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以來,《哪吒2》不斷重新整理的票房捷報,與DeepSeek僅用7天實現使用者破億的訊息,如同硬幣的正反兩面,共同勾勒出中國文化與科技出海的嶄新圖景。
以「中國式敘事」、「工業化製作」為營銷關鍵詞的春節檔在IMAX銀幕上掀起東方巨浪。走過了120個年頭的中國電影,似乎正在拼力給行業希望感,像在冷雨夜裡喝飽了水分的麥苗,在苦寒裡殺出一條生路以後,不懼烈日,爭分奪秒恣肆生長。
在《哪吒2》以秒為單位重新整理票房紀錄,成為斷層“頂流”同時,被海外使用者稱作「東方神秘力量」的DeepSeek也在以超強算力解析著電影觀眾的審美密碼,和電影工業化的新發展藍圖以及紅色警示。
這麼說是有依據的。我想站在這場人文與科技雙重奇觀的起點,先看看在思維層面,AI洞悉和預見未來世界的能力已經超越多少人類,圍繞「中國電影未來」主題,向DeepSeek提了一些問題。結果比我想象得更驚豔更有意思,也更危險。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2025年春節檔票房突破130億,你如何看今年春節檔不斷重新整理票房捷報這件事?對2025年電影行業有何看法和預測?

下面是DeepSeek的最終回答。
在對現狀的審度上,DeepSeek提到了“產業升級”、“結構性矛盾”,也直中要害抓住了鎂光燈下刺眼的真相,“技術自主性”、“內容同質化”、“人才結構斷層”。

對2025年行業預測,DeepSeek抓取到“教育革命重構人才供應鏈”、“技術國產化”、“全球文化博弈”等。最讓我驚豔的是,DeepSeek抓取到了“工業化與人文性”、“建立東方美學技術標準”。

DeepSeek的回答存在明顯問題,比如引用內容資料缺少信源,虛構缺少明確出處和計算公式得出的資料做觀點支撐。這裡不做討論。重點是DeepSeek已經有出色的批判性思維。從產業現狀,到背後隱憂,到東方美學敘事標準,以及最重要的,培養創新人才隊伍。
含特效量最高的春節檔:
技術狂奔與人才斷層
YIQIYINGCHUANG
一面是春節檔單片特效製作費用上億的資本佈局,一面是數十萬的行業人才缺口。看似展現中國電影工業化實力的春節檔,實則背後暗藏隱憂。
《哪吒2》每一秒鏡頭製作成本超過30萬。《蛟龍行動》“10億成本打造深海奇觀”。《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被網友評論“敘事崩壞”,特效成了“掩蓋劇本蒼白的遮羞布”。

