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山火撲救6小時後,消防員晚飯寒酸,韓網民:瞧瞧重慶山火消防員吃啥

2025年3月,熊熊山火在韓國慶尚北道等地瘋狂肆虐,無情地奪走了30條鮮活的生命,過火面積超3.8萬公頃。
在艱苦的救援一線,消防員在社交媒體釋出的晚餐照片成為眾矢之的。速食海帶湯、白米飯、泡菜和零星豆子,如此簡陋的晚餐,瞬間點燃了韓國民眾的怒火,網民們紛紛痛斥:“這比監獄伙食還差!”甚至有韓國網民將這些照片和中國重慶山火救援中消防員吃冰棒、享用現炒熱菜的照片放在一起對比時,更是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其尖銳的質疑。
事實上,此次伙食爭議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積弊的集中爆發。早在2016年,韓國消防員每餐3000 – 4000韓元(約15 – 20元人民幣)的標準就曾引發抗議。2024年10月消防廳雖承諾改善,但半年後的山火現場依舊是“泡菜盒飯”唱主角,承諾徹底落空。預算分配畸形,4000韓元餐費要涵蓋人工成本,實際食材費僅千餘韓元;區域差異懸殊,大邱某消防局每餐僅3112韓元,只是首爾學生餐補的三分之一;老齡化與低薪問題突出,9000名森林消防員中65歲以上佔33.7%,日均工資僅408元人民幣,裝備老化長達十年,這些制度性缺陷如同一顆顆毒瘤,侵蝕著救援隊伍的戰鬥力。
與韓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重慶山火救援。中國構建起“政府主導 + 企業支援 + 全民參與”的高效模式,餐飲企業“餐恆佳”6天配送1.2萬份現炒熱菜,志願者摩托車隊克服地形險阻運送冰鎮飲料,為消防員們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反觀韓國,山區救援過度依賴杯麵和冷水,政府雖宣稱投入87架直升機,卻連消防員的基礎飲食都無法保障。這種巨大的反差,深刻地折射出兩國應急管理體系的本質差異。中國將“守護逆行者尊嚴”融入制度設計,而韓國卻還停留在把消防員當作低收入老年群體臨時安置的“救濟崗位”思維。
韓國山火救援背後,還隱藏著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森林防火預算被壓縮至人均每日不足500元,卻投入大量人力和昂貴直升機,預算優先錯位;官僚體系惰性嚴重,2018年同類問題曝光後,改善措施僅僅停留在檔案上;社會老齡化的負面影響也在此次事件中凸顯,消防員平均年齡61歲,本應被照顧的群體卻在承擔高危工作,令人唏噓。
一盒小小的泡菜飯,卻成為檢驗韓國國家治理能力的試金石。當中國透過全方位保障體系為消防員築起“熱食長城”,化作強大戰鬥力源泉時,韓國卻深陷壓縮福利與形式主義承諾的泥沼。正如韓國網民所說:“我們心疼英雄,更恨體系無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