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第一省,為何拼命建“大專”?

作者 | 耳東幾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被稱為高等教育“窪地”的山河四省中,河南已經悄悄崛起,成為中國高校數量最多的省份,足足有:
174所高等院校
從2021年到2024年,這短短四年時間,河南一口氣建了21所大專,其中17所都是新建的,幾乎以一年4所的建設速度在“狂飆”。
哐哐建大專的河南,也躋身為中國當之無愧的“專科第一省”。正是靠著猛增的大專院校數量,河南接連超過了山東、廣東和江蘇,一躍成為高校數量之王。(參閱《164萬大學生!中國高校第一城誕生
為什麼河南不建本科建專科,意圖何在?
作為以高考“地獄難度”著稱的省份,河南考生能否迎來更輕鬆一點的未來?
相關閱讀:《中國GDP十強省,又變了
在建大學這件事上,河南一直很努力。
據教育部發布的2024年全國高校名單,河南省的高校數量以174所的總量,超過江蘇,成為中國高校第一省。
發力最猛的,是在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
在短短1年之間,河南建起了12所高校,佔了同一時期全國增量的1/5強。
就在河南人民準備舉手慶祝之時,點開名單倒是蒙了——其中有11所都是專科院校。
一個令人心酸的事實是:截至2024年6月20日,河南省共有60所本科院校,卻有114所專科院校,是全國唯一一個專科院校破百的省份。專科院校,幾乎是本科院校的兩倍!光是省會鄭州,就擁有45所大專院校。
同樣位於高校數量前列的江蘇、廣東、山東等省份,則大不相同。高校數量位居第二的江蘇,坐擁78所本科院校,94所專科院校;同為高考大省的山東擁有161所高校,其中本科71所,專科90所;同為人口大省的廣東,高校數量165所,其中本科73所,專科92所。它們的本科與專科數量,都比較接近。
為什麼河南要建這麼多專科呢?是早有謀劃,還是無奈之舉?
河南拼命建大專院校,首先是出於現實的考量。引進好大學,河南不是沒有努力過。
早在2020年,河南就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和中科學院大學等名校對接,希望其能夠在河南設立分校。
只不過,隨著跨省異地辦學的喊停,河南的“好大學夢”又碎了。
既然從外部引進一流大學無望,那隻能從內部資源中挖掘潛力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河南省不少本科也是由專科升格而來的。
截至2024年6月,河南共有60所本科院校,有44所在2000年以來建設的,其中以專升本方式升格為公辦本科院校的就有22所。
這樣看來,先建大專,再由大專升格為本科,未免不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法。
這樣的案例,在全國也有不少。比如安陽師範學院,2000年由安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陽教育學院和安陽市第二師範學校合併而成,並升格為本科院校,自此,一路“狂飆”,甚至在2024年一舉拿下10個碩士點,目前總碩士點已經達到13個,拿到了更名大學的入場券。
第二個原因,“拯救”高等教育的入學率。
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始終未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根據河南省的“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可知,2025年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入學率要達到60.00%。而每增加一所專科學校,就能給不少學子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從2021年瘋狂建專科開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與全國的毛入學率已經逐步收窄。
兩者的差距,從2021年的4.67%到2022年的4.10%,再到2023年的2.66%。
最後,從產業發展需求的角度來考慮,河南省或許更需要專科院校,與經濟適配程度更高。
河南省態度很鮮明:
發展職業教育是高質量發展條件下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的迫切需要,也是讓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的現實需要。
意思就是,發展職業教育是時代的需要,大力建專科院校,是為了河南,也為了學生。
正處於產業結構升級轉型關鍵期的河南,究竟有多需要技能型人才?
據河南日報報道,河南全省教育系統累計完成培訓任務300餘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餘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0餘萬人。而在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畢業於職業學校的一線新增從業人員有70%以上。
事實上,作為大專第一省的河南,早已嚐到了高職專科學校集聚的甜頭。比如比亞迪,就落戶在了擁有最多大專院校的鄭州。
比亞迪人力資源處華北地區經理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
“因為工人的整體素質水平會影響車輛的品質,所以對我們工人的要求就非常高,尤其是技術技能型人才。河南有很多的高職院校,我們跟高職院校建立了很好的校企合作關係,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員支撐和補充。”
再退一萬步來說,在學歷貶值的當下,本科真的就比專科吃香嗎?
答案並不絕對。
畢竟,雖然河南省沒有本科院校中的“985”,卻有專科屆的“985”。
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如果說“雙一流”高校是本科批次中的頂尖學校,那麼“雙高計劃”就是專科批次的“雙一流”。
首批“雙高計劃”建設名單共計197所,其中高水平學校建設高校56所(A檔10所、B檔20所、C檔26所),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高校141所(A檔26所、B檔59所、C檔56所)。
而處於高水平學校建設高校中A檔的院校,可以將其看作專科屆的清華、北大等名校。河南的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就在其中。
起碼對個人而言,就業不用愁了。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位居河南省高職高專院校第一名。從最新的2023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以看出,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8.23%,該校畢業人數6389人,其中本省生源佔比為93.99%。
這麼說來,河南省拼命建專科,也不難理解了。
不過,對於河南高考考生們來說,日子一直都不太好過,指望本省多建好大學,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2023年,河南高考的兩個資料,再次重新整理了我對其“高考地獄模式”的認知。這年,河南高考600分及以上26375人,一本上線149851人。
一個非常直觀的對比:河南光是一本上線人數,就是北京考生總數的兩倍多。
(圖片來源:新東方高考)
為什麼這麼難呢?不難理解,人口眾多,而優質資源太稀缺。
一是河南考生人數多。2024年,全國高考人數1342萬,其中河南就佔了136萬人,牢牢坐穩“高考考生人數第一省”的寶座。河南也是全國唯一一個考生人數破了百萬的省份,比山東還多了一個山西。與同為“高教窪地”的福建相比,河南高考人數是其的5.5倍。更不要說北京了,河南的高考人數是它的20倍!
同樣形成巨大反差的,還有河南的錄取率。與龐大的考生群體相比,河南的一本錄取率常年在全國倒數,僅有9.90%。有的省份與河南的錄取率相近甚至是更低,但是仔細一看,人家的高考人數是河南的1/2甚至是1/3。而河南985、211的錄取率更是“慘不忍睹”,211錄取率為4%,985錄取率為1.40%。
一個殘酷的真相就是,10個高考生中,就有1個河南考生,而這名考生考上一本的機率不到10%,更不要說考上985和211了。
歸根結底,還是好學校太少了。
不難看出,河南省是很想要本科、專科“兩手抓”的。只不過目前看來,效果仍然不夠顯著。河南省內“雙一流”高校只有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而211更是隻有鄭州大學這一獨苗。
根據河南省釋出的“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鄭州大學要達到全國高校30位左右。而根據軟科釋出的中國大學排名,鄭州大學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2021年 位於53位
2022年 位於51位
2023年 位於46位
2024年 位於50位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建專科對緩解河南的高考難度有用嗎?應該說有,但仍然路漫漫。
畢竟,一所高校的建起,並不是一件易事,更不要說學科建設、升格本科這些需要“慢工出細活”的教育工作,可能長達幾十年,一所專科才能變本科。一年比一年困難的河南考生,恐怕根本等不來這一天。
要有大學,更要有好大學,河南還需更努力。
往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