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點選上方 “平凡的企業家 ” → 點選右上角“ … ”→ 點選“設為星標 ★ ” 加上星標,就不會找不到我啦!
近日,《黨員生活》雜誌刊發了一篇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機關黨組副書記、辦公廳主任王潤濤給機關青年幹部講黨課的文章。
文章指出,在機關,對一個幹部最高的評價是“靠譜”。得到這種誇獎,意味著這位同志可靠、可信、可用,前景自然一片光明。
靠譜的人,或許不是會說漂亮話的人,但一定是言而有信的人;靠譜的人,或許不是能力最強的人,但一定是負責任有擔當的人;靠譜的人,或許不是關係最親密的人,但一定是能給你安全感的人。“在這個聰明過剩的年代,靠譜才是為人最大的聰明。”
王潤濤圍繞青年幹部成長提出靠譜貴在修煉“四心”:進取心、責任心、同理心、樸拙心。
“靠譜”,在漢語詞典裡解釋為穩妥、可靠、值得相信和託付。它是從“離譜”衍生出來的反義詞。“譜”是音樂的符號,也是演唱的依據。如果“離譜”,就會“跑調”走形,讓人聽起來很不舒適。現代人借用“靠譜”一詞,來形容“行得正”和“靠得住”。
過去誇一個人用的最多的詞,無非是“能力強”“聰明”“勤奮”“自律”“努力”……但漸漸地,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聰明的人,稀缺的倒是為人處事靠譜踏實之人。靠譜是一種很珍貴的品質,它往往自帶一種安全屬性,我們與靠譜的人相處,不用猜疑顧慮,不用提心吊膽,有一種從內心生出的踏實,讓人放心安心,成為對不斷蔓延的信任危機的一種有效對沖。
在機關,對一個幹部最高的評價是“靠譜”。得到這種誇獎,意味著這位同志可靠、可信、可用,前景自然一片光明。如何成為一個靠譜的人?關鍵是要修煉“四心”。
什麼是事業?今天干了明天還想幹的是事業;什麼是職業?今天干了明天還得乾的是職業。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挑著擔子的農夫,在田間一條很窄的田埂頂上了,誰也不願意讓對方,因為誰要讓對方,誰就得從田埂上下去,踩一腳泥。曾國藩走上前去說,“來來來,我下到田裡,你們把擔子交給我,你倆這一側身,不就過去了嗎?”一個看似無解的事,立刻有了答案。
曾國藩管這叫“躬身入局”。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數。
人有三種驅動力,一是本能驅動力,比如吃飯、喝水等;二是獎懲驅動力,做好了就獎,做砸了就罰;三是內心熱愛驅動力,培養對事業的感情,如痴如醉。
1983年,蘋果公司還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企業,喬布斯為了招徠當時已是百事公司執行長斯卡利加盟,用這麼一句話:“你是賣一輩子糖水,還是一起改變世界?!”說服了斯卡利。這是偉大人物,你可能覺得學不來。那麼,我們看看平凡人。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個賓館的服務員隨機分成兩組,對其中一組說:“你現在乾的工作就跟健身一樣,整理一次床單消耗多少卡路里,拖一次地消耗多少卡路里……”每天還讓他們記錄“健身”的效果。另外一組作為參照組,與往常一樣工作。僅僅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觀念轉變,實驗組的服務員不僅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各項身體指標居然也最佳化提升。
理想信念是原生動力,職責使命是意志盔甲。當我們把工作當成一種錘鍊、一種機遇,常想著自己手頭的每一項政策關乎百姓憂樂、每一條措施連著萬家燈火,每天就會容光煥發、激情充沛,“踩著舞步節奏去上班”;要是把它當成“混飯碗”的職業,當成不得不幹的事情,那麼就會精神鬆懈、“佛系”“躺平”,甚至可能“上班如上墳”,沮喪萬分。積極是成功的起點,消極乃失敗的誘因。你不是在為別人工作和幹活,實際上你無時無刻不在書寫自己的人生!你的未來就藏在你現在的努力裡!
