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報告讓加拿大打工族的悲慘現狀實錘。
蓋洛普(Gallup)最新發布的《全球職場狀況報告》( State of the Global Workplace Report)讓加拿大打工人倒吸一口涼氣——在對22.5萬打工人的調研中,加拿大人展現出最魔幻的職場生存狀態:
53%的加拿大上班族自認"人生贏家",這比例碾壓美國(52%)和歐洲(47%),僅次於澳新(56%)和拉美(54%)。但啪啪打臉的是,加拿大打工人的日常壓力值全球最高!近六成(58%)加拿大人每天活在高壓中,比全球均值足足高出18%!

這份報告涵蓋工作體驗與整體生活狀態。調查顯示,加拿大受訪者對生活質量的評分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其每日壓力指數一騎絕塵。
職場滿意度跌慘
更扎心的真相是,北美職場滿意度10年暴跌:從2011年60%的"人生贏家"跌到如今52%。
全球僅21%的人真正熱愛工作,而有62%的加拿大人進入"職場植物人"狀態,每2個打工人就有1個在偷偷刷求職網站。

當被要求評估生活狀況時,33%的全球受訪者被蓋洛普定義為“蓬勃發展”(thriving),58%處於“掙扎”(struggling)狀態,另有9%因評分過低被歸類為“痛苦”(suffering)。
加拿大有53%的勞動者被評為“蓬勃發展”,高於美國(52%)和歐洲(47%),僅落後於澳大利亞與紐西蘭(56%)、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54%)。但這種高評分可能暗藏隱憂。
高壓力與低負面情緒的悖論
儘管加拿大人報告憤怒(19%)、悲傷(23%)和孤獨(16%)等負面情緒的比例低於或接近全球均值,但近六成(58%)受訪者表示“每天大部分時間”處於壓力中,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整整18個百分點,且超過所有地區均值。
幸福感與工作投入度雙降
蓋洛普指出,北美打工人近年滿意度持續走低,“蓬勃發展”員工比例從2011年的60%降至52%。報告將滿意度下降歸因於住房成本、通脹壓力等生活成本問題,但強調工作投入度(或工作興趣)的降低也是關鍵因素——這一指標同樣亮起紅燈。
在涉及職場關聯度的一系列問題(包括職責清晰度、個人成長空間、同事關係等)中,全球僅21%的受訪者被認為“全身心投入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並願推動組織發展。
高達62%的勞動者處於“不投入”狀態,表現為“心理疏離工作”,雖耗費時間但未注入“精力或激情”,這類人群最可能實踐“安靜離職”(quietly quitting)。最嚴重的是17%的“主動脫節”群體,他們對未被滿足的需求心懷怨恨,並“透過行為宣洩不滿”。
調查還發現,50%的受訪者正在觀望或積極尋找新工作。而全球打工人都將面臨AI時代職場大逃殺。
蓋洛普執行長Jon Clifton在報告前言中寫道。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工作時代的邊緣,正在見證全球職場的一個關鍵時刻——在人工智慧AI改變其發展道路上的每個行業之際,員工的參與度卻在下降。”
在加拿大,專家指出高房價和通貨膨脹正在悄悄榨乾加拿大人的幸福感。而網友們對工作壓力大這件事更有話要說。

社交媒體工作壓力相關的帖子下留言已經炸了。
“太真實了!太真實了!”

“確定這是認真的?不是日本?”

“可能是因為我們工資低,還和那些什麼都不懂的印度人一起工作。加拿大又一次在自由主義的道路上走得漂亮。”

“那是因為我們和那些蠢透、不專業的印度人一起工作,他們不遵守基本規定,還不斷削減工資。謝謝你,特魯多。”

“是啊。這裡有太多人從事著不該從事的工作。”

“和女權主義,還有印度人一起工作,壓力能不大嗎。”

“房租每月近$3000,大多數擁有幾個學位、經驗豐富的人的工資都在$5000左右。沒錯,很有道理。”

“我們拿的是用蹩腳的加元,還要被稅得要死。”

“這個我們的欠債有關啊!我們不應該欠這麼多房貸、地稅、房屋保險、汽車貸款、汽車保險,所有這些都壓力很大。”

“我每週工作70小時,卻只拿到40小時的工資。然後還要被稅,除了基本生活必需品什麼都買不起,加拿大真是個糟糕的國家。”

“那是因為我們工作努力,卻被萬稅壓得喘不過氣。”

“稅太重,工資太低,天氣夠糟,經濟更差,房子負擔不起,政府腐敗。你還指望什麼呢?”

但也有人表示:
“為什麼啊?有產假,免費醫療,保護員工的法規,加拿大人是不是太嬌嫩了。”

大家怎麼看?
重要通知!!
超級生活啟用新公眾號!
你可能還沒關注!
點下方進新號關注,不錯過加拿大任何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