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發!澳洲官宣暴砍移民11萬!澳洲徹查雙國籍,剝奪身份,直接遣返驅逐!

(立即掃碼,開啟探索之旅)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澳洲紅領巾
微信ID:honglingjinau
雙重國籍成“高危身份”?
達頓強硬表態引熱議,澳洲會走向全面收緊嗎?
曾幾何時,擁有“雙重國籍”是身份自由、跨境便利的象徵;可如今,在一些國家的政治眼中,它正慢慢被貼上“安全隱患”的標籤。最新發聲的,是澳洲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Peter Dutton)。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達頓丟擲重磅言論:若他領導政府,將推動修改憲法,賦予聯邦部長直接撤銷雙重國籍者公民身份的權力——這波操作,瞬間點燃了澳洲政壇,也讓無數擁有“兩個護照”的華人圈炸開了鍋。


從優勢身份到“潛在威脅”?

達頓的核心主張是:對於那些擁有雙重國籍、又犯下嚴重罪行(如恐怖主義或叛國罪)的人,政府應當無需透過法院程式,直接取消其澳洲國籍,將其驅逐出境。
“我們不能容忍澳洲成為罪犯的避風港。”達頓在採訪中這樣說。
按照現行法律,澳洲政府只能在法院裁定下取消罪犯的公民身份,而且僅限於特定嚴重罪行。達頓的提案試圖打破這一司法限制,讓行政部門“說了算”。
而更令人關注的是,達頓還在考慮將這項內容納入聯盟黨的大選承諾,若未來贏得執政,將推動全民公投,把這項提案寫入憲法。

法律界與人權組織:這是“流放式懲罰”!

不過,這項主張也遭到了不小的反對聲浪。
新南威爾士大學憲法學者Helen Irving指出,剝奪公民身份是一種極端懲罰行為,等同於“政治流放”。“一個人的國籍,是其歸屬、權利與身份的核心。失去它,不只是離開澳洲的問題,可能直接導致他們在世界上無國可歸。”
2022年,澳洲高等法院曾就一宗案件裁定:國籍不能輕易被行政部門剝奪,這一權力必須保留在司法系統內部。
不僅如此,很多人權組織擔心,如果把這項決定權交給政府,很容易被濫用,成為打壓政治異見、邊緣群體的工具。

華人處境會受影響嗎?

對於在澳華人而言,這一話題尤為敏感。
儘管中國《國籍法》不承認雙重國籍,但現實中,許多已入籍澳洲的華人,仍以“事實雙重國籍”的狀態存在。他們可能仍保留中國護照,在國內投資、置業或為子女教育提供便利。
而澳洲政府目前並不強制新公民放棄原籍國身份,因此許多移民“左右逢源”,用一張中國身份證在國內行動自如,回到澳洲又享受本地福利。
如果未來澳洲對雙重國籍展開收緊,這部分“灰色地帶”的華人,或將受到波及,特別是涉及邊境政策、移民配額或特定簽證更新時。

不止澳洲,全球都在“重新審視”雙國籍

事實上,澳洲並不是唯一一個對“雙重身份”提出警惕的國家。
  • 美國:近期數十萬加拿大人請願,希望剝奪馬斯克的加拿大國籍,指控其有“損害國家主權”之嫌。
  • 英國:政府可基於國家安全理由,直接取消雙重國籍者的英國國籍。
  • 日本:不允許雙重國籍,要求成年後必須選擇其一。
  • 荷蘭、匈牙利等多個國家也在修法,加強對國籍的管理與控制。
這背後反映的,是全球對“身份忠誠”重新審視的趨勢。

澳洲會取消雙重國籍制度嗎?

