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數學卷,大部分是好題,合在一起成了張糟糕的試卷

這周深圳南山期末數學考試題目太難,教科院通知推遲20分鐘收卷這件事,在父母圈裡刷爆了屏。

家長們的槽點主要是題量大、題目靈活、難度高,還喜歡繞彎子,讓人分不清是在考語文還是數學。甚至連“老師教了一滴水,考試要考太平洋;書上寫著一粒沙,最後考了撒哈拉”這樣的經典吐槽都又重出江湖了。
我問了在深圳的家長朋友,他們也都急眼了。說南山區一直被認為是double 減落實最到位的區,平時作業少得可憐,人送外號“萬佛之宗,“一本知訓走天下”,沒想到學期末卻來這麼一齣,這簡直就是給家長和孩子狠狠一“背刺”。
我這人一向好奇心重,肯定得看看這到底是份啥樣的卷子呀,來,說說我的感受。
首先,題量大!
不算後面3道附加題,6張卷子33道題,密密麻麻的文字,估計不少孩子拿到卷子的剎那就已經怵了、慌了。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這麼多題,文字量也大啊,讀就得讀半天,同樣都是五年級90分鐘的卷子,我把南山區的題導到word裡看了下字數,3288字。小小常做的海淀卷,2842字,光比字,就少了 14.7%。
第二,題新
試卷中出現了不少新題型,單從題目來講,有些題目出的非常好。
比如這道,特別能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用到生活中去”。還有網友評論:太與時俱進了,一看兩個線上店就比線下店便宜。
(南山區四年級試題)
看完這道題,好多家長都感慨:12歲的孩子,確實“翅膀硬了”,應該鍛鍊鍛鍊他們做很多事了!
(南山區六年級試題)
這套題也比直接問“1-6 裡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有趣多了,而且孩子們最追求公平了,第二問可以說是直戳他們的心趴。
(南山區五年級試題)
這道題被好多人吐槽,網友們都說題幹裡好多和問題不沾邊的內容,沒用的干擾資訊一大堆。不過在考試裡,特別是那些不是用來選拔的考試中,偶爾出幾道這樣的題,我覺得還不錯。因為在現實生活裡,我們經常得從複雜的資訊裡找出關鍵的東西,這種題正好能鍛鍊孩子抽絲剝繭找重點的本事,很實用!
(南山區五年級試題)
出題人也很會跟小學生們“玩梗”,不管是李子柒的迴歸還是一盒 8 塊的瑞士捲,都被編進了題目裡,成為了新課標裡特別要求的“情景”。
(南山區四年級試題)
(南山區五年級試題)
好的誇完,嗯,該說說不那麼盡如人意的了。
簡單一句話總結我的想法,就是“把這些題目彙總在一起、成為擺在學生面前的這份考卷,就很糟糕!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單獨拿四年級這份卷子舉幾個例子:
比如這個22題,出的真心是不錯的,它其實是一道數感題,但是,我估計不少孩子一看題目可能就開始算了,一下子要算10道才能寫出答案,立馬就慌了!
實際上,這道題考的是孩子的估算,並不需要精算出每一個算式的準確數字。

四上的孩子日常應該有數感估算量的意識了:

