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白||在名流滿載的“移動宮殿”慶祝非凡,最不可缺的是什麼?

曾在諸多文學故事中熠熠生輝的文化符號“東方快車”,明年就要正式啟用全新豪華車廂了,據說票價差不多30萬人民幣一張,絕對稱得上是天價。

▲東方快車已經在多家公司手中重啟過多次,這次全新的頭等包廂由法國著名設計師打造,設計靈感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珍寶。這間包廂佔據了一整個車廂的空間,包含獨立浴室、浴缸、休息室、圖書館、私人用餐區和茶室,最多可以容納五人同時在這裡歡聚。

其實如今的東方列車也不能說是最初版本了,相當於從世界各地蒐羅的幾節原始車廂重新裝飾打理,路線也不是當年最經典那條。
這“復刻版”一張票價就高達30萬人民幣,讓人不得不好奇它最輝煌的時候究竟有多極盡奢華。
當年的東方列車被稱為“移動的宮殿”,是歐洲第一輛豪華列車。因其過於奢華且僅有56個床位,能夠登上這班列車也成了財富和權利的象徵。
除了各路名流富豪、作家、政治家,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保加利亞國王、伊麗莎白女王、羅馬尼亞國王等諸多王室都曾乘坐過這班列車。所以當時的東方列車也被稱為“王者之車”。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因為能上車的人都是非富即貴,所以車上也成了名流們爭相炫耀自己財富的地方,他們有最新潮的時裝和最華貴的珠寶。圖為傳奇時裝設計師John Galliano於1998年以東方快車為靈感創作的Christian Dior高階定製系列,奢華至極。

列車代表了最上流的生活。名流富豪們扎堆在這輛列車上,也將自己習慣的審美趣味與生活方式一一搬到車裡。
用2017年電影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一句臺詞描述就是在車裡可以享受到“國寶級的待遇”。
東方快車於1882年由比利時銀行家打造。車票60英鎊,相當於當時一名普通男性紡織工人5年的工資。內部全部採用那個時代最流行的裝飾派藝術裝修風格,連牆面上的玻璃裝飾都是由“現代珠寶之父”René Lalique打造。

▲René Lalique師從當時巴黎最頂尖的珠寶商Louis Aucoc,打造東方快車之前他就已經為卡地亞、寶詩龍等多家法國著名珠寶品牌工作過多年。1885年開始獨立設計珠寶和玻璃製品,作品被多國博物館珍藏。

桃花心木的地板搭配漆光木門和天鵝絨窗簾;東方進口過來的地毯、西班牙皮革製成的扶手椅,床上鋪的是頂級絲織品,餐具也都是最上乘的銀器。車廂裡還特意設定了男士吸菸區和女士沙龍區。
因為整個路途遙遠,行程長達13天,所以前來乘坐的賓客也都是攜家帶口而來,把乘坐東方列車當做一次漫長的假期和與愛人相聚歡慶的時刻。
再加上列車上可以進行的活動有限,車廂也自然成為名流們的“社交場合”。
他們鍾愛創造各種聚會與party——
比如1940年羅馬尼亞國王就帶著情人私奔到東方列車上;大演員瑪琳·黛德麗還在這趟列車的飯局上認識了自己的伯樂,從而名聲大噪;
印度來的庫奇比哈爾王公幹脆包下一整節臥鋪車廂和一整節餐車,把這裡改造成他專門用來聚會的地方……

▲瑪琳·黛德麗與法國導演尚·馬赫在東方列車。

國寶級的待遇必然要以佳餚美酒相配。宴會的規格並不會因為身處列車上而降低,要知道當時大部分列車甚至連餐車都沒有,而這裡卻各國美食不間斷,美酒臻釀也是相當講究。
廚房每日都會由法餐大廚供應現做海鮮、牛肉、烤雞,以及各種甜品;途經各地還會採購當地最新鮮、珍貴的食材打造本土風味。
▲1974年電影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描繪的東方快車上的餐廳,這也是最還原原版東方快車樣貌的一部電影,導演不僅堅持復刻原本車內空間,連車內餐食都要求盡最大程度還原。
餐車稱得上是絕對的一流水平,服務對標當時全球頂級的法國麗茲酒店。
《倫敦時報》記者受邀體驗東方快車首航後描述道:
“餐車位於列車前部,窗簾拉起為整個餐車注入了特殊的光澤,纖塵不染的潔白桌布與餐巾被巧手的侍者疊得一片花團錦簇。”
“瑩亮的玻璃酒杯,寶石般的酒水,水晶般澄澈的水樽,晃得人目不暇接,沖淡了人們臉上的悲傷情緒。”
車上的酒水服務自然也是極講究的。
我還特意去翻找了一下,原來自1928年起,觥籌中注入的琥珀色臻釀,跟隨東方列車橫跨亞歐大陸,沖淡貴賓們旅途中的疲倦,銘記歡慶時刻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路易十三。

