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美國夢:重生之我在五零年代當嬌妻

黴黴還在自己的世界巡演上大唱《The Man》開炮男權,歐美嬌妻已經悄悄霸屏洋人網際網路了。
她們活躍在各大社交媒體,像許紅豆一樣歸隱鄉間,或者每天待在大別墅裡cosplay上世紀“以夫為天”的傳統家庭主婦,釋出內容堪比老中的微短劇讓人慾罷不能。
上一秒,她們往往還在盛裝打扮迎接老公回家,下一秒就出現在廚房或者農場裡,格外享受地操持家務或者幹農活,有的甚至快樂得忍不住哼歌跳舞來,精神狀態堪比剛剛吃上白粥的許沁。
喜報!她超愛!
這群歐美嬌妻究竟是何方神聖,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

歐美牌嬌妻: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cosplay

走紅的歐美嬌妻讓老中人錯愕,因為我們實在領略過太多深入人心的歐美獨立女性了。
《慾望都市》裡,幾位30+的姐搞事業的同時狼狗奶狗大叔談了個遍,“忠於愛情不如忠於自己”,無懼年齡焦慮。
艾瑪在聯合國神采飛揚地演講:“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自信大女主殺我千萬遍。
老家的娜拉都開始經濟獨立搞事業了,結果定睛一看,洋人網際網路上的神奇女俠繫上圍裙,起個大早給一大家子準備起八菜一湯。
這感覺就像看見《慾望都市》裡的凱利忽然換下出去date的華服和珠寶,跳到你家的電視裡演了出《娘道》,邊演還邊喊:“我這條賤命算什麼?我一定要為Mr.Big生出兒子。”
帶起這股“所有女人都想成為嬌妻”風氣的姐,是這位來自美國的漢娜·尼爾曼。
這位姐簡直是歐美嬌妻界的“卷中卷,王中王”,從紐約為愛搬到卡瑪斯鄉村,生了八個孩子,上到廳堂下至廚房和農場,甚至獲得了南達科他州的選美冠軍,還晉級到“世界夫人”選美大賽。
服美役也服家務役,美麗的漢娜姐每天在各種角色之間無縫切換,簡直是北美掌管多執行緒工作的神,時間管理能力連羅志祥都自嘆弗如。
在影片裡,她總是胸前掛著一個孩子,手上還在幹著活。有的時候雙手在桌子上擀麵,或者擺弄著榨汁機,身體還得有節奏地顛一顛,一臉平靜地哄著身前的孩子安睡。
感覺比我工作還累,她為什麼能不發瘋?
作為歐美嬌妻(李子柒版),漢娜姐連做飯的原料也都是“自產自銷”的。觀眾往往能看到她在墨綠色的長盒裡栽種豆芽,或者到雞棚收集新鮮的雞蛋,都是減脂中產最愛的“原形”食物了。
有時,她會在鏡頭前一臉享受地品嚐著自家農場的牛奶,牛奶的香氣也把小女兒吸引來,姐的杯子會被她一把搶過。
歐美嬌妻無混子,不僅要幹,還得幹好。咱漢娜姐廚藝就很出圈,在YouTube上教“如何一步步製作發酵麵包”的影片獲得了198萬次觀看量。
影片裡她梳著田園風情的麻花辮,戴著綠色的圍裙,胸前依然兜著孩子,兩隻手在鏡頭前嫻熟地攪拌麵粉、揉麵團,將它們切塊、切出精緻的花紋,放入烤箱炙烤,最後在香脆焦黃的麵包片上塗抹黃油。飯飯!香香!