你看第一個800÷30,數感好的孩子能妙判斷這是符合條件的,因為800÷40=20,30比40低一些,所以商肯定比20大,而943÷67這個,你算下67*20(都不用細算結果,肯定是超過1000),那肯定超過943嘛,所以肯定不符合。
所以說,孩子如果日常數感好,那是秒出結果的,不過即便如此,想要完美答出這道題,需要連續估算 10 道,既要付出大量時間成本又不能錯1 個……最後能只拿一道填空題的分數,我覺得著實有點刻薄了。
接下來就是開放題。
我估計不少孩子看到這道題也會蒙了。讓他直接做計算沒有多難,但是現在讓他列出可能出現的錯誤,還要羅列防止錯誤的原因!
我覺得本意是很好的,孩子能說出這些計算坑在哪,就能規避。但是,這太開放了,答案真的很難把握。比如407*32,中間計算結果相加時要進位,如果孩子說可能出現忘了進位,應該是能得分的,但要是有個娃說,可能出現的錯誤是眼花,把407看成401,防止錯誤的方法是多看兩遍題,你算不算他對呢?這個尺度的把握對判卷的老師也是很大挑戰。
像這種開放題,是很花時間的。因為他沒有確切的答案,孩子要花很多心思去揣摩到位要寫到什麼程度才有分。一份卷子裡出了一兩道讓娃知道開放性探索的重要性就差不多了,這份卷子裡出了6道,對娃來說量太大,也給老師增加不小的負擔。
開放題的判分標準是隻要合理且能自圓其說就能得分,可這 “合理” 的標準到底該怎麼判斷呢?而且孩子們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門,老師得一個字一個字地仔細讀,去挑出得分的資訊,生怕遺漏了孩子寫的得分點,這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比如,這份四年級考卷上,除了這道題之外,還有四五道需要用到文字論述來解答的題目,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說,壓力真心都太大了。
最後,說說文字題。
大家對這份卷子的吐槽,大部分都集中在閱讀部分。除了閱讀量特別大被噴之外,還有網友調侃說 “不知道是語文出了軌,還是數學劈了腿” ,意思是出題表述太奇怪了。一會兒引用《長城謠》,一會兒又扯到《說文解字》,就不能好好用直白的語言出題嗎?我們懂跨學科的必要,但不能為了跨而跨啊。
尤其有一道題,大家都搞不明白它到底在考啥 。
這道題本是考機率的,雖然很新穎,但是作為數學考題真心不合適!
海底撈針、水滴石穿、瓜熟蒂落、旭日東昇這四個成語哪個發生機率最小?這首先就讓人有一種感覺:為什麼要對只有理科好的同學這麼不友好?非得同時把語文學好才叫好嗎?
這個題有點為了跨學科而跨學科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如果要講機率,要講樣本空間的選擇,海底撈針和水滴穿石其實不存在可比性。
我理解出題人的意思,水滴穿石在成語裡是說只要持之以恆,事必有成,所以可能性是100%。但你出在數學卷子裡,就不合適了,數學講究嚴謹性,拿兩個比喻義的成語來比較可能性,感覺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對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並無任何幫助。
新課標出臺、新教材落地,生活化、情景化、跨學科我都是特別支援的,但咱不能為了跨學科而跨學科,不能為了情景化而情景化,如果是真實的場景掩蓋在冗長的題幹背後,讓孩子提煉關鍵資訊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是刻意增加題乾的長度和閱讀難度來考試,肯定是不對的。
對於此次南山數學期末試卷,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階教練黃東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了:“情境化、跨學科、增加閱讀量,這是新中考新高考的新特點,但凡事要有度,否則只有形式而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水平和思維狀況。”
黃東坡指出,找到適量閱讀與高階思維的契合點,且突出對數學本質的考查才是正道,否則只能是形式大於內容,熱鬧一時。
所以,整體來說,我覺得這份卷大部分的題目出的都不差,有嘗試有創新,值得肯定,開放性題目,引導情境性題目都還可以,但是不恰當地混合在一張卷子裡,給孩子和改卷人增加了太大的負擔!
道題也創新,那道題也創新,分開看沒問題,合在一起,孩子們吃不消!老師也吃不消!
寫這篇文章也是作為一個公號主,我也想呼籲一下有關部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們都覺得是積極向好的,但是步子能不能別太大,不要一下子惶惑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心,反而讓學習無所適從!
改革初心是好的,方向是好的,徐徐圖之,才不至於被罵到前功盡棄。
如果想了解本學期北京各區期末真題,可以新增小助手領取。
最後,對於這套卷子你有什麼感受,歡迎文末分享。

1
END
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