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落地當天,美國客戶給我下了1400萬的訂單

"
4月2日,特朗普宣佈對全世界發起所謂“對等關稅”的當天,外貿人熊偉平收到了一筆美國商家的大訂單,金額超過1400萬人民幣。
美國客戶說,相比關稅成本,延誤工期賺不到錢更不可接受。對方甚至自掏腰包買機票請他們去美國推進訂單。
早在特朗普還未當選時,熊偉平就開始準備應對方案。在很多同行削減美國市場業務時,他卻選擇加註。多年商業經驗下,他相信危機越大,機遇越多。在關稅加碼至145%的當下,大膽的外貿人仍在狂風巨浪中捕魚。

意外的訂單

4月1日晚上,熊偉平的手機突然彈出訊息,來自一位紐約的客戶,“最近你們會來北美嗎?”“我們在波士頓有個滑雪度假村,需要你們來量尺寸。” 
熊偉平吃了一驚。這位客戶是他2024年參加阿里巴巴國際站海外買家大會CoCreate時認識的,面對面簡短聊過,線上偶爾也有交流,但一直沒有合作。對方表示,工期很緊張,願意出差旅費讓熊偉平團隊到現場去測量尺寸,做戶外電動涼亭的搭建和定製。 
這筆200萬美金的訂單,正卡在暴風雨來臨的前夜。 
第二天,4月2日,美國宣佈對中國實施34%的對等關稅。看到訊息後,熊偉平第一時間問客戶,“你不擔心關稅的問題嗎?” 
客戶回覆道,關稅確實提高了成本,但是專案不能停止,度假村還是必須營業,8月就是旅遊旺季,“如果耽誤我們的工期,賺不到錢,這才更讓人擔心。”至於這些關稅費用,他會想辦法疊加在度假村的費用裡,用門票或其它方式賺回來。
最開始,熊偉平還抱有擔心和懷疑,以為對方只是先聊聊。沒想到是認真的。4月3日,客戶就打來一筆差旅費,並談好3天后就要跟他的團隊在美國的機場碰面。 
4月6日,在波士頓的一個雪天,熊偉平從杭州轉機廣州後直抵美國。美國當地團隊需要2周時間才能完成的測量,熊偉平團隊只需要花3天時間。在測量期間,關稅一路飆升至145%。美國客戶不為所動,對於他們的效率非常滿意,當即預付了一部分定金,還邀請他們6月再去一次現場。如果順利,8月涼亭就能投入使用。 
圖丨2025年4月,熊偉平團隊在波士頓量尺
這筆訂單是一劑強心針。開會時,熊偉平以此激勵大家說,“你們看到沒有!美國人其實沒那麼在乎關稅,他們還在付錢讓我們去量尺寸。”近半年來,因為特朗普增加關稅的種種動向,團隊人心惶惶。以這筆訂單為例,熊偉平向大家總結,“我們不用擔心客戶流失的問題,該買的人還是會買,只是轉嫁給美國的終端消費者來買單。” 
熊偉平今年36歲,跟妻子一起,在杭州臨平經營著一家建築裝飾公司,主營業務為戶外電動涼亭搭建。2024年,公司的銷售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其中來自美國的訂單佔比達60%,歐洲約25%,其餘為澳洲和中東。 
圖丨在阿里國際站海外買家峰會上,熊偉平給客戶講解產品
對中國外貿商家來說,對關稅的擔心已經曠日持久。2024年9月,在哈里斯和特朗普競選總統時,熊偉平就在準備應對關稅的預案,“所有人都知道,一旦特朗普當選,一定會採取關稅措施,這是他的參選致勝法門。” 
他想過把原料運到墨西哥或者越南生產,去年7月還特意去越南考察過。但他發現,中小企業在當地很難得到政策上的保護和優待。而且,當地市場沒有符合生產條件的配件,只能把所有原料打包過去。他看到很多產業轉移後,效率明顯下降。遷移工廠的打算就此作罷。 
春節期間,熊偉平也跟美國的經銷商聊過,要不雙方合作在美國做一個倉儲,趕在關稅生效前把貨分批運送過去?但研究下來他又發現,這個方案也行不通。 
一是美國人工太貴,僱一個基層員工,月薪基本在4000美金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就近3萬了。而且美國客戶告訴他,美國的工人還“不加班”,5點下班,4: 50就開始洗手換衣服,5點準時打卡。 
二是多餘的運輸成本,美國本土的運輸費用比從國內發貨過去還要貴。要給卡車公司中介費,還有卡車司機的加班費,算起來又是一筆無法承受的費用。 