或許,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正值最輝煌歲月的東方列車會以路易十三成為每一趟奢華傳奇之旅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去回顧人類歷史上值得銘記的“歡慶時刻”,路易十三就像一位跨越時間與文化的見證者,將一個個重要的時刻凝聚在酒樽之中,它讓一切記憶變得具體明晰,讓那些遙遠的故事不僅僅只是文字片段。
1900年便在巴黎世博會上亮相,與全世界共襄盛舉;1928年登上“東方快車”,開啟穿越歐洲的奢華之旅;1935年諾曼底號首航頭等艙用酒也是來自路易十三。
1938年,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攜帶女兒伊麗莎白二世參加凡爾賽宮的午宴,法國國王便以路易十三招待父女兩人。
1948年丘吉爾在一次旅途中發現了路易十三,待到他1951年再次當選英國首相,便以路易十三慶祝。
一代偉人功成名就時,有它;一國之主以最高禮遇宴請遠朋賓客,有它;慶祝全人類的勝利時刻,有它……
歷史長河中,每一個路易十三的開樽時刻,往往都能將當下昇華成為某個永遠值得記住,永不褪色的瞬間。

在那麼多品牌裡,或許也只有路易十三能夠承載如此厚重的深度,且無論跨越多少代際,多長的時間,依舊能夠給予每個人觸動與共鳴,我想也是因為路易十三本身就是一個找不到任何替代的傳奇。
路易十三擁有獨一無二的歷史,這也成就了它獨一無二的風格美學。
時至今日路易十三的酒樽依舊沿襲與傳承著誕生之初的輪廓。

▲路易十三的傳奇始於一隻從1569年雅納克戰役遺址中挖掘的古老酒樽。
1874年,保羅·埃米爾·雷米·馬丁重新設計了這隻酒樽,在正反面雕刻八朵百合花,將自中世紀以來法國王室的優雅標誌烙刻進路易十三的故事裡。

而它們盛放的,是全世界公認金字塔頂端的干邑白蘭地。
自1909年法國政府頒佈酒法規,只有在夏朗德省干邑鎮周圍的36個縣市所生產的白蘭地才能被稱為“干邑”。
在干邑地區內部也有等級的劃分。路易十三用於調配的生命之水,只採用法國干邑地區核心地帶大香檳區風土孕育的優質葡萄釀造,遠遠超過特優等級。
這片自中世紀開始便有釀酒歷史的特殊風土,自帶百年史詩那般厚重的質感,然而路易十三對“生命之水”的雕琢卻又那麼質樸天然,像在講述一個天真的童話故事。
閱讀路易十三總會讓我產生這樣一種觀感,已經經過如此繁多的步驟,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生命之水”卻還未走完成為一滴路易十三臻釀的全部道路。
據說每1000個“生命之水”樣品中只有十幾個會被最終選中,然後在特製的橡木桶中經過幾十年的沉睡,橡木桶獨特的香氣也逐漸滲透到生命之水當中。路易十三現任首席釀酒大師巴蒂斯特·盧瓦索(Baptiste Loiseau)於2014年接任該職位,當時年僅34歲,也是干邑酒莊歷史上最年輕的釀酒大師。
這其中還需注入漫長到甚至超過一個人生命的時間,來自大自然無法預估的機緣。
這似乎並不是一件足夠“付出”就必然會收穫絕佳回報的事,但每個沉浸其中的人都願意為它奉獻,因為它的定義似乎已經不是“商品”,而是真正的藝術。
然而路易十三的藝術又與通常的藝術品不一樣,藝術品記錄的是藝術家當下的心境與感受;而每一瓶路易十三都是時間的臻釀,是連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光信物”。
用一百年去等待開樽嘉喜的那個瞬間,這種對時間價值的理解,透過臻釀一代一代傳遞著,交由懂得之人寫下新的故事。

前不久,我們也有幸受到路易十三的邀請,藍小姐和黃小姐與品牌好友們來到“路易十三·春秋”嘉宴,一起開樽品鑑路易十三臻釀。
我特別喜歡這一次聚會的主題,“嘉宴”取自“家宴”之意。
它會讓我想起每個人的生命裡都經歷過的那些平實又珍貴的時刻。“宴”是我們中國人相聚的最高儀式,記錄著我們人生每一個重要時刻,牽動著我們記憶中每一份重要情感。
而且在咱們中國人心中,家宴無論大小,都會被鍍上一層溫暖的色澤,都是意義非凡的。
它不僅僅是一個儀式,也象徵人與人之間情誼的連線。宴之大,不在筵席多少,而在情意深淺。

