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統川普週二宣佈,美國將退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此舉再次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川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便已下令這樣做,但該決定後被拜登政府推翻。美國的這一次退出將於2026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
對此,白宮副發言人凱利 (Anna Kelly) 解釋稱:“川普總統決定讓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為該組織所倡導的‘覺醒’文化及分裂性的社會事業,與美國民眾在去年十一月大選中所支援的常識性政策背道而馳。”

美國國務院也發表宣告,指出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並批評該組織奉行“全球主義的、意識形態化的國際發展議程,與我們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不符”。此外,國務院還強調,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國是美國退出的原因之一,稱此舉“違背了美國政策,並助長了組織內部反以色列言論的擴散”。
對於美方的決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Audrey Azoulay) 深表遺憾,但她也坦言對此“已有預料,並做好了準備”。
阿祖萊反駁了美方的指控,她指出:“美方此次退出的理由與七年前如出一轍,然而,如今的形勢已發生深刻變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已有所緩和,教科文組織在當下已成為一個罕見的、能就具體且以行動為導向的多邊主義達成共識的平臺。”
她補充說,美國的說法與現實不符,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猶太人大屠殺教育和打擊反猶太主義等領域做了許多切實的工作。
官員們透露,在過去八年中,該機構所有涉及巴以問題的相關宣告均獲得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的共同同意。
在川普宣佈“退群”後,以色列對這一決定表示歡迎,以色列外長薩爾(Gideon Sa'ar)在社交平臺X上發帖寫道:“我們歡迎美國政府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法國總統馬克龍卻表達了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堅定支援,他在X上的帖子中稱其為“科學、海洋、教育、文化及世界遺產的普遍守護者”。馬克龍強調:“美國的退出不會削弱我們對那些為之奮鬥的人們的承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於1945年,美國是其創始成員國之一。該組織以評選世界遺產名錄而聞名,美國共有24處世界遺產,包括大峽谷和黃石公園。
然而,這已是美國曆史上第三次退出該組織。1984年,美國曾因抗議其財政管理不善及反美情緒而首次退出,後於2003年在小布什總統任內重返。
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川普退出了多個國際組織與協議,包括世界衛生組織 (WHO)、《巴黎氣候協定》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UNHRC) 。如今,他正逐步重演這些行動。
總幹事阿祖萊透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金來源已經多樣化,來自美國的資金僅佔其總預算的約8%。因此,官員們預計,美國此次退出影響較為有限。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read more"檢視更多詳情
(轉載請注明來源美國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