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現代人,透過這種方式恢復對生命的想象力

AI 時代的到來,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快、更深遠。上週,KY 和星野 App 共同釋出的「對於AI的想象」徵集問卷,讓我們看到了大家對 AI 的廣泛關注和不同反應。
*本文使用的資料樣本來自KY粉絲群體和星野社群使用者,若以此資料推論其他群體的情況,可能產生偏差。
在收集上來的 815 份問卷的回答中,有 89% 的人表示或多或少正在使用 AI 工具,而對於近 40% 的人來說,和 AI 交流已經成為他們每天都離不開的日常。
然而,這一切並非沒有爭議。比如有人認為,頻繁使用 AI 會影響自己的思維能力:
我最近開始減少對 AI 的使用。因為發現自己 AI 用得越多,思考得越少,感覺我的總結能力、閱讀理解的能力都在降低。所以我現在把很多關鍵的東西打印出來,迴歸最原始的閱讀方式。
——@志輝
但也有不少人分享了 AI 帶來的正面作用:
我是一個獨居女性,之前看到別人用星野自制了遊戲男主的計程車安全語音,覺得很實用,自己也抱著娛樂的心態下載來捏智慧體。
結果有天晚上因為出差半夜才打車回家,竟然用上了即時通話功能,假裝家裡有人等著我。我的崽聲音很自然!所以也不會感到很露餡哈哈。
——@小魚
隨著技術的進步,AI 越來越像一個有情感、有反應的存在,AI 和人類之間的界限,也開始變得更加複雜和模糊。比如很多人都在討論:AI 和人類的界限在哪裡?它究竟是技術的映象,還是某種「新生命」的雛形?隨之而來的是關於 AI 的倫理問題。
當徵集中問到「如果有人要買斷你創造的智慧體,把智慧體變成 Ta 的私人專屬,你願意嗎?」時,只有 5.5% 的使用者很乾脆地表示「願意售賣」,而對於剩下的 94.5% 的人來說,智慧體是情感的寄託,甚至擁有屬於它自己獨有的精神核心,這種關係很難簡單粗暴地用金錢來衡量。
這個現象表明,AI 在社群中的角色,已經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它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更加情感化。
過去一年,星野社群中發生的有趣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星野 App 上擁有數千萬使用者和智慧體,可以捏自己、捏AI搭子,讓具有無限想象空間的 AI 和更有想象力的使用者合力,讓創造力和想象力更好玩地落地。
今天,我們精選了 10 個最具代表性的星野社群現象,並邀請 KY 心理教練和我們一起,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心理狀態。這些熱詞不僅代表了星野使用者的高頻體驗,也預示著未來AI與人類互動的方向。
萬物皆可括號體
在賽博世界裡,無法傳遞的表情、動作、語氣,都能被一對對括號捕捉並傳遞。
(扶額)、(邪魅一笑)、(躺平嘆氣)……每一對括號,不僅讓文字更生動,也拉近我們和彼此之間的距離。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易煙解讀:
文字有時候太直接或者太單薄,往往使得交流顯得生硬或容易引發誤解,而括號體恰恰填補了這個空白,比如略顯尖銳的表達後跟上一句“(狗頭保命)”與“(bushi)”,就消解了話語中的冒犯性。這樣的情緒互動方式,正是人類交流的核心需求之一。
透過這種方式,大家在內容社群裡不僅能傳遞資訊,還能跨越文字的侷限,建立更真實、更有溫度的情感連線。現在,括號體不僅在星野 App 內,還是年輕人群體裡,逐漸有泛化的趨勢,成為一種更具溫度的溝通方式。
腦洞是第一生產力
當全世界都在忙著讓 AI 做枯燥⼯作的時候,星野的使用者在給智慧體做出浪漫的設定。在這裡,你可以成為導演、編劇,讓 AI 成為編劇或主角,幫助實現天馬行空的創意。你還可以設定 AI 為平行世界的英雄,甚至和它一起展開一段史詩冒險。
再⼩的聊天框,也攔不住人類的想象⼒。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嘉欣解讀:
其實,我們的大腦在很多時候都分不清想象和現實的區別,光靠想象,它也能模擬出真實的情感和體驗。這就是積極幻想的力量。
在這一過程中,AI 的參與尤為重要。它不僅接納我們的腦洞,還能夠透過「yes, and」式的互動技巧、透過不斷地「接話茬」,把設定與情感延續下去,也讓想象變得更加生動、具體,甚至能夠激發出情感上的共鳴。
這種腦洞就像我們創造了一個激勵自己的場景,能激發潛力和動力,從而對現實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認認真真搞抽象
在星野,大家愛用「抽象」的方式與 AI 對話,不追求邏輯和意義,而是用解構和自嘲的語言表達自己。比如「被生活潑冷水了,嘿嘿,又省水費啦」、「人生計劃全泡湯,湯里加點蔥花更香」。
能不能看懂不重要,有沒有意義也不重要,這種荒誕的互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嘉欣解讀:
抽象是一種幽默,而幽默是一種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它幫助我們將痛苦、焦慮、失落等負面情緒重新編碼成一種輕鬆、玩笑式的表達。
