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Tube
在美國,成千上萬的中年人正面臨著沒有積蓄的退休困境。50歲的唐(Don)和48歲的塔娜(Tana)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由於幾十年的高債務和相對低收入,眼看著自己即將步入沒有儲備的退休生活。
在最近一集的播客節目《為夫妻理財》中,節目主持人拉米特·塞西(Ramit Sethi)震驚地發現,這對夫妻幾乎沒有任何投資,且負擔著六位數的債務。根據唐的說法,他們的債務總額為38.8萬美元,這些債務是在“30年的掙扎中積累起來的”,期間他們一直在努力維持生計。
塔娜坦言:“唐和我都幾乎放棄了,我們以為自己可能會工作到死。”
然而,唐和塔娜並不是唯一面臨這種困境的美國人。許多人正在為自己編織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安全網,準備一直工作到老。
工作到死的現狀
經濟壓力已經讓許多美國人的職業生涯變得比預期更長。根據蓋洛普(Gallup)的一項調查,1995年時美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為60歲,而到了2022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66歲。與此同時,50歲以上成人中有20%沒有任何退休儲蓄,61%的人擔心自己無法積累足夠的退休資金。
因此,許多年長的美國人不得不比預期更長時間留在職場。退休生活網站Retirement Living的研究發現,59歲及以上的美國嬰兒潮一代中,22%的人正在考慮推遲退休。
然而,年齡歧視和健康問題可能使得許多老年人延遲退休變得不切實際。這也是為什麼及早儲備退休金顯得尤為重要。
轉機:收入激增帶來新希望
幸運的是,唐和塔娜最近迎來了職業上的突破,給他們的退休夢想帶來了轉機。唐從一家非營利組織轉為自由職業顧問後,他們的家庭年收入猛增至25.8萬美元。唐自豪地表示:“我現在一個月賺的錢,比過去幾年還要多。”
這筆收入的激增為他們的財務未來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塞西認為,要改變他們的財務狀況,夫妻倆必須摒棄過去幾十年的壞習慣,並擺脫貧困心態。
擺脫貧困心態,構建財富
對於唐和塔娜來說,高收入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而他們的不良理財習慣卻已有幾十年歷史。塔娜坦言:“我們不習慣這樣的生活;這不是我們的世界,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塞恩迪爾·穆萊納瑟(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爾達·沙菲爾(Eldar Shafir)的研究發現,貧困心態通常源於個體過度關注某一資源的匱乏——比如金錢——這種焦慮佔據了他們的大部分心理資源,使得他們無法關注其他優先事項。
大部分時間裡,唐和塔娜將生計維持放在首位。然而,隨著家庭收入的激增,塞西建議他們將注意力轉向支出和儲蓄。他建議暫時減少可自由支配的支出,以便更快地償還債務,同時培養管理高收入家庭財務的能力。
他說:“你要逐步提升,培養支出的技能。這就像我對運動員或中大獎者說的那樣。”
根據Empower的調查,大多數美國人似乎同意這種方法。6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將突如其來的財富用於儲蓄或投資,52%的人會用這筆錢來償還債務。20%的人則會尋求專業理財顧問的幫助,這對於唐和塔娜來說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面對突如其來的收入變化,唐和塔娜有機會透過改變財務管理方式,重塑他們的未來。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必須改變幾十年來的理財觀念,打破貧困心態,並採取更為積極的財務規劃。透過正確的理財策略,他們的財務狀況有望迎來新生,併為未來的退休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ref:
https://moneywise.com/retirement/couple-has-350k-in-debt-and-no-retirement-savings-ramit-set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