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程碑。
作者 I 劉博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投資界訊息,北京時間10月25日,文遠知行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此次IPO發行價為15.5美元/股,對應市值為53億美元(全稀釋口徑,約合人民幣380億元)。
這是今年中國公司赴美最大IPO之一。2017年文遠知行正式成立,一路崛起為全球自動駕駛頭部企業。
創業七年,文遠知行的足跡如今遍佈7個國家30座城市,身後更是聚集一支龐大的投資人隊伍,陪伴著公司熬過一段又一段艱難歲月。而經歷殘酷的廝殺後,中國自動駕駛江湖正在拉開新的帷幕。
昨晚,廣州超級獨角獸IPO
故事要先從一位技術大牛說起。
翻看文遠知行官網,韓旭目前擔任創始人兼CEO,履歷頗為亮眼。縱觀他的學術生涯,一直都在與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打交道。1998年,他從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畢業,隨後赴美留學深造,先後完成了計算機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
此後多年一直深耕自動駕駛,韓旭心中漸漸萌生創業的念頭。他曾說過,“如果我所學的東西,能夠變成科技幫大家開車,把時間節省下來,讓出行變得更加安全,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2017年4月,文遠知行正式成立,並在同年12月將全球總部落戶於廣州。談及公司命名,韓旭曾表示源自於對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自然科學家祖沖之的致敬,取其字“文遠”與“知行合一”相結合。在他看來,做自動駕駛,知和行也就是knowledge(知識)和practice(實踐),要相輔相成往前走。
成立伊始,文遠知行便從最難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入手,成立39天即完成首次封閉場地無人駕駛測試;開放道路測試則僅用時81天,創下全球無人駕駛公司速度之最。隨後又聯手廣州白雲計程車公司,在2018年11月推出全國第一輛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

此後,文遠知行陸續推出自動駕駛微迴圈小巴、L4級自動駕駛貨運車(WeRide Robovan)、自動駕駛環衛車Robosweeper、無人駕駛掃路機S1。同時,文遠知行還與博世在2022年5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智慧駕駛軟體的開發,共同推進車規級、可量產、應用於乘用車的SAE L2-3級自動駕駛的前裝量產及市場化應用。
行至今日,文遠知行憑藉WeRide One自動駕駛通用技術平臺這一核心,已覆蓋三大應用場景即智慧出行、智慧貨運和智慧環衛,形成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貨運車、自動駕駛環衛車、高階智慧駕駛等五大產品矩陣。
隨著上市,這隻超級獨角獸的神秘面紗揭開。招股書顯示,文遠知行在2021年至2023年營收分別為1.38億元、5.28億元、4億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為1.5億元。同時,文遠知行的毛利率在三年中增長了近20%,去年已達到45.7%。

當然,自動駕駛門檻高、投入大、週期長,文遠知行對於研發仍在持續重金投入。
創業是一趟漫長的征途。今天,韓旭帶著文遠知行終於實現IPO的里程碑,成為中國自動駕駛發展史值得銘記的一幕。
身後豪華投資人隊伍
揭秘投資往事
一路走來,文遠知行身後簇擁著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
成立之初,文遠知行迎來了第一家投資方——啟明創投。韓旭曾回憶,和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第一次見面是2016年在斯坦福旁邊的一家酒店。當時他以為投資人通常最關注自動駕駛如何賺錢,準備向鄺子平闡釋相關內容時,卻被後者打斷了。
“商業化方面的內容你不用再說了。”在鄺子平看來,用自動駕駛解決出行就像做抗癌藥一樣,如果能夠把抗癌藥做出來,沒有人會質疑它的市場前景。重點是怎麼做出來,週期是多長,需要多少錢,原因是什麼。
事實上,早在2016年啟明創投團隊就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分析無人駕駛的技術以及未來,並開始關注這個方向的初創企業。“當文遠知行的創始團隊決定創業的時候我們已經對這個行業有一個啟明創投的判斷,對文遠知行創始團隊的能力很認同。”鄺子平回憶,在文遠知行成立的時候啟明創投作為唯一的投資人出手。
當中還有一段插曲:在決策前雙方進行了多次的溝通,當時也有一些感興趣的投資人,但大多都比較猶豫,且當時文遠知行結構也還沒有搭建,所以其他投資人都是準備以可轉債的方式出資。最終,只有啟明創投一家是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天就出資200萬美元,跟創始人個人一起注資公司。
後續啟明創投繼續參與了公司的多輪融資,包括早期的兩輪可轉債,及A輪、B輪融資。
