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經濟發生180度大轉彎!從“人人都能富”,到“你們太貪了”

《波士頓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國會山報5月6日報道 當一個總統開始建議孩子少買玩具、成年人別買“無用的雜物”時,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哪位環保主義者在反思消費主義。但遺憾的是,這些話出自現任總統川普——一個曾承諾“讓美國富起來”的人。如今,他正用一套“買得少、漲得多”的邏輯,試圖包裝他那引發市場動盪、擊穿民眾錢包的全球關稅政策。本文帶您回顧川普的經濟話術如何完成一次華麗的轉身——從“我會讓你生活更好”到“你本來就不該過得這麼好”。
圖:國會山報截圖
還記得2024年川普在競選集會上喊出的口號嗎?“拜登讓一切變貴,我會讓一切變便宜!”如今一年過去,面對記者追問關稅是否會導致物價上漲,川普先是慣性回應“會讓我們變得富有”,轉頭卻話鋒一轉:“孩子不需要30個洋娃娃,有三個就夠了。”——彷彿美國家長此前過得太奢侈,才導致今天的經濟動盪。
但事實是,這場動盪的始作俑者正是他本人主導的全球關稅擴張戰略。曾經他說只打擊中國、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結果如今,幾乎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捲入了關稅戰,連美國自身的供應鏈都陷入困境。
漲價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政策
面對關稅衝擊最直接的人是誰?當然不是川普口中的“可以買30個玩具的家庭”。拜登政府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丹尼爾·霍農就一針見血指出:最先受害的是依賴廉價商品維持生活的中低收入家庭。“你不能對這些人說,‘你們就少買點,或者買貴點’,因為他們本來就沒錢。”在某種意義上,川普讓“節儉”成為一種被動美德——因為人們已經買不起了。
諷刺的是,這一切來自一位曾自詡“談判大師”的領導人。他曾把關稅比作“談判籌碼”,稱只要對手低頭,美國就能勝利收場。但經濟學家凱瑟琳·愛德華茲指出,這種邏輯根本矛盾重重:你要麼搞製造業迴流,要麼搞貿易談判,兩個目標方向根本相悖。如今美國製造業遲遲無法落地,原因之一正是市場對衰退的擔憂。企業怎敢在需求疲軟、消費緊縮的大環境下冒險擴張?
華爾街震盪,白宮“過渡”
川普政府堅稱這只是“短期的陣痛”、“過渡期的波動”,可華爾街的資料並不這麼看。自全球關稅實施以來,美股、債市持續不穩,資本市場處於長期觀望狀態。連共和黨議員也開始出現裂痕——雖然威斯康星州參議員羅恩·約翰遜仍高喊“要有魄力”,但越來越多2026年準備連任的共和黨人已經在考慮“與川普保持適度距離”。
經濟顧問霍爾茨-伊金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一個總統開始勸你‘少買點東西’,那通常是經濟出了大問題。他還說什麼‘我們會變得更富有’——這根本賣不出去。”而前副總統彭斯的前高階顧問馬克·肖特則指出,這種“少買點洋娃娃”的說法聽起來像是精英主義,尤其來自一位坐擁高爾夫球場和金色大樓的總統之口,更顯諷刺。
從“通脹殺手”到“通脹合理化者”
更令人咋舌的,是川普對通脹態度的巨大轉變。2024年,他幾乎將拜登政府所有經濟問題都歸咎於物價上漲,如今,他自己親手推動的政策卻讓價格進一步走高,而他的回應是:“沒關係,我們不需要買那麼多東西。”
根據CNN和蓋洛普的兩項民調,近六成美國成年人認為川普的政策正在讓經濟變得更糟,近九成認為關稅將推高物價——但白宮似乎仍沉浸在“這是你們選擇的經濟轉型”的自我安慰中。
一個玩笑式的轉型期
當川普在電視鏡頭前輕描淡寫地說,“對,短期內經濟衰退我也可以接受”,“這只是一個轉型期”,不禁讓人想起一個老笑話:手術很成功,只是病人沒挺過去。
所謂“轉型期”,對於川普而言,是通往連任的橋樑;而對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意味著省下孩子的生日禮物,推遲修繕的屋頂,甚至選擇不去看醫生。
他沒有告訴我們這個“轉型期”會持續多久,也沒有說明“我們會富起來”到底指的是誰。唯一明確的是,他確實轉了——轉向了一個更難以預測、更善變、也更容易將責任推給別人的“新川普經濟”。

Mass Pike這一路段將施工關閉!交通官員警告:預計全天嚴重擁堵
ICE兩度到伍斯特一家執法!民眾圍堵特工,警方到場逮捕了移民少女
美國最佳州榜單出爐!新英格蘭這兩州排名高於麻州
川普宣佈“重大政治勝利”!首個貿易協議達成;還有多個國家在談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