日上午,原本這應該是一個普通的休息日。但老闆的緊急通知打破了寧靜——就在今晚,Lark即將停止運營。
他一邊瘋狂詢問客服停止運營的具體範圍,一邊緊急備份所有資料。留給他的時間只剩幾個小時。他甚至開始自責,“我竟然是那個當初提議使用Lark的人”。
隨著這些平臺陸續恢復運營,一位美國網友發帖“質問”:我流的那些眼淚該怎麼辦?

死線前求生

幾天前,TikTok美國的HR團隊曾給員工發了內部備忘錄,安撫大家不會裁員。但不少員工還是無法理解公司在靴子落地前的沉默,他們想知道,TikTok究竟有沒有做一些準備。
事實上,2020年特朗普禁令釋出之後,一群人從未放棄努力,反而開足馬力和時間賽跑,想搶在禁令生效之前,讓TikTok能成為美國人不可或缺的平臺。
TikTok曾計劃在2023年登陸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德國和墨西哥等全球13個國家。但後來,在TikTok電商負責人康澤宇的要求下,這家懷揣全球夢想的公司擴張腳步整體放緩,轉頭集中全部精力“把美區做大”。
在這期間,TikTok CEO周受資也在各方擠壓中,試圖保證自己的冷靜、專業。2023年3月,他在美國國會聽證席上坐滿了5個小時,而不論他回答什麼,對面的52位議員都會快速打斷,要求他以“Yes or No (是或不是)”回答。
華盛頓國會山的抗辯,讓很多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人記住了周受資。面對議員“你是不是中國人”的幾次詢問,他反覆回答“我是新加坡人”的片段,被剪輯成無數短影片切片瘋傳,成為他職業生涯的出圈時刻。他在TikTok的粉絲數很快超過100萬。

▲ 2023年3月,TikTok執行長周受資在美國國會露面,回應有關國家安全方面的提問。圖 / 網路
周受資在這次聽證會展現出的個人魅力,為TikTok爭取到了輿論支援。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在美國主流社交媒體上,支援TikTok的人數佔比達到50%,而他們原本預計只有30%。他還在不斷尋求溝通。據美媒報道,過去一年,周受資曾多次聯絡馬斯克,並詢問了特朗普政府對科技政策等等話題的看法。而就在一個月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會見了周受資,並且自稱“對TikTok有好感”。
但站在當下,此前種種努力都沒能扭轉短暫下架的局面。曾在TikTok東南亞區工作的錢斌知道,命運很多時候並不掌握在公司手中。他也曾經歷了過山車一樣的100天。
2023年,印尼市場的禁令同樣打得TikTok措手不及。當時,內部所有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雙11衝刺,內部已經預見可以完成翻倍增長,商家也開始緊張備貨。
在風暴來臨前,TikTok內部對印尼市場寄予厚望。錢斌認為,相比起東南亞其他國家,印尼在人口數量、物流基建、使用者消費習慣上都很有優勢。當時,印尼市場的月活躍使用者數已經超過1億,平臺上積累了超過600萬本土賣家。
但就在2023年9月27日,印尼貿易部突然透過併發布了第三十一號條例,這個條例規定,“禁止社交媒體作為商品的銷售平臺”。這場禁令風波中,TikTok首當其衝。條例只給了7天調整期,一週之後,TikTok就不得不關停印尼站。
他記得那個手忙腳亂的10月。許多商家正在衝刺GMV階段,備貨數千萬,但銷售渠道卻突然消失了。錢斌每天都要回答上百個焦慮商家的提問,“TikTok印尼站何時恢復?”“TikTok能否承擔商家因禁令所產生的商品積壓的損失?”但TikTok內部毫無辦法,他只能用幾句生硬的公告來安撫商家,讓他們繼續等待,“等一個可能出現的轉機”。
李曉妮也要忍受在不確定中等待。她是深圳一名跨境電商從業者,負責對接TikTok的美國達人,和他們達成帶貨合作。1月19日上午,她起床後發現同事們在群裡討論TikTok在美區停運的事,才知道這場猶如“狼來了”的故事似乎走到了轉折點。
過去一年間,有關TikTok禁令的訊息影響著每一個跨境電商從業者,李曉妮也不例外。2024年3月,關於TikTok禁令的討論到了十分緊急的地步,TikTok官方給美國使用者們彈窗,請他們給當地政府部門打電話拒絕禁令立法。大洋的另一端,李曉妮和同事們認為這種自救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她很害怕自己會因此丟了工作。

