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hawn,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高盛的Risk,到底在做什麼?
Hi大家好,我是Shawn。現任職Goldman Sachs美國辦公室做Quantitative Risk Strategist,同時也是WST的合夥人導師。文章開始先回答幾個大家平時都比較關注的問題,也是這兩年被問到比較多的問題。
大環境下, Risk是個好的選擇嗎?
在整體經濟環境不太樂觀的情況下,其實投行Risk的業務反而會增加。據我所知,高盛的Risk部門去年擴招力度不小,光我所在的部門,下半年就新招了十幾個人。
但這裡面其實有很強的週期性,和公司內部的運營策略也有很大關係。比如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之後,監管層對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大幅提高,結果就是Liquidity Risk相關崗位瘋狂擴招。但這類突發事件並不好預測。
也很多同學也會好奇,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否會影響Risk招聘?
我的看法是:小公司更敢“卷”AI,因為對他們來說,使用AI帶來的收益往往大於潛在風險。但在大投行,AI落地就沒那麼容易了,畢竟牽涉到合規、運營風險等一系列複雜問題。
面試也可能會問到AI,但不是重點。更實際的是你要向面試官展示,為什麼你不會被AI取代。而且中國學生大多走的是技術崗路線,coding、建模、資料分析這些硬核技能,短期內AI還難以完全替代。所以,大家可以安心。
高盛Risk在做什麼?
高盛Risk部門的具體架構如下:
Risk Division
Risk Engineering
主要工作是用資料方法評估公司風險
Strats
負責建立量化模型
高盛Risk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有Financial Risk和Non Financial Risk兩大類,前者有Market Risk、Credit Risk以及Liquidity Risk。

Risk屬於中臺,work life balance不錯,通常情況下,工作時間保持在朝九晚六的範圍內,偶爾會因短期緊急任務需要加班,但頻率較低,整體壓力可控。
我所在的Strats部門,是一個高度技術驅動的Quant團隊,部門成員均具備紮實的理科背景。每週五,部門會組織Modeling Topics會議,由一名成員分享近期重大專案中的模型假設、創新方法及技術細節,這種持續的交流與學習機制,能為大家提供靈感和技術突破。
讀研是必選項嗎?
目標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獲得面試機會的機率更大,但能否抓住這些機會,最終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與準備。在我所在的團隊中,學歷分佈呈現出明顯的多樣性:博士約為50%;碩士佔30%;本科生佔20%。
Risk部門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靈活,更注重個人的技術能力和專業背景。如果目標是量化相關崗位,最對口的研究生專案是Financial Engineering和Financial Mathematics。選校時可以參考Quantnet的排名,頂尖專案包括:
-
Baruch College的金融工程專案
-
UC Berkeley的相關專案
-
CMU的計算金融專案(近年來勢頭強勁)
-
Columbia、UChicago的金融工程/金融數學專案
即使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這些專案的實習和全職就業情況依然表現優異。當然,量化崗位並不侷限於金融工程或金融數學專業的學生,統計、計算機科學、物理等專業的學生同樣有機會進入這一領域。對於碩士生來說,技術能力與對金融市場的基本瞭解則是成功的關鍵。

中國學生想進投行做Risk,難不難?
在投行,無論是Risk還是其他崗位,最常見且理想的職業路徑是透過暑期實習轉正。暑期實習的轉正機率較高,只要表現優異,基本能夠順利拿到全職Offer,這也是壓力最小、最穩妥的進入方式。
像我這樣畢業後直接入職的情況,更多依賴於全職崗位的開放時間。每年的2-3月是一個關鍵視窗期,許多員工在拿到年終獎金後選擇跳槽,此時崗位釋放較多,面試機會也隨之增加。
關於我為什麼加入WST?
作為一名經歷過求職完整週期的過來人,我深知這個行業存在的資訊壁壘有多強。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明白當初走了多少彎路。
在求職過程中,許多同學會在簡歷中或多或少地誇大自己的經歷,這種現象並不罕見。然而,面試官往往會針對簡歷中的細節進行深入追問。如果你沒有實際做過相關的工作,很容易在面試中暴露問題。自己簡歷上寫的內容卻答不上來,這種情況在面試中是非常嚴重的,但很多學生往往會忽略這一點。

在我指導的學生中,有一位剛剛拿到Citi 2026 Summer Intern Offer的同學,他的成功總結下來有三大重點:對行業信息的全面瞭解,簡歷的精準投遞策略以及極強的主動性。我個人認為這三大重點在每個留學生的求職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和他分享了很多關於行業細分領域的資訊,包括不同型別的金融機構(如投行、資管、對沖基金、私募股權等)以及它們各自的招聘特點。瞭解完這些,基本就可以明白哪些型別的公司適合他自己背景和職業目標,哪些崗位可以投遞?哪些崗位你的簡歷過不了篩選?
關於主動性,我覺得是很多留學生都欠缺的一點,求職本就是個number game,堅持投遞,迅速行動,申請的公司越多你上岸的機會也就越大。
有些同學可能剛開始申請,收到了幾家拒信就陷入了自我懷疑,也不繼續投遞了,那肯定是不行的。面試之後的覆盤也很重要,你需要明白你被拒的原因是什麼,從而對症下藥。

WST作為一個專注於留學生職業發展的平臺,在資訊傳遞和資源整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導師團隊能夠從多個維度為學生提供支援,例如每週在群內跟進學生進度,根據實際情況即時調整課程安排,確保每位學生的需求得到精準滿足。
此外,WST還定期組織行業講座,邀請資深導師分享一手行業動態和求職經驗。這些講座不僅是資訊共享的重要渠道,也為學生提供了與導師直接互動的機會。如果想觀看我的講座回放,可以直接聯絡小助理獲取相關內容。