這場“嘉宴”以春秋命名我想也是別有深意的。
春之播種,秋之收穫,代表了時光的流轉,也正如每一瓶路易十三都會令你念起時光的厚重與靈動,它甚至已經成為情意表達的一部分,未盡之意藏在每一滴路易十三臻釀裡。
不論春秋冬夏,每個人都是時間的參與者,一場“家宴”便可將我們的感情牽繫在一起。
這次“路易十三·春秋”嘉宴對於我們來說還有很多的特別之處,在我們的第二個“家”廣州舉辦。
我們隨遊輪以另一個視角重新欣賞與發現廣州珠江風光,更有一種踏實自在的家的感覺。
整個的行程安排特別有意思。我們先從熟悉的海心沙碼頭出發,乘坐遊輪欣賞廣州風光。
“家”的含義似乎一下子就變得更廣闊起來,不僅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小家,更是我們與鄉和國連線成的一個更大的“家”。
原來家宴拉近的,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有我們與歷史和文化的距離。

瀏覽著珠江,感受歷史的沉澱: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
名勝古蹟與當代建築交織成了珠江邊的動人景色,拉近了過去與現在,將歷史與當下相連線, 也正如每一滴路易十三臻釀一般,跨越150年的歷史,在當下留下了獨特印記。
在遊船上的紙扇上描金,感受這一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工藝美術技藝,讓這次家宴更像是一次穿越時光的旅程。
時光也正是路易十三的靈魂所在,每一滴琥珀色的臻釀都是歷經了時光才變得更加美妙。每一滴路易十三臻釀的存在也是為了定格住那一刻美好的時光。
與好友舉杯,暢聊往事的難忘;在“嘉宴”上能與路易十三的品牌代言人陳偉霆共同舉杯歡慶則是另一重驚喜。
雖然的確是這麼近距離的第一次碰面,但很奇妙的,彼此之間卻並不感覺生澀,就像一個你關注了很久的“老友”又更親近地相約了。
來到“路易十三·春秋”嘉宴的他在明星偶像的標籤之外整個人的狀態也是相當輕鬆,也令人感到非常親切。
更令人倍感親切的是,陳偉霆與我們以及在座的眾多好友一樣,也對於廣州也有別樣的“家”的情愫。
在中國香港出生、長大的陳偉霆,人生第一次來到內地旅行就是去廣州,1997年,他才只有12歲,那一年剛好是香港迴歸。
出道21年,他當過舞者,做過歌手,去演戲,又成為潮牌主理人和路易十三的品牌代言人,如今已收穫頗豐的陳偉霆回到廣州這個對他意義非凡的地方。
這次來廣州參加“嘉宴”無疑也是喚醒了他關於“家”的回憶,也似乎有了點,人生經歷許多後終於可以“回家”好好慶賀當下,感恩時間的意思。
於良辰今宵,與來賓相聚雲山珠水,與我們這些一直關注他的粉絲、朋友一塊分享喜悅,何嘗不是這小小世界一樁美事。
有“家人”,有團聚,有美酒,有祝福與期許,這或許也是嘉宴的意義。

用一杯臻釀連線著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連線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開樽時刻,亦是人生時刻,當你開啟路易十三酒樽,就邂逅了一段充滿儀式感的時光。
“路易十三·春秋”嘉宴的尾聲,我們在酒樽上留下名字,讓這瓶本就獨一無二的路易十三成為更加獨一無二的永恆紀念。
酒樽見證的故事被凝鍊在時光中,將一段段難忘歡聚鐫刻成永不褪色的記憶。
如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裡寫過的,久遠的往事或許會了無陳跡,唯獨氣味和滋味更經久不衰、更忠貞不渝:
“它們仍然對依稀往事寄託著回憶、期待和希望,它們以幾乎無從辨認的蛛絲馬跡,堅強不屈地撐起整座回憶的巨廈。”
在這麼平常卻又這麼重要的時刻,我們以路易十三臻釀開啟時光旅程。有路易十三相伴,當下的幸福似乎也被鍍上路易十三臻釀般晶瑩的琥珀色澤,每寸流淌的時間都將被刻入在場人那棟“回憶的巨廈”,定格成雋永。
作者:LEEWON
責任編輯:阿碗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