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紙關稅,受傷的不止中國車企。
就在特朗普下令之後,誕生於英國的豪車品牌捷豹Jaguar發表宣告:暫時退出美國市場。

然而,美國並不是捷豹唯一一個玩不轉的市場,放眼全球,捷豹似乎正在遭受一次劫難。
在中國,這幾年和捷豹繫結最深的詞就是“降價”以及“小眾”。
不少第一次聽到捷豹這個品牌的人,甚至以為捷豹僅僅是個路人國外品牌。
但要知道,捷豹曾經可是英國國寶級汽車品牌,貴為英國首相座駕的豪華品牌。

在不少老車迷心裡,捷豹也是他們嚮往已久的Dream Car。
如今的捷豹,似乎已經支撐不起它的歷史地位,在全球範圍內走下坡路的同時,一些無厘頭的創新舉動,也讓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就在這幾天,坊間瘋傳吉利將以50億英鎊收購捷豹的傳聞。

儘管該訊息尚未得到證實,但可以確認的是,如果傳聞是真,對於捷豹來說,其實是個好事。

英倫貴族,跌落塵埃
如果在街上看見一輛捷豹,大機率會觸發兩類評論:
第一類,會直接把捷豹歸類為“普通外國車”,甚至比寶馬三系、賓士C級還要低半個頭;
而捷豹的粉絲,則會默默嘀咕一句:好品位。

成立於1922年的“英倫紳士”捷豹,堪稱世界上最早造車的一批車企之一,自打誕生以來,一度是英國皇室和賽道的寵兒。
捷豹旗下誕生過無數經典車型,諸如E-Type、D-Type等,至今都是無數人的夢中情車。

2004年前後,進口捷豹進入中國市場,售價動輒百萬元起,在當年可是屬於能碾壓BBA,叫板賓利大勞的存在。
即便後來捷豹和奇瑞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將部分產品中國化,但憑藉捷豹的品牌勢能,國產捷豹在一定程度上同樣口碑不錯。
而如今,捷豹卻在中國風光不再。
2024年,捷豹品牌在中國的銷量為1.8萬輛多一點,大概是自家好兄弟路虎的一半左右。

都說新能源時代的燃油豪車都不好過,但是相比於BBA、雷克薩斯等品牌,捷豹的品牌形象明顯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
第一,就是頻繁賣身,導致形象破碎。
捷豹誕生於英國,但一生命途多舛。
1989年,捷豹品牌被福特汽車收購,原本的英倫驕傲,成了美國大亨手下的一員猛將。

但緊接著在2008年,捷豹和路虎都被福特汽車轉手賣給了印度塔塔集團,由此以後,捷豹正式成為“印度車”。
塔塔集團可不像福特那樣有著深厚的汽車工業基底和文化,對於捷豹來說,這場賣身無疑對其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塔塔時期的捷豹,不僅沒能延續之前的經典高雅範兒,反而因為追求降本增效帶來的漏油等工藝缺陷,讓捷豹一度陷入質量危機。

如今在一些論壇上,經常能看見關於捷豹“印度車”“質量差”的吐槽和調侃,無疑讓捷豹的形象大打折扣。
第二,就是兇猛降價,品牌逼格崩盤。
如今的燃油豪車,降價成了想要活下去的基本操作。
不過,雖然BBA降價兇,但好歹還有旗艦豪車撐住門面。
由於庫存積壓,捷豹的降價幅度,在所有燃油豪車中屬於最兇的那一檔。
今年年初,原本賣32.98萬的捷豹XEL就迎來一次最狠降價,價格低至14.68萬元。

而43.99萬元的XFL也是一路降到了26.98萬元,於是捷豹在坊間又多了個外號叫作“5折豹”,車主紛紛自嘲“落地後立刻五折”。
價格一低,連帶著捷豹二手車保值率也一路下滑,資料顯示,二手捷豹的保值率僅僅為46.6%,遠低於雷克薩斯(66.1%)和凱迪拉克(53.9%)。
原本好歹還能和BBA中56E級別掰一掰手腕,如今卻直接奔著大眾、豐田去了。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驕傲,跌落凡塵。

變臉求生,卻看笑馬斯克
在分析捷豹為何跌落神壇的時候,一個原因不得不提:
電動化。
在特斯拉發起、中國緊緊跟隨的全球電動化浪潮中,捷豹確實是反應速度相對較慢的一個品牌。
2017年,捷豹將旗下轎車E-Type進行了電動化,名為E-Type Zero。

這是一輛典型的老車“油改電”作品(是的,老外也玩油改電)續航僅僅270公里,最大馬力也才299匹。
當然,捷豹研發E-Type Zero的目的就是為了整活兒,這車根本不是拿來買的,而是作為收藏家的大玩具存在。
在玩具性質的E-Type Zero後,捷豹在2018年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純電SUV作品:I-PACE。