電影《蛟龍行動》劇照
導演餃子曾在公開採訪中坦言,5年時間,參與過《哪吒2》工作的全國動畫人才超過系那4200人,可以說,國內大部分優秀動畫人才,都為這部作品貢獻過。
誕生了《封神2》和《蛟龍行動》的青島影視基地虛擬製作棚,儘管硬體基建超車,擁有全球首個5G+8K全流程製作體系,較傳統綠幕製作效率提升47%。
據基地運營方透露,能同時操作虛擬引擎與攝影機追蹤系統的技術導演,時薪高達5800仍供不應求。導致上述現象的共同原因之一,是行業人才結構撕裂。根據《2024年山東影視人才藍皮書》,對比美國佐治亞州影視基地的配套教育體系,青島周邊高校僅3所開設虛擬製片課程,畢業生實操達標率不足21%。
創意內容開發、原創IP孵化能力不足,是第二個原因。根據網查資料,2021年-2024年基地TOP10影視專案中,科幻/奇幻型別佔比達74%,現實題材作品僅佔12%。過度依賴視覺奇觀的技術路徑,暴露出國內影視內容行業與好萊塢相比,在敘事創新能力上的差距。這一結論也被今年春節檔影片齊備“特效繁榮”“IP續集”“家國敘事”共同創作理念生動具象。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國內影視教育:在技術浪潮中
平衡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
YIQIYINGCHUANG
《2023年中國影視人才發展報告》中資料顯示,國內影視行業人員中,僅有35%接受過系統職業培訓,60%以上依賴自學或企業培訓。2023年影視行業技術崗位空缺率達40%。教育部2024年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影視類專業畢業生行業留存率僅41%。
有調查資料顯示,76%影視從業者認為現有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有脫節,畢業後需要二次培訓才能上崗。課程設定多偏重理論,實踐環節不足,是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
2024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中國電影金雞獎金雞電影論壇·學術論壇上,從業者們達成共識:影視職業教育的未來,不是培養對抗AI的藝術家,而是需要締造能駕馭技術浪潮的的“新工業人”。
把AI作為工具,成為技術浪潮的參與者,時代的同行者,做能駕馭技術浪潮,兼具深諳東方文化、工業美學的職業從業者。正如DeepSeek在對話最後給出的結論:只有當技術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達成動態平衡,中國電影才能真正從“票房奇蹟”走向“文明敘事”。
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權杖,才真正掌握在國人自己手裡。
系統+實用+有效
重構影視人才能力座標
YIQIYINGCHUANG
在這場已經起跑的技術狂奔與人才斷層的行業競賽中,益起映創秉持產教融合學習理念,提出課程設計三重目標突圍:
1、系統——區別於一般的分享,讓創作更有體系化。
還原工業場景,拆解工業標杆。以目前兩門正在招生的「AI專題課程」為例。案例+實踐教學。《AI生成劇本創作全流程》課程,內容涵蓋從文字創意到劇本生成,到多題材實戰的完整流程。帶你結合AI給出的靈感,設定故事主線,劇本結構,分場設計,臺詞設計等不同題材型別劇本需要的多個主要環節。真正掌握系統性思維的人必定會舉一反三。這門課的目標是希望你掌握系統創作思維,成為能駕馭工具,駕馭不同題材型別的複合型劇本創作人才。
《影視AI短片創作訓練營》從“一部專業全AIGC影片是如何誕生”講起,以學員實操和老師指導為基礎,一步一步帶你學會、會用專業級商業AI影視作品核心創作方法,直到最終完成自己的可商用專業AI子作品。完成學期任務可以獲得《AIGC(高階)職業認證證書》。
2、實用——區別於理論,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派上用場。
以工業化標準、職業化目標,重塑創作思維。2025年開年,我們陸續交付了「劇作工作坊」「導演工作坊」職業認證課程系列,於過去工作坊課程相比,增加的“職業技能認證”考核部門,併為考核透過頒發職業資格認證證書。
每份證書都是經由人社部備案組織頒發,具體用途包含但不限於:升職加薪、職稱評定、求職助力。是教育系統、體制內工作的從業者的職業履歷加分項。也有從業者在拿到證書後,換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目前正在納新的職業認證課程有:《編劇(中級)職業認證課程》,課程導師是多次擔任金馬獎等電影節評委,有二十多年劇作研究教學經驗的王瑋老師,也是數百位學員評價,把好萊塢經典劇作法講得最透的老師。
《編劇(高階)職業認證課程》,擔任課程講師的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電影劇作研究室負責人、研究生拔尖人才實驗班專任導師、中國電影編劇教育工作者委員會理士、導演、編劇楊蕊。授課內容包括觀演藝術的基礎原理、型別的源頭、東西方敘事差異等,提升影視從業者專業素養、文學藝術審美力、型別故事創新力。
「導演工作坊」已完成交付的有《導演(初級)職業認證課程》,課程從導演思維開始講起,幫你瞭解導演基本工作,建立全面知識體系,著力幫你以導演角色進入影視行業。對於想掌握全面導演思維與技法的影視愛好者、從業者,以及影視編導、導演、攝影等方向的藝考生、跨專業考研生,都是高效實用的選擇。
《導演(高階)職業認證課程》,課程導師嚮往,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導演,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北京電影家協會會員、北京電影學院教師。完成課程學員的優秀學員的優秀畢業作品,有機會得到電影節推薦。
3、有效——在實用的基礎上,強調結果,實用而有效果。
更廣闊的視野啟用文化基因。跟隨導演雎安奇回溯西部電影和踐行建築遺產影像,在深層理解西部文化下的電影敘事與場景構建基礎上,深度探討如何在當代電影中,提煉西部精神與視覺表達。
還有《電影場記訓練營》。如果你希望全片瞭解在一個拍攝片場發生的一切細節,這門課會給你一份列表式的說明書式的答案。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意義是會徹底改變你對場記這份的職業的認知。如果你以為場記只是打板,就大錯特錯了。在一個片場,資深場記的角色更像是導演的外腦,事無鉅細幫助導演理清片場的每一處細節。這是一份真正需要以匠心對待的職業。
當我們在談電影工業化時,實質是在爭奪人才供給的制高點。電影工業化的本質不是技術引數的堆砌,是人才體系的深耕。2025年是益起映創深耕影視職業教育賽道的第13年,未來我們也會堅持關注產業前沿動態,持續以產教融合為基本框架研發製作“系統”、“實用”、“有效”的課程,在這條賽道上長跑。
我們希望每一位選擇這裡的學員,都能成為未來的創造者。新春開工季,我們準備了「新春暢學」券禮,如果有你想學的課程,別錯過。希望和你一起同行,一起創造。

作者 | 輕舟
排版丨Amethyst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