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代的發展,讓交易的接力棒走到了量化交易為市場中流砥柱這個新階段。“賭場”外量化人的社交風氣又是怎樣的呢?
筆者混跡量化圈多年,發現的大多數量化交易者的一個共性。也是很多人常噴的一點:
摳門!
當然這裡說的摳門,不是談老闆給員工基本工資開的高還是低。畢竟這個是正常商業博弈,你覺得工資低走人就完事。也不說提成老闆捨不得捨得給的問題,這是商業倫理另外回事。我就說生活上,量化人大多是比較摳門的屌絲形象。
對別人摳門先要對自己節省,才能消費觀自洽。怎麼才算節省呢,假如和其他行業的人比如做生意這類人人交流,你開個50w的車出去,別人會說你真厲害,今年是不是賺了100萬呀。這也是大多數人消費觀的一個體現。量化人自己節儉,然後請人社交下館子,別人肯定也是吃不上漂亮飯的了,自然罵一句“摳門”!
這種現象的成因:
1.過於依靠自己,不需要討好別人:
有人覺得交易賺了錢人就會迷失自己,聲色犬馬,但其實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還是先攢錢存起來。沒錢的時候或許會意淫暴富後如何如何,但那是慷他人之慨。不是沒吃過見過就都會報復性消費的,類似“我家真有兩頭牛”的邏輯,真有了心態就變了。
一個小夥伴經典的言論,“以前噴老闆摳門,自己當老闆結果更摳門”。
還有,量化理工男都是苦出身多,小鎮做題家這樣子,誰又想再回到過去呢?而且做交易本來就有籌碼思維,會本金看的重一點。如果你看到有個別量化人聲色犬馬高額消費,根據經驗,大機率可能賺的實在太多了。
當然經驗也不一定準,因為現在量化年輕人也多起來了,留學的也多起來了。整體消費觀會先進一些,但對比其他行業還是摳門。
因為其他行業更強調相互協作,不吃點漂亮飯,KTV氣氛哄抬不到位,生意談不成啊兄弟。還有個哥們說他請人喝羅曼蒂康迪的時候心在滴血,溝通成本高但是還必須弄。
隔壁行業好不少,主觀交易的朋友也去KTV造的多。他們雖然也是依靠自己多,但是他們經常盯盤,看財富波動多了人也就麻了。還喜歡淘點內幕半內幕資訊,或者求別人給指個漏洞玩法。量化好的賽道就那麼多,了不起說個方法論,細節一點就啥也不會說了。
一般實業圈老闆會大氣不少,除了對上要資源,對下也比量化公司管理的員工數量更多。因為要組局利用員工來富裕自己,要剝削就要先讓對方嚐嚐甜頭。上來一頓招呼,甚至高手過招都是搶著買單,因為和養人比,花銷吃飯反而是來的最有價效比的,也更容易建立感情。
量化圈這邊,老闆的摳門程度比量化員工要好一些,有一定程度的社交訓練和反思。但消費水平也還是和身家遠不匹配,老闆如果自己寫程式碼的更會摳門。而銷售口的負責人會相對大氣一點,畢竟銷售更懂人性更懂社會一點,透過滿足別人的慾望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釣魚之前總要打窩嘛。
我自己也是量化交易者。行文到這裡,大家可能以為我對量化人是名貶實褒,就是不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勤儉持家,作風踏實,咱們實在就喝茶坦誠溝通交流嘛。
但是觀察下來,不浪費錢,一些量化人的消費觀可能開始影響到自身利益了。
比如現在經濟不好市場內卷,摳門現象就更加嚴重。有小夥伴反映,有些人很雞賊的,嘴上說過來學習。可能就辦公樓下咖啡交流了,後面他也就氣的指錯誤方向了。省錢不整商務飯局基本就下牌桌了,硬玩就踩坑了。
還比如在擇偶這個問題上,我還真有長相不錯又很有錢的交易員朋友死於相親的遊戲中。典型的自我評價高,但又孔雀不開屏,對女方顏值要求高,但又付費意識差,傻相親很長時間都找不到滿意的。我都覺得他要孤獨終老了。這就是老派思維重了,但時代變了,不掏錢,上不了牌桌的,這都是內卷的必要代價。“憑啥辛苦寫程式碼賺的錢要被人分?”,交易知道反人性咋社交不會了,嘴上說敬畏市場跟白說一樣。你要等到價格迴歸的時候,自己也就耽誤了做個好父親的年齡。別做量化交易行,反而做人生交易慘。
P.S.:孤獨交易員靠著超強的社交和總結分析能力,將做題思維用於人性分析,傳播先進科學理念,5分鐘重塑三觀,把人往高層次帶。約我無需私董會8w8,一頓漂亮飯就行。
量化從業者絕大多數在超一線城市,超一線城市就是極度卷的。房價高得離譜,生活成本也很高。我觀察到一些人,住著房齡大的破房子還每個月好幾萬高消費。我也看不懂,但細想他們的消費觀也有存在的道理。估計意識到已經階層固化了,就不要再攢勁死磕換房升級了,個人的生活品質也非常重要的。消費是掠奪生存空間唯一文明的戰爭,房子別人反正看不到,吃飯舒服點,不要嘈雜,壓人一頭有時候也很重要。
不花錢,就沒有社交資源,沒有社交資源就意味著無法閱覽世間的繁華,品讀人性的有趣,就真沒有呆在上海的必要。
量化人該花要花,利國利民利己。
P.S.: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歡迎理性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