縱觀文遠知行的融資歷程,可以發現啟明創投的身影密集出現。為何會持續加碼?鄺子平坦言,敢於多輪投資的原因,在於團隊對自動駕駛技術和市場方向有堅定的信念,堅信自動駕駛的廣泛市場化只是時間問題;另外,啟明創投也看到了文遠知行在行業裡的優勢,公司團隊的努力、堅持,以及一步步的進步,這些感知只能來自於投資人對公司的深度瞭解。
他強調,假如投資人只是單方面地不斷過問公司的情況,雖然投資人有知情權,但公司團隊也是厭煩的,頂多提供一些基本的資料。除非投資人是在不斷地幫助公司,是能幫忙解決問題、帶來資源的,是管理團隊的知心人。在這一前提下,公司團隊是願意且希望跟投資人深度討論問題、切磋解決方案的,透過這些接觸和討論,投資人又對企業的狀況有一個更真實,更即時的瞭解。
“這也是為什麼在文遠知行早期好幾次資金緊張時,啟明創投都很快做出單獨決策,在下一輪融資還沒有敲定之前,以一個略優惠的下輪轉換價格給公司迅速提供資金,使公司能更加從容地談判新一輪融資。”
而此後如何長期陪伴公司及團隊,鄺子平堅信一點:“好的投資人就是‘幫忙不添亂’。”他個人傾向在企業的初創期就能夠投入,既是投資人,也是創業者的夥伴,陪伴公司成長。回到文遠知行這個專案,2017年投資後鄺子平花了很多精力幫助團隊解決創業路上不斷碰到的新問題,有段時間跟文遠知行的團隊每週都會有一次溝通。
但他補充,“作為投資人也要清楚的知道我們的位置,我們永遠都是企業成功的助力者,而不是發動機,發動機只能源於團隊本身,當他們已經能夠比較好地駕馭企業的走向,或者他們所在的發展階段所需要的幫忙已經超出我擅長的領域,我也不會為了存在感而溝通。”
2021年文遠知行成功完成B輪融資後,企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個人也逐步減少了過多的過問,新進來的策略投資人以及其他的投資人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多新的價值。”不過在那之後的幾年,當企業有需要的時候,由於有跟團隊多年建立的信任和對企業的瞭解,鄺子平還是能夠很快進入狀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正如韓旭所篤定的那樣,自動駕駛新世界的大門正在開啟。
今年7月,百度Apollo推出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因在武漢全無人訂單量迎來爆發式增長,轟動一時。而在前不久的特斯拉釋出會上,“Cybercab Robotaxi”正式亮相,當中最為大膽的設計是,車內沒有方向盤和踏板,再次顛覆想象。
如此一幕幕,讓大家零距離接觸了自動駕駛,也意味著自動駕駛商業化哨聲吹響。
對於這一天到來,文遠知行並不意外。早在2019年,公司便在廣州推出中國首個開放道路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收費運營服務,覆蓋廣州黃埔區、開發區約144平方公里的城市公開道路,今天,文遠知行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美國四地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公司,已在全球7個國家30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及運營,運營天數超1700天。
由此,一條萬億級的超級賽道呼嘯而來——據太平洋證券預測,到2025年和2030年,Robotaxi中國市場規模分別有望突破1.18萬億元和2.93萬億元,無人駕駛出租車將成為市場空間最大的自動駕駛場景之一。
回望過去10年,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幾度沉浮,背後折射出市場對其商業化落地的考驗。而正是一直以來的堅守,讓文遠知行走到了今天的收穫時刻。
猶記得2019年資本寒冬襲來,韓旭曾透露,文遠知行當時賬上資金一度只夠支撐8個月,為此租用的辦公樓由兩層減為一層,他甚至還詢問過能不能退掉押金。在那段時間,他深刻感受到堅持的力量:“你要有一個信心,就是自動駕駛一定能夠做成。” 最終,文遠知行憑藉技術渡過難關。
這份堅持,鄺子平同樣看在眼裡。“以顛覆性科技創業的企業,天生的優勢是科技本身帶來的好處往往是看得見、摸得著,因此,科技創業企業必須打好技術牌,團隊的初心必須是對技術的熱愛,文遠知行在這個方面的堅持是很重要的。”
一位科學家是否能成為好的管理者,他更關心的反而是科學家出身的管理者是否能夠堅持科學家的初心,或者這位科學家是否真的在他創業的領域有過人之處,並不是那麼多“科學家”創業者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在鄺子平的印象裡,韓旭第一個特質是保持了科學家對科學的敬畏,對產品技術的精益求精,對技術方向的把控力;第二個則是對看準的事情很堅定,在公司發展過程中碰到的諸多挑戰,都沒有動搖過他的決心。
“這些年,韓旭最大的進步是在商業敏感度方面,如何在千變萬化的市場裡殺出重圍。商業化既是活下來的條件,也是檢驗技術是否有價值的唯一標準,文遠知行在這方面的成功我覺得更值得借鑑的是勇於探索、勇於嘗試,而不是對市場的妥協。”
唯有科技信仰,才能度過漫長創業歲月。七年陪伴下來,鄺子平再次深深體會到科技企業發展都需要走過很漫長的路,因此啟明創投對科技創新改變世界這一理念非常堅定,會願意陪伴有決心又有能力的科學家、創業者走過這段漫長的創業之路。
歷史反覆證明,任何一項跨時代技術的誕生,都會伴隨著無數的爭議與挑戰,自動駕駛同樣如此。即使不知多久才能看到彼岸,但也要有人照常拉起船帆,這便是科技創業的魅力。
關鍵詞
啟明創投
鄺子平
企業
自動駕駛
文遠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