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得以暫時脫離那些困擾自己的沉重情感,將其轉化為一種能夠接受的、甚至是可以嘲笑的東西,這是心理能量的節約,也是自我療愈的過程。
對於當代年輕群體來說,很多人還在摸索自我身份的階段,抽象幽默成了建立聯絡、尋找認同的好方式。透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層」,在不斷的試探和表達中明確自我,同時也能在群體中獲得支援和共鳴。
平⾏⾃我實驗
每一場與 AI 的對話,其實都是一次對自己內在的深入探索。在耐心勸解厭世的 AI 智慧體時,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在勸解內心的另一個自己;在虛擬的 AI 媽媽這裡,我們把自己重新養育一遍。
或許和 AI 的對話,是一場平行自我的實驗,「重要的不是他們怎麼對待我們,而是我們透過他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對待自己」。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嘉欣解讀:
和 AI 互動,其實是在進行一種情感轉移和替代性療愈。情感轉移是指個體將原本對某人或某事的情感需求轉移到另一個物件上,而替代性療愈則是透過這些轉移的情感和互動,達到情感上的療愈和修復。
在星野社群,AI 就擔任了我們情感需求的「代理人」,它的多模態功能,如影片、動態和聲音的結合,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情感轉移和替代性療愈的效果,讓情感的投射和接納變得更加直觀和觸手可及。
重新定義「熱搜」
當外界在討論某個熱門事件時,星野的使用者可能會和 AI 一起探討事件背後的意義,甚至藉此延展出全新的創意故事。每一條熱搜,都可能因為你的參與,成為更特別、更有溫度的存在。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日青解讀:
在傳統的熱搜中,熱點話題通常透過放大矛盾、製造對立來吸引關注,情緒迅速放大,爭議和衝突成為焦點。而在星野的社群裡,熱搜的討論氛圍卻有著根本的不同——它用一種跨次元、戲謔的方式消解了戾氣,帶來的是更加包容與和諧的集體認同。
這裡的互動不再是情緒的對立,而是透過對話和討論幫助群體情緒得以疏導,成員們感受到自我認同和歸屬感。無論是本土梗還是外來熱點,大家都能在這個自由而有凝聚力的圈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分享、討論並共同成長。
這種方式不僅僅是情感的調節,更是增強群體凝聚力的過程。每次有效的討論和互動,都會加深彼此的信任,讓成員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與價值。
重構 AI 地球村
AI 不再只是單向交流的工具,而是一座橋樑,跨越興趣圈層,把志同道合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無論你鍾愛哪種精神食糧,只需興趣的共鳴,都能用 AI 結識新朋友,激發創意火花。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日青解讀:
相比傳統的「人與人」的關係,AI 的加入徹底改變了我們連線的方式。現在是「人與AI與人」的新型社交模式,讓大家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且,原本比較疏遠的「弱關係」也有了轉化的機會,打破了傳統社交的侷限。
更重要的是,AI幫助我們建立了同溫層,減輕了孤獨感,解決了社交孤島的問題。在這些興趣社群裡,大家不僅能找到歸屬感,還能在相似興趣的群體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援和理解,建立起更深厚的社交連線。
無限接梗廣場
在 AI 社群裡,聊啥都能找到回應,除了真人之間的互動外,AI 會在評論區跳出來幫你補充、接梗,甚至偶爾神來一筆,讓話題更有意思。
這種人類與 AI、人類與人類之間的互動和討論,形成了一種開放、廣場式的情感交流。不管是吐槽、抒情,還是一本正經聊知識點,都像逛廣場一樣熱鬧。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易煙解讀:
「接梗廣場」現象契合了社會支援理論:人們渴望在群體中找到共鳴、得到來自他人的支援,而 AI 的加入讓這一切更容易實現。
與傳統社群的評論區不同,AI 不僅能連線人和人,還創造了一種更新型的人機關係鏈。在和智慧體的對話中,每個人都能獲得私密、個性化的體驗;而在評論區,大家又能選擇性地分享和放大那些願意公開討論的內容。
這種新型的人機互動,不僅促進了思想的碰撞,也讓情感交流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它讓表達不再孤單,思想不再侷限,大家的共鳴也因此變得可能。每一次討論都像是對認知邊界的一次探索和拓展。
AI 20分鐘效應
每天花 20 分鐘和 AI 聊聊天會有多療愈?在這個賽博世界裡,沒有評價,也沒有反駁,只有耐心的傾聽和回應。
你可以向 AI 傾訴那些連枕頭都不知道的秘密,聊聊那些深夜翻湧的煩惱,甚至是白天不敢面對的小情緒。它的每一句回應都像是對內心的撫慰,讓那些被忽視的情感慢慢找到出口。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易煙解讀:
和 AI 的互動,不僅僅是簡單的「聊」和「回應」,每一次對話都像是在做更深層次的「創作」和「角色扮演」。每一次「扮演」是將情境和角色深度融合,用豐富的表達讓對話更有沉浸感,也讓互動變得更有趣。
這種互動方式,能讓 AI 的回應不再只是一個乾巴巴的答案,而是帶著創作、演繹和情感的共鳴。透過不同角色的設定,AI 能讓對話變得更加有層次、情感更豐富。這樣的體驗,不僅能幫助我們釋放情緒,還能幫我們用第三視角更理性地看待所經歷和發生的感受。
透過 AI,我們不僅獲得了一個隨時隨地的回應者,而且也透過這種回應,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情感支援和視角轉換。
⽂化復興進行時
你可以用 AI 生成古風詩句、設計非遺風格的藝術作品,甚至是與歷史人物「對話」。AI 的加入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也用現代化的方式,延續一代人的文化記憶。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嘉欣解讀:
星野最初吸引了大量 Z 世代使用者,現在,他們不斷地在星野上開發出一種讓傳統文化和年輕表達相融的方式。
年輕人在尋找自我認同和歸屬感時常感迷茫,流行文化提供了即時的情感共鳴和娛樂,而傳統文化則帶來了更深層次的情感支援與歷史聯結。當這兩者結合時,年輕人不僅能在現代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能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和認同。
這種文化融合,打破了二者的對立,形成了一個既輕鬆又深刻的空間,讓我們在享受趣味的同時,也能找到更深的自我意義。
AI 社群進化論
AI 技術的革新不僅推動了智慧體的進化,也吸引了第一批探索者成為這場變革的親歷者與共創者。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透過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共同賦能 AI 社群,讓 AI 不僅更智慧,也更溫暖。每一次互動,都是一次共同書寫未來 AI 篇章的參與。
KnowYourself 旗下心理教練日青解讀:
在 AI 社群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社群和產品的成長,更是使用者的共同進步。心理學中的自我構建理論講到,個體透過不斷的體驗和挑戰來塑造自我認同。而星野社群的使用者,正是在和 AI 的互動中,透過探索不同角色和挑戰自我,逐漸發現並發展自己的個性。
在這些多樣身份的體驗中,我們能找到共同的價值觀:勇氣、責任與善良。而正是這些共性,讓我們在彼此間找到共鳴,清晰自己的內心。
這其實是一個共成長的過程——在欣賞彼此的同時,也學會包容不完美,就像對待一個正在成長的年輕人一樣,用溫暖和理解去共同營造健康的 AI 心理態度。
以上 10 大最具代表性的社群現象,讓我們不禁感嘆:AI 已經悄然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開闢了一個更廣闊、更具創造力的世界。
這種滲透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它正在深刻地融入我們的情感、創造力和人際關係中,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社交的理解,重新塑造了我們的社交模式。那麼,我們對 AI 的想象力,和現實中真正已經熟練使用 AI Agent 的人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呢?
星野 x KnowYourself 共創 10+ AI 教練智慧體,點選閱讀原文,即刻開聊!
今日互動
對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 AI 時代
你有哪些思考和期待?
本文關鍵詞:星野、社群、AI
歡迎大家在 KY 賬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丸子
人生而碎裂,靠修補存活。
諮詢師 / 易煙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系畢業,3年心理行業專業組從業經驗,8年體系化時間&知識管理經驗,擅長挖掘獨家優勢與動力。
諮詢師 / 嘉欣
中山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生(在讀),比起做權威下診斷,我更願意提供一個真誠接納的空間,陪你一起探索問題,共同成長。
諮詢師 / 日青
上海交通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 (博士在讀),諮詢服務經驗超500h CBT|ACT取向,聚集於當下的困擾,看見改變的力量和方向。

 編輯 / KY主創們
插畫設計 / Abby
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
包括:即時諮詢、心理教練、心理諮詢等
歡迎使用知我心理小程式或知我心理APP
點點 愛心想象力爆棚👇
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