雖然達頓的提案引發廣泛關注,但全面取消雙重國籍在澳洲仍是極低可能的選項。
首先,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資料,澳洲有超過一半人口出生在海外或擁有至少一位海外出生父母,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
其次,從英國、紐西蘭到印度、菲律賓,持雙重國籍的澳洲人數量眾多,一旦全面取消,不僅政治風險極高,也將引發經濟、外交與社會多重後果。
前移民局副局長Abul Rizvi曾表示:“在一個全球化日益緊密的社會中,雙重國籍是澳洲對世界開放的象徵。”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選戰氣氛升溫的背景下,“收緊雙重國籍”將成為達頓打擊移民政策、強化國家安全的關鍵發力點。
在大選臨近的氛圍中,達頓的言論未必能立刻落地成為政策,但它傳遞的一個訊號非常明確:澳洲社會對身份、歸屬、安全的討論正進入新階段。
對於在澳華人而言,無論是否持有雙重國籍,都應關注這場風暴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 是否會影響某些簽證類別?
  • 是否會影響國籍申請或更新流程?
  • 是否可能對未來子女國籍安排產生影響?
在這個身份不斷被定義與重塑的時代,唯有了解政策,掌握主動,才能站穩腳跟、走得更遠。
除此之外,澳洲華人最關心的預算案出來了,移民細節也公佈!
澳洲預算案剛剛公佈,
這些留學與移民重點你一定要知道!
昨天晚上,澳洲政府提前釋出了2025-26財年的聯邦財政預算案——時間比往年早,內容卻是近年來最“精煉”的一次。
相比去年5月中旬才姍姍來遲的預算報告,這一次不僅提前近兩個月出爐,還創下“史上最短篇幅”的紀錄。但簡不代表輕視,恰恰相反,本次預算案中包含了一系列事關民生、教育、住房和健康的重要政策調整,對於留學生、技術移民及打算登陸澳洲的朋友來說,資訊量仍然不小。
本次預算案聚焦生活成本、住房、醫療、教育和女性健康,涵蓋面廣、政策傾向明確。那麼,誰在這份預算案中笑得最開心?又有哪些群體失望而歸?我們來盤一盤這份財政檔案背後的“贏家”與“輸家”。

【贏家陣營】

一、納稅人:中低收入者繼續受益

本次預算案中,稅收減免無疑是一大亮點。2026年7月起,年收入在18,201至45,000澳元的納稅人將享受從16%降至15%的稅率;2027年進一步下調至14%。
年收入高於45,000澳元者,預計兩年可合計節省高達536澳元。這一措施覆蓋面廣、受眾基礎大,是工黨為拉攏中間選民的重要佈局。

二、首次購房者:門檻下調,補貼升級

“Help to Buy”計劃再次擴容,收入門檻上調,房價上限同步提高。單身申請者年收入上限由9萬增至10萬澳元,家庭申請者從12萬提高至16萬。
最多可獲得40%的政府出資,最低僅需2%首付,為4萬名首次置業者開啟通道。政府為此追加了8億澳元預算。
與此同時,在各州參與該計劃的房產價格上限也會上調,例如悉尼和新州區域中心的房價上限調整至130萬澳元。
墨爾本和維州區域中心的房價上限調整至95萬澳元,布里斯班和昆州區域中心的房價上限調整至100萬澳元。

三、幼教和護理行業:崗位與薪資雙保障

澳洲政府承諾將斥資36億澳元用於提高幼教和護理從業者的工資,並設立10億澳元“早教建設基金”,推動行業擴張。同時,家庭也將受益於每週至少三天的補貼幼教服務。
這為正考慮移民路徑或職業轉型的國際學生和技術工人帶來了利好。

四、女性健康:數億資金專投“痛點領域”

本次預算案中,女性健康被重點關注。2.4億澳元將投入子宮內膜異位、圍絕經期、試管嬰兒等專科診療,新增33家專科中心。
從藥物補貼到專科擴容,政府正試圖修補長期被忽視的“性別醫療鴻溝”。