▲ TikTok Shop後臺暫時無法登入。圖 / 講述者提供
當時,部門領導安慰她們,“就算美區ban(禁)掉,還有東南亞、歐洲,業務還可以照樣做,不會裁員的。”
如今,禁令眼看著就要來了。19日中午,李曉妮點開與美區達人聯絡的TikTok聯盟平臺,發現網頁提示“TikTok Shop暫時無法使用”。有朋友告訴她,在深圳,一些只做美區TikTok電商的小公司在禁令宣判前一週直接散夥,因為他們不願意,也無法承擔禁令的不確定性。
當她得知許多其他平臺和TikTok一起停擺後,一種反常的安定感出現了。“這證明位元組很剛啊,”她說,“這些軟體全部停掉我反而會更有信心,(總不會都不能用了,)TikTok還會回來的。”

向小紅書“遷徙”

商家們不是完全不擔心,他們也開始尋求退路。
上週,TikTok美國使用者集體湧入小紅書時,李曉妮第一時間“追了熱點”。她迅速撰寫了一篇介紹自己跨境電商業務的英文短文,期待與轉移到小紅書上的TikTok達人建立聯絡。
可惜,這篇帖子似乎沒有被演算法推薦給新註冊的美國使用者,而是推給了同行。一位IP地址在廣東的使用者給她留言:我們是TikTok賣家,現在能做什麼呢?李曉妮也沒有好辦法,只好送上一句安慰。
為什麼來小紅書?許多美國使用者都回答過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這是用集體行動來抗議美國政府的禁令,“政府聲稱中國公司會在背後竊取我們的資訊,那我們乾脆把自己的使用者資料雙手奉上”。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社群摸索,語言不通一度是最緊迫的問題。
Shane在美國俄勒岡州西南部生活,開了一家租賃公司,還有120畝農場。得知TikTok即將停止美區服務之後,他也在北京時間1月14日“移民”到小紅書,分享自己寧靜的“地主”生活。當時小紅書沒有上線翻譯功能,谷歌的翻譯很快就讓他火了一把。他日常和“朋友閒逛(Hang Out)”被翻譯成了“一起吊死”。上萬中國網友趕到現場,建議他馬上換個翻譯器。
眼看著熱度從天而降,小紅書內部也在緊急行動。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為了儘快上線翻譯功能,技術部門從1月13日晚上就已經開始加班。

▲ 開啟小紅書,隨處可見美國使用者用英文釋出的內容。圖 / 網路
據接近小紅書的人士透露,從技術層面看,實現中英互譯並不複雜,一般可以在兩週內上線。而事實上,小紅書只用了5天就上線了中英互譯的功能。翻譯按鈕會出現在正文、評論兩個部分。此外,日語、韓語、法語也可以同步翻譯。
順著網線,中美網友溝通得更加順滑。他們當中,有人是普通軍人,抱怨自己的疲憊;有人是值班的檢驗科醫生,分享從樣本當中發現的寄生蟲;有人分享自己農場裡養的火雞。許多普通海外使用者,在幾天之內就累計了數萬粉絲。小紅書上湧來的熱情,讓他們人生“第一次被來自世界各地上千條回覆吵醒”。
積累了足夠粉絲之後,MCN機構聞著流量和錢的味道就來了。
Lemony在美國生活,平時有空會教海外學生學習英語。她成為小紅書使用者不到一週,就收到了MCN的簽約邀請。過來人立刻提醒她,這家機構與小紅書官方無關,而簽約後的“收益遠遠低於要承擔的風險”。
避雷成功之後,她還特意釋出了一篇筆記感謝中國網友。離開TikTok、註冊小紅書的一週,對她來說就像被迫離家之後,搬到了叔叔阿姨家。這裡的人“願意聽她訴說煩惱,願意逗她笑,給她看可愛的貓,還幫她遠離了‘騙局’”。
看上去,小紅書身處TikTok與美國政府這場博弈的縫隙中,卻意外逆襲成了最大贏家。根據資料調研機構Sensor Tower資料,1月13日,小紅書在美國蘋果應用商店的免費軟體榜單中迅速登頂,而短短一天之前,還排在10名之外。數字營銷機構Hennessey Digital的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截至17日,小紅書在美國的總下載量在短短三天之內就已超過200萬。
一位接近小紅書人士接受訪問時透露,雖然TikTok難民湧入,引發了大量的討論。但DAU(日活躍使用者數)並沒有明顯拉昇。因為新使用者體量與1.4億DAU相比,很難造成劇烈波動。