觀看閱兵式和運動會,我學到一個詞——“肌肉記憶”,即把一些標準動作無數次地反覆、重複,直至形成身體的條件反射。管理學上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意味著如果每天工作四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行家裡手至少需要十年,正所謂“十年磨一劍”。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山東省曾經提出“十字型”幹部的理念——有的幹部學習比較廣博,各個領域知識都懂一點,那就是“一字型”幹部;在這個基礎上,專業領域研究得比較深,那是個“T字形”幹部;如果還能冒尖並有創新,那就成為“十字型”幹部。我覺得,從能力角度評價一個機關幹部靠不靠譜,有四條基本標準:開口能講、提筆能寫、問策能對、遇事能辦。
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展示了“飛輪效應”:假設有一個飛輪,我們開始推動它時,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但是慢慢地,每一次推動它,所花費的力氣,都會轉化為飛輪的能量,讓它每一次轉動都比前一次快,直到最後它會自己轉起來,越轉越快。這也是一個人成長的秘訣。
正如董卿所說:“所有的出口成章,都是厚積薄發;所有的從容淡定,都是世事磨礪;所有的遊刃有餘,都是千錘百煉。”
什麼是責任?一是擔當起某種職務和職責,二是份內應做的事,三是做不好事而應該承擔的過失。
什麼是責任心?責任心其實就是責任感,是履行責任的動力,就是我們常講的在其位、履其責、謀其事、盡其心;就是信得過、靠得住、過得硬;就是能挑100斤,決不挑99,能夠滿負荷、超負荷工作。
責任心在機關工作中的體現,就是要弘揚工匠精神、下足繡花功夫,精心、精細、精準、精緻地做好每一件事,“致廣大而盡精微”。
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繡花功夫是一項精細功夫,每一針,每一線都需要做到精準,否則刺繡成品就會出現瑕疵。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本著“事無鉅細皆職責”的工作態度,踏踏實實幹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個細節。在機關日常工作中,大多面臨的是一些細小、瑣碎、繁雜的具體事務,這些事情看似雖小,卻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不認真仔細,就可能使其他人的工作受連累,影響全域性,甚至捅簍子、出問題。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是整個責任鏈條上的一環,“事交我辦請放心、文經我手求最優”,自己不滿意決不交給下一環節。90%×90%×90%×90%×90%=59%,五個環節上的90%將導致工作質量僅為59%,就不及格,有時甚至是1%的疏漏會造成100%的錯誤。接手的工作要用盡全部力氣,出手的工作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如果在自己這個環節掉鏈子,對你的評價就不是“靠譜”,而是“離譜”。
耐心專注、持之以恆。常言道:慢工出細活。刺繡的過程必須一針一線、有條不紊地進行,體現的是“細”“慢”功夫,考驗的是水滴石穿的恆心和鐵杵磨針的毅力,粗心急躁是繡不出好圖案的。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要多一些專心致志,少一些心浮氣躁;多一些跬步千里,少一些朝三暮四;多一些全始全終,少一些虎頭蛇尾,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做匠人、築匠心,打造屬於自己的“金字招牌”。
閉環管理、最佳化提升。閉環控制是以目標為起點和終點,對做事的過程形成一個閉環。這個閉環包括:(1)明確目標;(2)分解計劃與責任;(3)制訂工作預案;(4)階段性檢查與糾正;(5)結束後進行復盤總結。沉澱經驗和教訓,杜絕同一性質的失誤或偏差再度發生,使閉環管理在迴圈中產生質的飛躍,每迴圈一次,管理水平上一個臺階。
作家池莉說,靠譜,說起來簡單,落下去複雜;聽起來像感覺,做起來是原則。靠譜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軍艦上艦長下命令的時候,操作人員必須在做出相應動作的同時對他的命令複述一遍,比如艦長下達命令“左滿舵”,操舵兵在將舵輪打到左滿舵位置的同時一定會說一句“滿舵左”,這就是“事事有迴音”,是一種“釘釘子”精神。
做事靠譜體現在工作的全環節、全鏈條、全過程——1.接受任務前,必問標準,包括完成時限、任務目標;2.完成任務中,養成彙報習慣,防止沒有理解清楚領導意圖;3.任務交付時,超出預期,當現實>心理預期,領導和自己都就感到格外滿意、開心。
同理心講的是靠譜的人怎麼為人處世、與人交往,類似於平常講的情商。
辯證思維。靠譜的人思維有一致性和確定性,可以預測,能讓他人心裡有譜,從而被信任。做一個靠譜的人,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看到事物的正面、反面、側面,把客觀事實擺在首位;學會長遠地考慮問題,把昨天、今天、明天有機聯絡起來,把握事物的本質。這樣,思想就不會反覆無常、變幻莫測,讓人摸不著頭腦。
