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背是“天然艾灸”,錯過等一年!中醫教你如何打通“任督二脈”

2025.07.22

本文字數:1070,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童心
7月22日迎來了24節氣中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今年迄今,我國多地高溫天數創下同期紀錄。“三伏天”也已於7月20日起“入伏”,共計30天,8月18日“出伏”。
“三伏天”是祛溼的黃金期。中醫認為,雖然在一年四季人們都會受到溼邪困擾,但夏季炎熱,人體代謝快、出汗多,而吹空調、吃冷飲則會讓人體更多地受到風寒,因此應格外注意祛溼。
艾灸作為中醫傳統的祛溼方法,可透過溫火溫通經絡,健脾益氣。近年來,一種“天然艾灸”的方式逐漸興起——曬背。因不需要燃燒艾草,而是藉助自然陽光的力量,三伏曬背也被認為是“免費的天灸”。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專家指出,“三伏天”自然界陽氣鼎盛,此時曬背補陽祛寒效果最佳。背部屬“陽”,督脈與膀胱經均行於背。武俠小說裡所說的“打通任督二脈”,在中醫裡就是指人體後背脊柱中間的“督脈經”,被認為是人體陽氣匯聚的地方。曬背可直接溫補陽氣、化解內寒,還可促進氣血迴圈、驅散溼冷停滯。
不過,專家也強調,曬背養生並非人人適用,要根據個人體質辨證選擇。曬背更適合寒溼體質人群,一般表現為怕冷畏寒、手足冰冷、寒咳不斷、身形肥胖者,患有關節炎、老寒腿的寒溼痺痛者,常感乏力、情緒低落的亞健康人群,患有哮喘、鼻炎等冬季易發病及輕度維生素D缺乏者等都適合曬背;而陽盛體質者本身體內陽氣旺,曬背後陽氣更盛,易化火傷陰。此外,一些人愛長痘,多為陰虛內熱,曬背後也可能加重。
需要強調的是,有部分人群不建議曬背,例如紫外線過敏者,紅斑狼瘡、銀屑病等皮膚病患者,14歲以下人群和孕婦不建議曬背,嬰幼兒皮膚嬌嫩容易曬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也應謹慎嘗試,避免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正在服用可能引起光敏反應藥物的患者,在曬背前最好諮詢醫師的指導。
專家還提醒稱,曬背也要注意防護,以免不小心曬傷皮膚。此外,曬背的時間段和陽光下暴露的時長也都有講究。一般選擇早上八九點陽光充沛但又能避開紫外線較強及高溫暴曬的時間段,每次曬背時長不宜超過30分鐘,可先從10到20分鐘開始嘗試,根據身體耐受情況循序漸進。
此外,曬背需要赤裸背部,使身體與陽光充分接觸,隔著防曬衣或者玻璃曬背達不到曬背的效果。曬背以微微出汗為宜,如果出汗過多要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避免出現脫水。曬背後應避免立即吹空調,以防寒氣趁毛孔開放時內侵,阻止溼邪外散;儘量在30分鐘以後再洗澡,洗澡時不要用冷水,避免血管受冷痙攣收縮,出現昏厥。
微信編輯 | 龍王
實習生 | 小朱
推薦閱讀

三小時搬800箱,一臺機器人或可替代約1.4~2名工人!實探智元機器人落地工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