▲ 小紅書美區下載量飆升,一度登頂。圖 / 網路
而上一次大量外國人遷徙到小紅書,同樣與TikTok有關。
2024年年初,一大批舉著“聽勸”牌子的外國人湧入小紅書,向國內使用者徵求穿搭、妝容的爆改建議。他們來自全世界不同的地方,除了美國、英國,還有人來自菲律賓、印度、白俄羅斯。儘管IP地址不同,但畫風都出奇一致。筆記封面都是他們的穿搭自拍,並且一定會舉著 一張紙,上面筆畫生疏地寫著“聽勸”兩個字。
當時許多人也不明白,這些外國人幾乎不懂中文,為什麼會精準發現小紅書上的爆改風潮。背後的推力,其實來自TikTok一位擁有140萬粉絲的科普博主@candiselin86,她率先捕捉到“中國網友正在幫女孩們變得更好看”的潮流,將典型案例向美國粉絲傳播後,不少使用者抱著好奇下載了這個紅色logo的中國App。
那是第一次,遠隔萬里的人們在小紅書上小心翼翼地交談。當時,翻譯器也讓外國人的措辭看上去像剛剛馴服中文。“中文不好”會誤翻成“可憐的中文”;“女人味”會被翻譯成“女子氣概”。但從“我對自己的臉沒有安全感”、“我在照片裡看上去很糟”這些文案中,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改變形象的渴望。
這種跨越地域、種族的互助固然打動人,但據接近小紅書的人士透露,那一波流量並沒有給平臺帶來更多活躍使用者,而這些素人使用者在國別、文化上差異巨大,很難持續運營。大家對烏托邦的美好想象隨之消散。
可以說,小紅書兩次成功出海都是無心插柳。而它此前幾次主動探索,都鎩羽而歸。

▲ 圖 / 視覺中國
早在2021年2月,小紅書就在日本推出了第一款海外產品Uniik。當時並沒有大規模投放廣告,一年之後,Uniik應用下載量達到20萬次。但那就是小紅書出海的巔峰時刻了。2022年下半年,Uniik 的增長就出現了明顯放緩,即便是熱門創作者的筆記,點贊數量也只有100左右,大多數賬號無人問津。2022年10月,Uniik停止了更新。
小紅書內部還曾對主打海淘購物的Spark寄予厚望,希望藉此開啟東南亞市場。此前,霞光社報道提到,小紅書官方親自篩選了一批新加坡本地博主,邀請他們入駐Spark,甚至組織線下聚會,希望他們分享運營賬號的心得。
但問題也很快出現,小紅書官方既沒有給出流量支援也沒有現金獎勵,粉絲量始終看不到增長,博主們逐漸喪失更新內容的動力。最終,Spark也難逃被放棄的命運,2023年2月後不再更新。
這一次,TikTok在劫難逃的“命”,倒成了小紅書從天而降的“運”。

生死依舊難測

TikTok美區停服將近12小時後,特朗普先是在社交平臺喊話:“SAVE TikTok!”隨後,他又更新了一篇推文,稱自己“將在美國時間週一釋出行政命令,延長法律禁令生效前的期限”。同時,他還指出,“希望美國在合資企業中擁有50%的所有權。”
美東時間1月20日,是特朗普的總統就職典禮,TikTok CEO周受資此前就被曝受邀參加,彼時這也被視作情勢有可能扭轉的一個積極訊號。
此番從下架到恢復使用,“特朗普”的名字被TikTok在公告中反覆提及、感謝。而特朗普本人對TikTok的態度,在過去四年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在上一總統任期中,特朗普曾強烈反對TikTok。2020年,他試圖簽發行政令封禁這個平臺,最終被一名聯邦法官阻止,並裁定特朗普越權。
四年後又是大選年,特朗普為了競選特地註冊了TikTok賬號宣傳,並斬獲1490萬粉絲。在他看來,TikTok對最後勝選頗有助力。有媒體認為,這是他態度轉變的原因之一。
不過,短暫地恢復並不是TikTok在美國命運的終局。有法律人士認為,此次總統最終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最有可能的措施便是將“不賣就禁”的執行期延長90天。
而如果TikTok禁令一旦生效,美國全面關停TikTok業務,最受傷的除了平臺和使用者,便是做美國跨境電商業務的商家,與靠TikTok帶貨賺取佣金的美國達人。
李曉妮主要負責向海外售賣充電寶,過去一年間,她對接了超過6000名TikTok達人,也就是說,超過6000個美國人獲得了來自大洋另一端的工作收入。這一切,都透過TikTok完成。
原本,李曉妮公司看中的主要渠道是亞馬遜,找達人推廣也依託於Instagram和YouTube。TikTok Shop美區開放後,負責人看好TikTok興趣電商的影響力,專門開闢了一個小組負責這部分業務。
事實證明,這是一片購買力充沛的土壤,美國使用者很喜歡透過短影片或者直播下單購物。2024年官方資料顯示,TikTok Shop美區內容場GMV總體飆升了557%,日支付使用者數增長超3倍;內容電商創作者數量同比增長10倍,美國能夠拉動銷售的電商達人數每季度均保持70%以上增速。