換位思考。從傾聽開始,從他人的需求與感受出發,來確定做事的目標,而不要自以為是。處理一項任務、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必須全盤考慮,不僅要考慮到自我需求,還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真誠地為他人著想、為他人服務,儘量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愉快接受的最佳解決方案。這樣一來,別人對你的觀感就會大不一樣,你會成為眾人心目中一個周到的人、一個體貼的人、一個善解人意的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旦你成為這樣的人,你會發現周圍的朋友會更多,在工作中能夠提供助力的資源會更多,相應地你的工作和生活會更加舒心。
調整關係。一方面,要調整姿態。把自己的位置從“高高在上”轉變為“與他人平視”甚至是“俯首躬身”,放下內心的傲慢和冷漠。另一方面,要調整心態。《禪與極簡生活》中講道,如果過分強調“我和工作”的“和”,就會把我與工作對立,就會有不滿情緒;應持有一顆“的”之心,如“我的工作”“我的朋友”,就能與工作、朋友融為一體,把老百姓和他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我們就能收穫幸福。省委提出“共同締造”理念,就是要在基層治理中,變“你”和“我”為“我們”,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
俗話說:行要好伴,居要好鄰。被理解是一種什麼感覺?被人理解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是那種你以為只有你自己蜷縮在看不見光的地方,而他提著燈來找你時對你說,我可以坐在你旁邊嗎?
因為了解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信任,因為信任所以團結,因為團結所以成功。
為人靠譜是一個人最好的底牌,要倡導守樸拙、戒機巧,重篤實、戒虛浮。
知足。不懂得知足,是不快樂的一個重要原因。食物再多,也不過一日三餐;房子再大,睡覺也不過一張床;車子再貴,只是代步工具而已。學會知足,好好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你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
知恩。要感恩組織的培養、感恩同事的支援、感恩家庭的付出、感恩群眾的信任。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要投桃報李,不搞過河拆橋。我們應該記人好處、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而不是一味索取。靠譜之人講忠義二字。何謂忠?何謂義?就是把組織與別人所託之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快樂地做,而不是出於對違約受罰的恐懼與利益的誘惑。
知止。《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靠譜的人,心裡都有一條紅線,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堅決不做。他們審時度勢,剋制貪慾,有所取捨,懂得權衡,不會逞一時之快或只顧眼前小利。
清人申居鄖的《西巖贅語》告誡道:“寧為世人笑其拙,勿為君子病其巧。”有的幹部經常自作聰明、處處討巧,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博人眼球上,今天喊個口號、明天換個思路、後天搞個宣傳,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不僅沒有什麼實際成效,反而招致大家的厭惡。自作聰明者終究聰明反被聰明誤。
靠譜的人不耍心機、不佔小便宜,不會為了一些蠅頭小利汲汲營營,更不會處處揩油算計。這其實是在發行自己的“信用貨幣”,積累“信用資產”。
有人把“君子”定義為“當有情有義之人、做合情合理之事”。這不就是靠譜嗎?我們可以講,靠譜之人就是現時之君子——做靠譜的人、辦靠譜的事,輸出價值、成己達人!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靠譜的員工越來越難找?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靠譜而便宜的員工,是不存在的。靠譜這個詞,本身就是身價的代表。
靠譜的人,或許不是會說漂亮話的人,但一定是言而有信的人;靠譜的人,或許不是能力最強的人,但一定是負責任有擔當的人;靠譜的人,或許不是關係最親密的人,但一定是能給你安全感的人。
一個人靠不靠譜,就看這6個細節——收到會回覆,守時不爽約,承諾會遵守,低調不吹噓,堅定有底線,勇敢有擔當。
本文綜合自《黨員生活》雜誌、湖北人大、《黨員生活》雜誌(2023/06下)刊發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機關黨組副書記、辦公廳主任王潤濤同志給機關青年幹部講黨課的內容。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訂閱“平凡的企業家”檢視更多精彩好文。點選下圖,即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