這是款直接對標保時捷純電Macan的作品,但從電車的角度出發,這款車漏洞不小。
首先其續航僅僅470km,放在純電領域根本不夠看;其次它的車機系統也不是很穩定,還在2023年出現了大量召回,最終市場反應平平。
此外,捷豹還在純電賽車、混動領域都有過嘗試,但都是淺嘗輒止,並沒有權利梭哈。

混動捷豹J—PACE
在2021年,捷豹終於痛下決心,決定認真對待電動化,並且釋出了一個名為“重塑未來”的電動化戰略。
但這一戰略,似乎有點衝得過了頭。
捷豹表示,預計將在2025年,也就是今年徹底停產燃油車,全面轉型為電動汽車品牌。
並且全新生產的電動汽車,出售就是豪華車定位,要幫捷豹重拾貴族榮光。
於是,捷豹就在去年釋出了這麼一款全新概念車:Type 00。

這款一看就概念超前的車,一上市就引發了極大爭議。
爭議來源倒不是因為車,而是因為發車前捷豹釋出的宣傳片。
在新車釋出之前,捷豹為了造勢,特地釋出了一條藝術感十足的宣傳片。
首支宣傳片中,捷豹宣佈了改款Logo,還啟用了大量跨性別人士和少數族裔作為宣傳。

喜歡這支宣傳片的人,認為捷豹是打破了過去傳統豪華車的桎梏,十分前衛時尚。
而反感這支宣傳片的人也大有人在,不少人認為捷豹這是向“正確”文化妥協,失去了應該有的老貴族風骨。
馬斯克就是Type 00宣傳片的頭號大黑粉,他在X上直接嘲諷:你們還是賣車的嗎?

但從產品來看,Type 00確實足夠顛覆。
作為一輛豪華電動轎車,Type 00的設計幾乎看不出過去捷豹身上的復古設計,反而用簡約的色塊+線條突出整車的未來感。
Type 00基於捷豹的JEA純電架構打造,WLTP續航770公里,支援800V快充。

在巴黎時裝週上真車驚豔亮相過後,捷豹也計劃在今年投產Type 00的四門量產版本。
只不過,靠這麼一款“黑紅出道”的怪車,究竟能不能救得了捷豹呢?

吉利,會是捷豹的“白衣騎士”嗎?
到底誰會收購捷豹?是近幾年坊間最大的謎題。
中國車圈最喜歡買買買的吉利,就多次出現在名單之上。
這幾天,不少媒體都在瘋傳吉利汽車將以50億英鎊收購捷豹汽車的傳聞。

雖然沒有證實,但不妨讓人猜想一下吉利接手捷豹後會發生什麼事。
綜合考慮起來,吉利確實是捷豹的最佳賣家。
很多人擔心,吉利同樣購入的路特斯、極星等品牌,如今也同樣進行了電動化,只不過口碑和銷量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但對於吉利來說,捷豹可遠遠不是路特斯和極星一個檔次的小眾產品。
成為吉利麾下的第二個沃爾沃,可能對於捷豹來說是最優的出路。

這當然得從兩家品牌目前的狀況和困境說起:
對於一心想要電動化的捷豹來說,目前最缺的,就是全面電動化的產業鏈以及相關經驗。
恰好,吉利剛好擁有全國數一數二的純電品牌打造經驗,極氪汽車的成功,就足以進行參考。

另外,對於捷豹、沃爾沃這類頗有歷史底蘊,且個性鮮明的老品牌來說,吉利往往都會尊重其本身的歷史發展。
比如,沃爾沃在和吉利牽手後,吉利其實並沒有過度參與其產品打造,反而為沃爾沃在中國市場的立足打好了基礎。
一些擔心捷豹會不會因為過於激進的電動化丟掉“老傳統”的車迷,甚至可以期待一波吉利手下“老捷豹”的復生。

對於吉利來說,捷豹則是其全球化策略上重要的一環。
儘管退出了美國市場,但捷豹在歐洲的知名度和江湖地位還是有的沉澱。
於是,憑藉捷豹品牌更進一步打入歐洲市場,可能會成為吉利的一步“明棋”,也是繼極星和路特斯相對“平淡”的發展後,吉利最值得期待的一步棋。
並且,儘管捷豹近幾年不太順,但捷豹團隊中仍然有大批優秀的工程師、設計師。

將捷豹團隊為己所用,吉利也許能孵化出第二個領克、極氪等品牌,對於國產車市場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提振。
說一千道一萬,儘管捷豹和吉利看上去“珠聯璧合”,但在訊息石錘之前,都還不能確認下一步會如何發展。
但作為百年豪華轎車品牌,捷豹確實已經走在了歷史的分岔路口。
羽化重生還是泯然眾人,就看著一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