▲ TikTok直播帶貨風靡海外。圖 / 視覺中國
李曉妮能感受到,TikTok對美區達人的扶持。比如,只有擁有美國身份的達人才能成為帶貨達人,入駐TikTok電商聯盟平臺後,可以被全球各地的品牌方聯絡合作。
國外商家找到美區達人,第一步需要給他們寄樣,讓他們使用、體驗產品,然後他們拍攝影片或直播講解,將產品放在達人主頁,吸引粉絲購買,賣出一單就能獲得相應的佣金抽成。“行業內一直都覺得,我們是在給達人打工,因為中間的大部分錢是讓美國達人賺走了。”李曉妮說。
一位和李曉妮相熟的美國達人履約很認真,多次合作後,李曉妮才得知,他在當地有一份月薪五六千美金的工作,起初拍攝TikTok影片是出於興趣,沒想到做成了粉絲量中腰部的達人,還能透過帶貨掙錢。靠拍影片的副業,這位美國達人有時能掙到超過主業的佣金。
李曉妮曾經問過他,既然做得這麼好,為什麼不做全職博主。他回答,是考慮到TikTok禁令的原因,如果只靠拍影片謀生,在當前是一個不穩定的選擇。
從去年開始,一些主要靠TikTok謀生的達人也紛紛行動,有的人堅持抗議封禁,有的人迅速尋找著下一個可以變現的平臺。
更多普通人被夾在TikTok的震盪中,等待觀望。禁令生效前一週,許多做美區TikTok跨境電商的中國商家已經停止給達人寄樣,擔心寄過去對方無法履約,平白賠錢。李曉妮所在的公司堅定些,還照常聯絡達人寄樣。
可身在美國的達人們也有自己的擔心。上週一,李曉妮聯絡了一位女性博主,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說公司出了新品,可以給她寄過去體驗。對方回絕了李曉妮,告訴她現在TikTok禁令結果未知,擔心平臺一旦停用,成了佔便宜的人。

▲ 美國加州卡爾弗城,TikTok辦公室園區。圖 / 視覺中國
吳遠相對樂觀,他認為哪怕TikTok禁令生效,距離裁員還有一段距離。“如果不把我們這些員工裁員,或許還能賣掉,可如果親手把所有員工遣散,產品也不維護了,想賣也沒得賣了。”他說。
吳遠曾經歷過Meta裁員,那是一種忽然間“一無所有”的感受,對比TikTok延宕幾年的禁令,他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一旦勢頭不對,可以看看其他公司的招聘資訊”。
如今TikTok美區前途難測,安娜卻沒有別的選擇。最近幾年,美國科技公司裁員頻繁,招聘崗位縮水,很難找工作。安娜從2024年9月開始求職,目前也只收到了TikTok一份offer。
“給我offer我就看著接,如果有更好的、更穩的就去別家,但對於有簽證問題的求職者,真的不建議繼續衝TikTok。”安娜說,“這世界上有太多不在我們控制範圍的事情了。”
(吳遠、李曉妮、安娜、錢斌為化名。)
參考資料:
[1].近小紅書人士稱:日活大盤並未因老外湧入而有顯著增長,知危
[2].《大廠“開卷”海外小紅書》,新熵
[3].《小紅書出海,打不過“小黃書”》,霞光社
[4].《“聽勸”外國人,掘金小紅書》,卡思資料
[5].《TikTok 四年極限自救,生死未卜已是最好的結果》,晚點LatePost
[6].《晚點對話前白宮官員和資深律師|TikTok美國大局已定,政客們在自欺欺人》,晚點LatePost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