最根本的,這只是一個短期策略。當這批貨物賣完,關稅落地後,這個倉儲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在美國,對僱傭的工人進行清退沒那麼容易。很多工種受工會保護,解僱會招致嚴厲懲罰。 
兩條路都走不通,熊偉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從2025年春節開始,熊偉平就接到很多單子,近一半客戶都是為了搶在關稅落地前過海關,減少損失。 
訂單下得越來越急,就像魔鬼的腳步聲不斷臨近。緊張和焦慮圍繞著熊偉平。 
該來的還是一步步地來了。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對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加徵10%的關稅。3月3日,又加徵至20%。 
這段時間,熊偉平的團隊員工每天早上都會開啟白宮的政府網站,關注新頒佈的關稅政策。4月2日,靴子終於落地,特朗普宣佈對所有國家和地區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且將對中國加徵34%關稅。此後幾天,稅率一步步走向瘋狂,到4月10日,漲至125%。 
4月2號,新頒佈的關稅政策,大家都在第一時間刷到了。員工們都趕來問他。 
他告訴大家,“手上工作都不用停,該幹嘛幹嘛。停下來我們都沒飯吃。今天大家消化一下,明天下午開會,你們想問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第一時間,熊偉平先讓員工們去把手上的美國客戶逐個梳理一遍,瞭解他們對關稅的態度。許多客戶跟員工吐槽特朗普的愚蠢(stupid)。大家問對方訂單是正常進行還是想辦法繞道,有些客戶表示可以延緩運輸,再觀望一下關稅變動。一圈聊下來,大家發現,沒有客戶放棄訂單。 
4月3號下午,熊偉平給大家點了奶茶、水果,告訴他們,“接下來美國市場也好,歐洲市場也好,中東市場也好,你們跟著我的腳步,我來教你們怎麼打就好了。” 
創業第四年,熊偉平早已練就應對危機的心態。他知道“創業這件事本來就是九死一生”,會面臨無數的危機,無非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他總是那個風雨中穩舵的人。此前,他也在日用品公司擔任多年的管理人員,知道自己肩負一個團隊的生死,絕對不能慌亂,要穩住。 
他形容自己是一道堤壩,“我不能決堤。”“下面破了幾個洞,我還能去修補。如果我受不住,整個團隊都可能被撤掉,我得保住這個團隊。” 
那個下午,熊偉平再次給員工們打了強心針,“就算美國客戶不要,我們賣到歐洲也是一樣的。憑我們的產品質量,我有信心吊打其它國家的同行。”

底氣
就在前幾天,4月中旬,熊偉平接到一個同樣做外貿生意的朋友打來的電話。對方知道熊偉平的產品美國市場佔比最大,要找“最大的冤種聊一聊”。
朋友很悲觀,說關稅可能造成自己20%的損失,2000萬左右。熊偉平告訴他,“你自己有工廠,這是你的優勢,你做好產品研發就行。受影響的其實是美國的客戶,或者跟你玩價格戰的那幫廠家。”
他對自己的電動涼亭充滿信心。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產品,需求不會消失。
圖丨熊偉平團隊的涼亭產品在海外客戶家中落地
其實,4月2日找上門來的波士頓客戶,本來也曾試圖在本土以及東南亞尋找平替供應商,但結果並不理想。客戶告訴熊偉平,中國的供應鏈配套可以說遠超所有國家。如果一個產品,客戶分別去找三個供應商配齊三個配件,最後總體的價格,可能比在中國整體採購加上關稅後的價格還更貴,彼此的匹配度也未可知。