在當美女這條路上,咱姐也是個狠人,活得就像早期的“一匹狼”大S。在生下第8個孩子的10天后,她就開始分享“產後選美準備”的內容。
影片裡,姐腰肢纖纖小腹平坦,對比起來久坐囤積過多脂肪的我長得更像是個坐月子的。
歐美嬌妻們都熱衷於服美役,她們認為這也是妻子的責任。第二位出場的選手名叫雅詩·威廉姆斯,她留著一頭白金色的波浪捲髮,前凹後翹的性感身材,大眼睛、高鼻樑、嘴唇豐滿,熱衷cosplay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復古美人。
實在過於宛宛類瑪麗蓮夢露了,這盛世如肯尼迪所願。
Cosplay寄託了姐的人生志趣,雅詩非常崇拜五十年代以“妻子”為職業的這群家庭主婦。她自己在結婚後就迅速放棄了氣象學科研人員的職業,並呼籲“讓妻子再次偉大起來”。
在雅詩姐的影片裡,觀眾總是能看到她為迎接丈夫回家所做的精心準備:用捲髮棒卷頭髮,戴上耳環,細細地往豐滿的嘴唇上塗紅色口紅,穿上小花裙或泡泡袖,繫上束腰,然後帶上露出八顆牙齒的標準微笑小跑著去開門。
歐美嬌妻界也有自己的老錢風,姐打扮得像復古電影裡的明星,循循善誘地對我們說:“親愛的記住!要讓自己看起來像你丈夫和你喜歡的樣子!”
雅詩姐好為人師,樂於在洋抖音上開“女德班”。當她展示自己做家務、烹飪、打掃衛生的日常時,會“潤物細無聲”地教導大家如何正確地“服從”老公。
比如沒有老公的同意不要去戶外冒險,避免天黑後獨自出門,要為老公保持好自己的頭髮和妝容,確保一天都完美無缺。
要精力充沛地當好妻子,和上一位漢娜比起來,雅詩姐做家務時完全是一位濃人。比起漢娜姐的埋頭就是幹,雅詩姐一邊做酸奶一邊哼歌,烤三明治的時候開心地跳起舞來,做完菜還一手叉腰一手端盤來了一張服務員打卡照。情緒之飽滿,神態之激動,彷彿下一秒就要高歌《勞動最光榮》。
似乎在姐的視野裡,“嬌妻”不是一種性別身份而是制度,“老公”不是一個伴侶更像什麼血脈壓制。姐做的不是家務,是在經營愛。愛成這樣,深愛渣渣龍的大如來了都得叨咕兩句。
有人開女德班就有人開育兒班,這位叫傑斯敏·迪尼斯的姐更是重量級,連“嬌妻”都要搞繼承製,這身份是什麼稀世傳家寶嗎?
在傑斯敏的熱門影片裡,她先來了一段器宇軒昂的“嬌妻宣言”:我不想要一份工作,我不想攀登階梯,我不想當老闆。我想在廚房做飯,我想打掃衛生,我想為家人購物。
宣誓完畢後,姐的影片更像是《沉浸式體驗歐美嬌妻的一天》,展示起床做飯、洗碗刷鍋、擦桌子、擺放花盆,插花、切面包等全過程,主打一個陪伴!
傑斯敏想把女兒培養成“歐美嬌妻pro”,正在教她“服務”家庭,“依靠”未來的丈夫,並告訴她“為丈夫服務和生孩子將是她最大的快樂”。
她甚至對著女兒說:“沒有男人,女人就無法再身體或精神上生存”。大清都亡了多少年,娘娘您怎麼還念念不忘啊!
有人說,歐美嬌妻是一場誇張的炒作,有人則覺得這只是平平無奇的文藝復興。
但我想,這恐怕不只是“家庭主婦們心血來潮玩穿越,無意間引起網際網路風暴”這麼簡單。