可以說,留學生想了解的所有求職資訊、想獲得的所有幫助,基本都能從WST獲取,這是一個很棒的職業教育平臺,也是我想加入的原因之一。

Risk求職詳解(純乾貨)
Risk部門,同事的背景往往非常多元化,對於求職者來說,關鍵在於透過簡歷的其他部分展現出對金融行業、尤其是Risk領域的興趣和熱情。
技術面試
Risk的Technical Interview,基本會考三個部分的內容。

面試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問題的方向往往取決於面試官的背景和興趣。例如,如果面試官專注於Machine Learning,他很可能會圍繞Machine Learning相關的模型和技術提出問題。因此,Tech準備的核心原則並不是要求你對每一個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而是確保你對面試官可能提到的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知,並能夠進行合理的回答和討論。
行為面試
高盛的面試中,行為問題並不會以獨立的形式出現,而是穿插在其他環節中,例如self introduction或簡歷相關問題的討論。行為面試的核心其實是Resume-Based Questions。
面試官會預設你簡歷上列出的經歷是你親自參與並熟悉的,因此,你必須對簡歷上的每一個細節瞭如指掌。如果被問到具體細節卻答不上來,會極大地影響面試官對你的評價。
行為面試還可能包括“說說你的優勢”、3why、說說你成功/挫折/teamwork的經歷等。面試官提出這些問題,並不是真的對你的具體經歷感興趣,而是想考察你在高壓環境下能否清晰地組織語言,換句話說,Storytelling的能力是關鍵。無論是模型設計還是專案結果,如何將你的成果清晰地表達出來,與成果本身同樣重要。
Networking
關於Networking WST可能分享過很多,大家想要福利的話可以直接找小助手獲取。

在紐約這樣的金融中心,行業Conference和學術研討會是職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資源。以BBQ Seminar為例,這是Bloomberg主辦的一個Quant Seminar,每月舉辦一次。每次Bloomberg都會邀請量化金融領域的業界專家或學術研究者進行講座和分享,內容涵蓋前沿技術、行業趨勢以及實際應用案例。
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都可以報名參加這類活動。這些研討會不僅提供了學習最新知識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們是一個絕佳的平臺,讓你能夠接觸到行業內的各類人群。透過與演講者、參會者交流,你可以自然地建立聯絡,甚至獲取Referral的機會。
別焦慮,走好該走的每一步
臨近畢業卻還未找到工作,這種焦慮感我深有體會,但焦慮並不能解決問題。大環境因素和麵試的隨機性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即使能力再強,也可能因為運氣暫時與Offer失之交臂。但只要堅持把能做的事情做好,最終的結果通常不會太差。
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中國學生的一個共同問題是投遞數量遠遠不夠。他們往往過於專注於學習新技能、最佳化簡歷和準備面試,卻忽略了大量投遞公司的重要性。事實上,求職本質上是一個機率遊戲:從投遞公司到獲得筆試,有一個轉化率;從筆試到進入終面,又有一個轉化率;每一輪都可能面臨淘汰。
即使你的背景很強,要克服這麼多小機率事件最終拿到Offer,依然非常困難。因此,增加投遞數量是提高成功率的關鍵。只有透過大量投遞,才能最大化獲得面試機會,進而增加拿到Offer的機率。
與其焦慮,不如行動起來。每天設定一個投遞目標,持續最佳化簡歷和麵試技巧,同時保持對行業動態的關注。求職是一場持久戰,只有透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才能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最後,希望大家都求職順利,擁有光明美好的未來。
———-WST合夥人Shawn導師———-
WST團隊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年薪10w美金以上的全領域高薪行業求職,2020-2024最難求職季依然可以做到以94%的學員上岸成功率聞名於全球各大高校~
其中,連續九年八大投行Risk崗Offer全部集齊,經濟很差,依然擋不住WST學員的offer雨。
學員Risk上岸故事








更多學員故事,記得關注星標WallStreetTequila👇
歷時十一年WST所獲offer年薪總和超80億人民幣。所有完整實名案例,未打碼高畫質offer原圖,全部案例服務流程的還原影片可供展示~
除了今天給大家分享的Risk導師Shawn,我們還有來自各個高薪行業方向的在職導師團隊坐鎮,WST的宗旨就是助力每一個加入WST的學生獲得滿意Offer!以下為部分合夥人介紹:
Lindsey導師
MBA畢業於UCB,碩士畢業於賓大,求職階段一人實現MBB大滿貫!加入WST至今,幫助過的學員都上岸了McKinsey, BCG, Bain, Deloitte等頂尖諮詢公司。
*點選名片檢視導師分享👇

Jordan導師
畢業於USC馬歇爾商學院,曾在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PIMCO擔任基金經理,以往學員的戰績包括PJT Partners, Houlihan Lokey, LazardAres, BofA, Barclays, KKR,Jefferies, William Blair, PlMCO等。
*點選名片檢視導師分享👇

Oden導師
十年軟體開發經驗,目前在Google MTV總部做軟體工程師,曾參與多個Google的重大軟體開發專案,同步參與並負責Google校園招聘以及面試篩選環節,幫助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近百位留學生拿到了MAANG等頭部科技公司的Offer。
*點選名片檢視導師分享👇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
金牌導師/成功上岸學長學姐的求職秘籍?
想要和投行業內頂尖大佬一對一交流
獲得絕佳networking機會
不經過正規化和魔鬼式的訓練,何談年薪百萬?
備戰2026求職季
報名VIP專案,掃描下方二維碼
聯絡WST團隊諮詢專案~~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