熊偉平的所有訂單都來自阿里國際站,其中美國的訂單佔比60%。阿里國際站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B2B跨境電商平臺,聚集著最多的中國外貿工廠。中國的工廠和商家可以在這裡向海外買家(批發商、零售商)展示產品,支援線上詢價、下單、支付和物流。
2024年,他參加了阿里國際站舉辦的CoCreate展會。展會上來了2000多位海外買家,熊偉平收到了300多張名片,這位波士頓客戶是其中一張。
圖丨CoCreate展會上,熊偉平的涼亭產品
結果一如熊偉平的預料。4月2日關稅政策落地以來,熊偉平的公司基本扛住了影響。原本美國老客戶的訂單沒有減少,因為他們找不到平替產品。目前,只是有些訂單程序放緩,因為一些州的關稅政策還沒確定,客戶還在等待。他的現金流也沒有因此受到壓力,因為阿里國際站的所有產品,透過平臺的信用保障交易服務,賣家可以在收到貨款後發貨。
客戶如今的反應,得益於熊偉平在四年前制定的策略。2021年最初產品出海時,熊偉平就沒有走低價競爭路線,而選擇品牌化出海。他想打造自己的電動涼亭在技術上的核心壁壘。最終,這種策略使得他的產品在當前形勢下仍然擁有不可替代性。
面對危機,熊偉平慣於把重點放在“機”上。他覺得,現在正是搶佔市場的好時機。熊偉平觀察到,悲觀是一種比較廣泛的情緒,很多同行已經選擇把美國的定向付費推廣渠道關掉,轉道歐洲市場。但熊偉平選擇繼續——他決意把握住美國市場。“我不想把美國市場‘讓’給同行。”
工作多年,熊偉平練就了一種韌性。他出生在江西一個四線城市縣城的普通家庭,父親是小包工頭,母親是家庭主婦。能走到今天這步,用他的話講是“逆天改命”。
學生時代的他不是這樣。父母放養,他學習態度散漫,並不刻苦。真正開始奮發,是到了杭州工作後才開始的。大城市充裕的物質讓熊偉平突然見了世面,他才知道“人生沒那麼簡單”。
縣城裡沒有Nike,沒有星巴克。來了杭州,他第一次知道一雙鞋子的售價可以是他一整個月的工資。他記得那時的自己看中一雙限量版球鞋,價格在他眼中是個天文數字,“想都不敢想”。
他自此認清了自己的位置。心中的渴望,給了他強烈的自驅力。他渴望更好的生活,也渴望人生不只侷限於出生的地方。
2010年大學畢業後,熊偉平就在杭州進入電商行業,做過女裝、紙巾、家居日用品、玩具等多個品類的零售業務。2021年,他在杭州一家日用品公司做到了線上負責人。那三年,流媒體的崛起讓大品牌的生意變得很難做,產品每上一次直播間,主播都會要求打破最低價,後來市場價格就控不住了。熊偉平在那時意識到,自己對低價競爭的方式深惡痛絕。
那段時間團隊績效變得很糟,上級要求的指標卻還在往上走。熊偉平覺得無力,下發季度指標的時候,所有人的情緒都很低落。上面的人只管定目標,下面的人只能更加拼命,回報卻在降低,年終獎也沒了指望。他感到團隊裡瀰漫的頹喪。
團建時,熊偉平跟大家說,“大不了我拿我的私房錢出來”。年輕人們對著他苦笑,“哥,我們跌得兇,你也是一樣。”“有機會我們還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時,團隊裡已經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考慮離職,熊偉平明顯感覺到團隊的心散了。他心力交瘁,看不到未來,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也選擇了離職。
熊偉平很理解,無底線的價格戰會擾亂市場,而卷價格往往來源於產品本身競爭力的缺乏。自己創業後,他決意要做無可替代的產品。
早在幾年前選擇品牌化出海策略時,熊偉平就用不可替代的產品質量為自己創造了抗風險能力。在設計上,他會貼心考慮美國客戶的痛點。比如電動涼亭分裝運輸過去後需要客戶自行組裝,容易裝錯。今年他們就做了公母插頭的設計,一根線只能配對一個接線口,從源頭上避免了接錯線的問題。電機系統和排水系統如何裝置,怎麼做水電分離,許多細節,熊偉平都與團隊一起多次走訪美國客戶,根據使用者需求不斷升級。