五、能源賬單補貼:再抵扣150澳元

所有澳洲居民家庭,無論身份、收入,7月1日起都將自動獲得150澳元電費減免(分兩季度發放)。
雖然額度不及去年的300澳元,但“雨露均霑”的政策無疑再次緩解了生活壓力。

六、中低收入打工人:跳槽自由大升級

政府宣佈將立法限制“競業禁止條款”,預計300多萬年薪低於17.5萬澳元的員工將獲益。這項改革有望推動工資上漲,並激發就業市場活力。
七、貸款上大學的人債務打折
6月1日起,揹負學生債務(HECS-HELP)的澳洲人將獲得可觀的補貼——未償還債務直接減少20%(160億澳元),人均省5400澳元。

八、啤酒愛好者:生啤稅凍兩年

愛喝生啤的朋友有福了。政府宣佈凍結生啤酒消費稅兩年,節省支出達1.65億澳元。這不僅是對小酒館的扶持,也是一種“選民情緒管理”。

【輸家陣營】

一、逃稅者:ATO拿到10億預算“追賬”

政府計劃為稅務局撥款近10億澳元打擊逃稅、避稅和非法財務操作,未來5年預計追回超18億澳元稅收。灰產和鑽空子者,可能要迎來“秋後算賬”。

二、非法菸草貿易鏈條:嚴打繼續加碼

菸草稅收損失成政府“心頭痛”。政府將投入1.57億澳元打擊非法菸草貿易,並計劃在未來五年彌補69億澳元的流失。

三、福利領取者:待遇原地踏步

儘管生活成本高漲,但本輪預算中並未上調“求職者津貼”等福利。這讓許多社會服務團體頗感失望。對於依賴政府津貼生活的人群來說,這意味著“吃緊”的日子還得繼續。

四、俄羅斯與白俄羅斯進口商:高關稅延長

2022年起對兩國商品徵收的35%關稅將延至2027年10月,相關進口企業將繼續承壓。

【冷門但關鍵:移民與人口政策】

本輪預算案財政檔案顯示:淨海外移民將逐年下調——
  • 2023-24年:43.5萬人
  • 2024-25年預計降至:33.5萬人
  • 2025-26年目標再降至:26萬人
  • 2026-27年將收緊至:22.5萬人
雖不等同於移民配額限制,但也釋放出清晰訊號:留學和臨籤通道將逐步收緊。
注意!這裡的“淨移民”不僅指拿PR的人,還包括學生籤、打工度假、482等各類臨時簽證持有者。所以這背後的政策意圖非常清晰——限制臨籤增長,從源頭控流量。
從這份預算案來看,工黨政府試圖在控通脹與贏選票之間尋找平衡。大範圍電費補貼、稅務改革與住房支援意在緩解民眾壓力;但對底層福利群體、菸民以及鑽政策漏洞的行為則明顯收緊。
選民手中的選票才是最終裁決者,這份預算案能否換來另一個任期?恐怕還得看民意的下一步走向。
接下來我們繼續深入分析:

教育與醫療行業:再獲重金支援

財政部長Jim Chalmers在釋出會上明確指出,新財年政府將繼續加大對生活成本、教育、醫療和住房的投資。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與“移民三寶”相關的專業領域——幼教與護理:
  • 36億澳元將用於提高早教及護理工作人員的薪酬待遇;
  • 4.27億澳元支援“每週三天政府資助托育服務”計劃;
  • 10億澳元設立“早教基礎設施基金”,擴大教育資源供給。
這一系列資金投入意味著,澳洲政府仍在用真金白銀推動健康與教育行業發展——幼教和護理依然是未來移民路徑中的重點領域。
也就是說,哪怕這幾年移民政策略顯收緊,真正缺人的行業依然是“綠燈常亮”,對於計劃申請這兩類職業技術移民的同學來說,不僅機會在,待遇也在變好。