嬌妻從職場逃到伊甸園,
然後呢

歐美嬌妻在英文裡寫作“trade-wife”,誕生於基督教價值觀和保守政治盛行的20世紀50年代。那時大多數女性都是家庭主婦,普遍觀念認為只有男效能在工作場所,而女性應該專注於家庭生活。
當年主流觀點對歐美嬌妻的要求,連挖野菜的王寶訓看了都得汗流浹背:要“嚴格地、認真地賢惠……在每一個思想、言語和行為上都是貞潔、純潔、無瑕的”,“以為丈夫服務為己任,順從他”,她是丈夫的幫手,她的幸福取決於他的幸福”。
時代更迭,發展到今天,一位叫艾比的嬌妻網紅也微言大義地總結了《當代嬌妻規》,包括穿著得體、婚前不發生性行為、做一個好的家庭主婦、用香檳杯喝酒、不聽泰勒·斯威夫特的歌、認為做母親是一個女人一生中能做的最偉大的事情。
與時俱進,這裹腳布算是越織越長了。
當代嬌妻們繼承了多少,又發展了多少,咱不好說。但有一點,艾比認為今天的女性比當年的女性要艱難多了,倒是說對了。
很多歐美嬌妻勸網友們皈依“妻門”,說的就是既上班又幹家務實在太累,放下一個不好嗎?據研究統計,現代家庭中依然是女性承擔了更多的家務工作,所以在事實層面,嬌妻們其實沒錯。
寒心,真正的心寒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在公司伺候完老闆的PPT和EXCEL表,回家還得接著做飯、洗碗、洗尿布。
這些年來,外部職場環境對女性不算友好,甚至越來越惡劣。2023年LeanIn的調查顯示,美國的男性和女性的離職人數差距達到了八年來的最高。由於男女薪酬的差距,有大批女性選擇離職。
2024年Muse調查顯示,41%的女性在求職中感受到性別歧視,42%的女性明確說出她們在面試中遇到過性別偏見問題。
歐美嬌妻的觀點就像鉤子,釣起女性們對職場的不滿和失望。家裡的藍海也是海,歐美嬌妻和全職兒女,某種意義上也是殊途同歸。
此外,很多歐美嬌妻影片裡展現的田園生活深深吸引了外國網友。對於看慣摩登都市、燈紅酒綠的他們來說,其實是不可多得的細糠。
穿著花裙子的小女孩拿著紅盆在草地裡蹦蹦跳跳尋找小青蛙,藍天、草地、遠山,白色的大鵝悠悠哉哉地走著,絲毫不擔心下一秒被人抓去燉了。
在漢娜的影片裡,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上放著大大的蹦床,她的幾個孩子們在蹦床上快樂地蹦躂。旁邊站著一匹溫順的駿馬,遠處是綿延的山脈和廣闊的蒼穹。這時候要是配上驚訝捂嘴,再加上一句“誰懂啊家人們,人生只活幾個瞬間”,這味瞬間就昇華了。
是美麗的,太美麗了。但這樣的美麗,卻讓我感覺到虛幻和不真實。
比如回過農村老家的朋友都知道,自然風光肯定是清新怡人的,但牛棚一定是臭的,幹農活一定是累的,穿著晚禮服幹農活是一定會被大姨削腦袋的。
比如生育過的朋友都知道,多次懷孕和生產給身體帶來的傷害。養一個孩子都很艱辛,養八個是什麼感覺,我實在無法想象。
41歲的恩尼扎曾經也是一位凌晨4點開始準備早飯的網紅嬌妻,後來她離婚了。她說:“社交媒體可以讓一切都看起來很漂亮,因為它只是一個30秒的片段,但它其實省去了很多醜陋。”
正如在舞臺上大殺四方“浪姐”們,其實代表不了每天吃飯都得掐時間的30+打工女性,因為她們實在忙得無法顧忌眼角的卡紋,更遑論保持著臺上“姐姐”們一般美麗如初的容顏。“美得虛幻,強到髮指”的歐美嬌妻,也代表不了真實的家庭主婦們。
放棄工作,把雞蛋都放進家庭的籃子,那必然要承擔一部分風險。可有一點,命運的韁繩已經不在失去主體性的嬌妻們手上。
職場太累,外面太苦,嬌妻們拋下一切,轉身回到家裡,以為那會是愛與浪漫交織的伊甸樂園。
但她們或許忘了,伊甸園裡,亞當才是主人。

設計/視覺 Lvv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