在質量上,涼亭中鋁合金的用料、厚度,熊偉平都選擇最好的。這樣的選擇當然也有其代價。剛開始單子少,供應鏈的價格打不下來,他幾乎掙不到錢。但後來客戶多了,供應鏈的價格下來了,利潤也開始回收。這幾年,熊偉平也對比了國內的很多同行,發現他們做的涼亭也很漂亮,但其實風載量雨載量不夠,“看上去很大,其實是癟的”。
去年9月,熊偉平的團隊在佛羅里達州搭了一套戶外涼亭。10月,涼亭還沒完全建好,颶風接連襲擊當地,他很擔心,讓工作人員去看看涼亭如何了。對方發來照片,戶外的木質圍欄、廣告牌都被吹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唯獨他們搭建的涼亭,安然屹立在殘骸中間。這證明,他做的涼亭的抗風性、雪載性、風雨量等效能經住了考驗。
後來,這張照片成為了熊偉平應對許多危機的底氣。
圖丨颶風過境,熊偉平團隊搭建的涼亭安然屹立在殘骸中間

風浪與魚
風浪越大,魚越貴,這是熊偉平秉持的理念之一。多年商業經驗讓他知道,危機越大的時候,其實也是成長最快的時候。
2024年9月,就在他為特朗普的參選而擔憂,籌劃著轉移產業鏈還是在美國建倉儲的同時,熊偉平也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大力加註。 
那段時間,熊偉平去美國考察,走了很多富人住宅區,發現電動涼亭在當地的產品滲透率遠遠不夠:每一個富人的房子都帶一個院落,都可以建一座涼亭。他發現了市場的空白。 
關稅加碼的危險近在眼前,但“不可能因為這個,你就放棄手頭的生意不做。” 
美國的市場非常重要,團隊所有人都知道。他常常安撫團隊,“不管誰做總統,最後無非是關稅的問題。那我們少賺一點唄。”他的團隊裡不會有“隨時要解散”的恐慌感。 
其實熊偉平自己常常失眠,這是多年前就落下的毛病。成為管理者之後,壓力很大,又不能表現出來。白天要給團隊打氣,焦慮在心裡積壓,問題又無法解決,晚上想著這些,輾轉反側,無法安心入睡。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五個小時左右,但仍然精力充沛,被戲稱為“浙大(阿里巴巴浙江大區)戰神”。 
肩負了一整個團隊之後,就更沒有停下來的權利了。“你要知道,沒有人會去安慰一個創業者。沒有人會告訴你,你要停下來,你要好好休息一會,你可以好好睡一會,可以出去玩一會。所以只能自我安慰。” 
安慰好自己之後,還要安慰團隊。他先給自己打好氣,再把信心傳遞給員工,團隊遇到了任何問題,他得篤定地告訴他們,“相信我,我可以做到,我會帶領你們。” 
2023年,熊偉平打算在阿里國際站上大幹一場,他給自己和團隊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年銷售額要從1000萬幹到3000萬,“大家都覺得我瘋了。” 
那段時間熊偉平常常失眠,兩鬢長出很多白髮,他說“我現在白頭髮比我爸都多”。 
但面對團隊的時候,他總是信心滿滿,他告訴他們,“我一定要拿到三冠王,把你們帶上納斯達克大屏。” 
熊偉平對市場的判斷沒有出錯,他的大膽與決心也得到了回報。2023年,熊偉平的電動涼亭銷售額是3000萬,2024年加註後翻了三倍多,到達1.03億。 
這兩年,他一直瞄準中高階市場做個性化定製。過去從同行手上搶來的一些訂單,無非是因為同行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他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 
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熊偉平從基層員工做到高管,又自己創業做了老闆。他說,晉升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無非是比別人多做一點。 
經驗告訴他,職場上多吃虧是好事。他也這樣看待這次的關稅危機。 
