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美本申請季,理工方向的中國男生總是那群最早起跑、最卷背景、最拼競賽、最穩標化的學生。但最終放榜,中國理工科申請的男生總是“受傷”最多的一個群體,高分低錄,與夢校失之交臂。
問題出在哪?
1、被“標籤化”的中國理工男,正陷入結構性困局
我們先看幾組中國學生申請美本的坊間統計的現象:
1、2024Fall,申請前30的中國學生中,男生申請STEM專業的錄取率,低於同分數段女生30%,今年可能更高;
2、最近三年,前10和藤校錄取的中國學生中,女生比例明顯高於男生,且近80%為非STEM專業,比如性別研究、東亞研究、歷史、哲學等;
3、在一項美本錄取調查中,中國籍的申請者,錄取到CS專業的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近兩倍,包括UIUC、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等熱門校;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單論CS或理科學術實力,我相信大部分男生都是要強於女生的,根源是背景同質化+招生政策調整帶來的必然結果。
美國大學的錄取不是唯分數論,他們要的不是“一個又一個會競賽的亞裔理工男”,真正的理工大牛也並不稀缺,因此,在重視多元化和男女均衡的背景下,女生的天然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2、名校不缺的是碼農,缺的是有溫度的技術領導者
我們來看幾個典型的失敗案例:(某紅書上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搜)
學生A:託福116,SAT1570,美三CS金獎+AP Scholar,UC系全拒,僅進了一所Top 40。
學生B:USACO Gold,數學建模省一等獎,標化拉滿,科研+實習豐富,被CMU和UIUC拒之門外。
學生C:(家長自述)兒子1580,18門AP5分,全校排名1/476,藤校CS全拒…最後家長的結論是“美本申請是玄學”
美本真的是玄學嗎?肯定不是!學生的基本盤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有一定的不確定因素,但這個因素不超過錄取權重的10%。
他們申請失利的學生共同點是:背景硬核,理工專業,但缺少“策略感”,學術興趣單一,除了學術優秀,看不出如何獨特。
卡梅是大家心目中的CS強校,但卡梅的招生官曾特別強調:不希望錄取的學生都是碼農,更希望學生能為課堂帶來多樣視角和人文理解的未來科技領導者。
美本招生講究“人設標籤”——你想脫穎而出,就要讓招生官看到你為何獨特,這個獨特不是如何說,而是怎麼做(活動列表),對於“高飽和賽道”如CS、工程類專業,規劃的策略性真的起到決定性作用。
3、理工男破局之道:不是轉文科,而是讓理工背景“長出人文維度”
很多家長焦慮:“要不要讓孩子假裝對政治/哲學感興趣?” 答案當然是不必偽裝,但需要進化表達方式。
完美留學過往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善用“跨界”講故事:
一個用物理知識解決音樂領域的問題的理工男,拿下西北大學物理工程和音樂學院雙學位錄取;
一個因為音樂老師太太備受腦部神經病痛折磨,從CS轉攻神經科學的學生,被耶魯、斯坦福爭搶;
一個因為幫助殘障兒童,不斷升級智慧輪椅,先獲得政府投資,又線上教授幾十萬高中生學習STEM知識的學生,理工背景更強,但獲得賓大M&T項目錄取
“理工男”不可怕,可怕的是純理工男,理工科的學生也沒必要“曲線救國”去不喜歡的冷門專業,而是要在策略上升級,讓理工背景長出人文特色。我們常說的“方向大於努力”,好的規劃策略一定能大大降低錄取難度。
為了讓更多理工背景的學生制定好自己的申請策略,繼上次我們《理工男申請策略最佳化》直播後,完美留學創始人許老師應家長們要求,再做一場更深入的規劃策略升級講座,感興趣的家長和同學今晚7:00直播間見!

掃描二維碼直接進入直播間
別再被動“做專案+考標化”,是時候站在更高維度,審視理工類申請的真正邏輯。
主講人:許崇,完美留學聯合創始人,資深美本申請顧問,美本申請經驗16年,幫助數百名學生實現名校夢。在服務的學生中,頂級名校錄取包括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賓大、杜克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聖母大學、萊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範德堡大學等。從業至今,走訪過116所美國大學,和超過60所大學招生官有過深入交流,跟耶魯大學和杜克大學前招生官也有多年共事經歷。
如果需要一對一留學諮詢,可以掃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