住房短缺對移民趨勢的又一推動

除了教育與醫療,住房問題也是此次預算案中的另一核心:
  • 推動5.5萬套社會與可負擔住房建設;
  • 15億澳元撥款用於各州及地方政府建設支援;
  • 30億澳元設立“新建住房獎勵金”刺激供給。
這些措施不僅緩解了本地住房壓力,也直接帶動了與之相關的建築行業火熱度持續升溫。從業者與申請建築類職業技術移民的朋友,或將迎來新一輪機會視窗。
雖然正式的移民配額本次沒有提及,但結合近期學籤稽核趨嚴、不少大學新生名額快速飽和等跡象,未來對留學生的限制或將成為調控重點方向之一。

最後,還要再次提醒大家:

從 2025年7月1日起,多個技術簽證的工資門檻將全面上調:
  • 核心技能(CSIT):從 73,150 澳元升至 76,515 澳元;
  • 專家技能(SSIT):從 135,000 澳元升至 141,210 澳元;
  • 偏遠地區擔保簽證(TSMIT):同樣上調至 76,515 澳元。
這對僱主擔保、偏遠州擔保的申請人影響極大。換句話說,留給準備申請的人,只剩下不到三個月時間!
總結一下,結合整體預算走向可以看出:
  • 幼教、護理、建築三大領域仍是重中之重;
  • 想走這三類職業移民路線的人,在崗位數量、工資待遇上都將迎來實實在在的利好;
  • 學籤與臨時簽證或成為控制“淨移民”的重點打擊物件,計劃赴澳讀書的朋友需提前做好準備;
  • 本次預算案雖未透露移民配額資訊,但別忘了反對黨領袖達頓將在週四進行答辯演講,後續政策走向仍值得持續關注。
反對黨發聲:

澳聯盟黨批工黨預算案:

僅為了選舉,而非著眼未來

聯盟黨對工黨2025年的預算計劃提出批評,稱其是“旨在應對未來五週而非未來五年”。
據7News報道,總理Anthony Albanese週一確認,將在5月舉行大選,指出聯盟黨將在“從現在到5月之間某個時候”公佈其計劃。
影子財政部長Angus Taylor(圖片來源:7News)
在5月17日之前,眾議院和40個參議院席位將進行改選。為滿足這一期限,選舉最遲需在4月13日或前三個週末宣佈。
“這項預算是為選舉服務的,而非為國家的長期繁榮,”影子財政部長Angus Taylor在週二預算公佈後表示。
他稱,這份預算未能解決國家的經濟和安全問題。他把當天宣佈的減稅措施稱為“迷惑伎倆,未能恢復工黨執政三年所失去的生活水平”。
儘管反對黨黨魁Peter Dutton將在週四全面回應預算,Taylor確認聯盟不支援這些稅務調整。
聯盟黨雖然尚未正式公佈選舉政策,但承諾投入85億澳元用於Medicare,與工黨保持一致。這引起7NEWS Sunrise主持人Nat Barr對國家黨議員Barnaby Joyce的質疑。
“你是在說‘跟著他們走’嗎?”Barr問到,不過,Taylor認為這些減稅“不能解決工黨執政下民生問題”。
“每年每天減稅70澳分,無法緩解澳洲家庭的經濟困境。”“這不過是無能總理的選舉手段。”
Taylor暗示聯盟的政策將關注能源成本、公共服務削減、移民和國防開支。“在工黨執政下,堪培拉新增了41000個公務員職位,但服務並未改善,”他說。
“移民依然失控,工黨執政五年將增加180萬移民,而他們的住房政策失敗。”
“無論是‘Housing Australia Future Fund’、‘Help To Buy’計劃還是‘Build To Rent’計劃下,都沒有建成新住房。工黨政府下,購房變得難以企及。”
Taylor稱聯盟將“更好地管理經濟”。“聯盟黨將增加國防開支,在動盪世界中保護國家安全,”他說道,“澳洲人理應獲得比工黨政府更好的領導。”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