“每一次的危機背後一定是一次大洗牌,就看誰能留住。”熊偉平將這個規律總結為:“剩者為王”。 
面對關稅的威脅,中國很多外貿商家很聰明,有人把玩具車拆成“車輪+馬達+說明書”,茶具拆成“胚體+釉料+燒製服務”,實木床拆成“北美橡木+榫卯設計費+手工雕刻工時”,充電寶拆成“電芯+外殼+安全認證費”——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關稅繳納額度,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實現腰斬。當然,涼亭產品,貨物的重量和體積都很大,用不了這種方法。 
美國的客戶也變聰明瞭。4月15日,一個美國佛羅里達的買家在阿里國際站找到熊偉平,問能不能一套起訂。這不是個例,很多美國的個人客戶為了省錢,自己找到阿里國際站的源頭工廠來下單,甚至有不少鄰居湊在一起打算拿個“團購價”。 
作為主打中國外貿工廠的跨境電商平臺,阿里國際站主營的是B2B業務。但4月2日以來,高關稅導致的商品大漲價,一些美國消費者也開始尋找省錢的辦法,直連中國廠家,找源頭廠貨。這成了一股風潮。 
專業採購買家沒有走,新的消費者買家也在湧進來。兩者疊加,這段時間,阿里國際站衝進了美國電商APP下載榜第三,並在全球120個市場的電商APP下載榜中位居前十。
圖丨阿里國際站衝進美國電商APP下載榜第三
關稅升級後,熊偉平還接到了更多來自歐洲的訂單,這也是整個阿里國際站上中國商家的發現。他說,很多美國客戶為了降低關稅繳納,選擇從歐洲的代採公司購入。現在,來自歐洲的訂單已經佔到總訂單的30%。
去年的超負荷運轉讓工廠的工人不堪重負。今年,熊偉平把工廠的一條生產線擴大到了三條。他希望歐洲的客源能穩定下來,三條生產線都可以物盡其用。
他發現歐洲客戶非常謹慎。一個美國客戶下單一般只需要30天,而一個歐洲客戶的確認時間可能長達60天。他曾經對接過一個在德國做生意的法國人,會跟他確認很多細節,這個東西為什麼縫這麼大?螺絲怎麼打?是否有噴塗,噴塗完成後如何接線,接線之後會不會生鏽,需要怎麼測試?
圖丨歐洲客戶和熊偉平公司的員工一起吃飯
熊偉平自此知道,拿下歐洲的客戶沒那麼容易,但“啃”下來之後,也有意外之喜。
去年年末,熊偉平接到了從業以來最大的一筆訂單,150萬歐元左右,來自西班牙。這是他磨了一年半才磨出來的。這位西班牙客戶是個中國通,熟悉中國的供應鏈,手上有幾乎所有工廠的報價。
熊偉平的報價不是最低的。競爭很激烈,熊偉平一度想過放棄。但他最後仍然拿下了訂單。客戶告訴他,他團隊的服務是最好最專業的,這讓他放心。西班牙是海島國家,涼亭能在這裡落地,對熊偉平來說是一個標誌性的成就。
自4月2日熊偉平收到那一筆美國訂單起,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徵收持續加碼,中國商品的稅率已經達到145%,疊加行業的基礎稅率後,個別商品甚至會達到245%。
半個月內,熊偉平眼看著這個數字瘋狂攀升。他將此視為生意上遇到的一點小挑戰,但威脅不大。
在最近參加的一次阿里國際站組織的外貿商家閉門討論會上,熊偉平和同行們也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預判:1-2個月內,美國中小企業就會來中國補貨。“美國商家庫存普遍只有2個月左右,這批庫存消耗完之後,就會有補貨需求。”
熊偉平對以後的關稅走向有信心,而且像他這樣的定製商家的影響會是最小的,“美國中小企業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即便是現在,熊偉平也覺得生活很幸福,家庭美滿,父母健在。白手起家當了老闆,能擁有今天的一切,他很知足。當然,如果特朗普能早點下臺就更好了,生意就能更順利,能掙更多的錢,以後帶女兒去環遊世界。
– END-

撰文|賀偉彧
編輯|羅方丹

往期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