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半導體封測
作者:編輯部
據日本瑞穗證券3月1日訊息,基於行業新聞及其華盛頓小組的調查,美國特朗普政府可能即將出臺新的對華AI晶片出口管制措施。這一訊息雖然尚未得到完全證實,但已經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

可能的管制原因與相關人員任命
瑞穗證券注意到,美國商務部(DoC)的提名人員,如助理部長Landon Heid和工業和安全域性(BIS)副部長Jeffrey Kessler,可能與新的管制措施有關。這些任命可能預示著美國政府對AI晶片出口管制的態度將更為嚴格。
可能的管制內容
根據瑞穗證券的分析,新的管制措施可能包括全面禁止所有AI晶片進入中國,特別是英偉達H20/B20和一些28nm+的傳統晶片。此外,還可能有針對性地暫停出口許可證的發放。
多方面影響
-
對中國的影響:
-
短期內,高效能AI晶片的獲取將受到限制,可能阻礙科研專案及企業AI創新應用的拓展。
-
長遠來看,這將倒逼國產AI算力晶片及先進製程的發展,促使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協同合作,提升整體競爭力。同時,國產AI晶片企業也將迎來更多市場機遇。
-
對美國晶片企業的影響:
-
如英偉達、英特爾等企業的營收將受到損害,與中國在AI領域的合作減少,創新動力可能減弱。
-
特別是英偉達,其H20和B20晶片可能受到直接影響,導致營收大幅下降。
-
對其他企業的影響:
-
如AMD、博通等在中國有AI晶片及GPU業務的企業也可能受到影響。
-
國際關係上,過度管制可能導致盟友關係緊張,國際形象受損。
-
對全球AI產業的影響:
-
技術發展層面,中美技術交流受阻,創新速度可能放緩,技術標準分歧可能加劇。
-
市場格局上,市場份額面臨調整,產業轉移趨勢可能顯現。
-
供應鏈安全方面,供應鏈穩定性可能被破壞,促使企業尋求多元化。

推行此類管制措施的考量
美國推行此類管制措施背後有多重考量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國家安全和技術發展等。美國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希望透過維持全球科技與軍事領先優勢來保持其國際地位。同時,美國也需要在平衡本國企業短期與長期利益、保障產業供應鏈穩定等方面進行權衡。此外,美國還擔憂AI晶片被用於中國的軍事及資料安全領域,因此採取管制措施以防止技術擴散。
美國對華AI晶片出口管制,牽一髮而動全身,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