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五點,鄭州金水東路某酒店門口,再次排起了長隊。這是鄭州當地知名的五星級酒店,行政套房一晚的標價是2000+,自助餐定價為269元/位。

但人們之所以聚集於此,不為訂房、也不為自助餐,只為品嚐路邊攤。
就在近期,該五星級酒店突然支起了路邊攤,專門售賣冷盤滷味、燒肉麵點等小吃。麻辣鴨頭6元/個、肉包3元/個、全麥饅頭2元/個、秘製黃瓜15元/份、麻辣小龍蝦38元/份……「五星級大廚掌勺」的宣傳語,在夕陽餘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扎眼。

圖源:小紅書@KKKZ
人們怎麼也沒想到,曾高高在上的五星級酒店竟會自降身價,跟夜市、路邊攤搶生意。更不曾想,薪資不菲的五星級酒店大廚,會成為路邊攤的掌勺者。
據酒店工作人員透露,自推出路邊攤後,搶購者眾多,基本每天都會售罄,一天能賺3萬元。刨開成本,這些收入對於一家運營成本高昂的五星級酒店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酒店擺攤現場|圖源:抖音@大象新聞
之所以如此,實屬無奈之舉。對彼時的五星級酒店來說,蚊子再小也是肉、面子格調不重要。
擺地攤,其實是身處懸崖邊的自救。


一個事實,全國各大星級酒店都開始擺地攤了。
西安某星級酒店每天下午4點,會開始售賣由星級大廚親手烹飪的飯菜,不是1488元/條的活魚、也不是750元三片的和牛、更不是1788元/份的黑松露惠靈頓……而是8元的酸辣土豆絲與10元的醬燒茄子盒飯,價格比尋常外賣還便宜,主打一個薄利多銷。

揚州某國際大酒店兜售起了下午茶,高階廚師長當街吆喝著各種西式點心與中式麵點。

圖源:小紅書@無敵幸運星
南京某豪華酒店支起了大喇叭,叫賣著自家夜市16元/份的香辣螺絲、6元/碗的龜苓膏等平價小食,且將其當成了主業,覆蓋了全市所有門店,推出的菜品與日俱增,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河南某星級酒店則主打平價工作餐,14元的蓋澆飯讓人夢迴工地大排檔,各種免費的冷盤與熱湯,更是極具價效比,可以跟外面的夫妻店掰掰手腕。

晉江某國際酒店索性連大廳都支起了攤位,不要求來客西裝革履、也沒有所謂的預約與低消,只要來者皆是客,每天下午16:30準時開攤,並派出全體員工招待顧客。

常州某頂級酒店為了鎖定客源,火速建立了粉絲群,每天提前預告選單,並支援外賣跑腿。

圖源:小紅書@May
就連JW萬豪、麗思卡爾頓、希爾頓、文璞等知名豪華酒店也不再端著架子,下場賣起了漢堡、滷味與剩菜盲盒。

圖源:小紅書@芯芯成長歲歲念
五星級酒店集體擺地攤的現象,甚至引得某些博主發起了“100元能吃幾家五星級酒店”的挑戰,這個預算倘若放在以往,或許連一頓飯的服務費都不夠,但現在卻可以吃到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西裝革履的酒店經理打包著2元一個的肉包子、頭頂白色高帽的星級大廚顛勺炒飯、身穿旗袍的服務員當街吆喝……這些極具反差感的情景已在全國上演。

圖源:小紅書@木魚敲餛飩
“現在逛五星級酒店跟逛菜市場似的。”網友調侃背後,其實是殘酷的行業寒冬:2020年中國的五星級酒店數量是850家,但到了2024年第三季度,已銳減至736家。
短短4年,消失了114家五星級酒店。
除此之外,2024年的酒店行業還曾發生過一次超級大甩賣,足足有163家高奢酒店上桌拍賣,結果無人問津,流拍率高達95%。

北京某高檔酒店流拍
顯然,曾被視作城市地標、時代風向與上流生活的豪華酒店,如今已然光環褪盡。
酒店大堂水晶燈照亮的,只剩空曠。

不止五星級酒店,那些曾今高高在上的品牌,亦紛紛“下凡”。
2021年11月,深圳一家奶茶店推出了1000元/杯的「金玉三捻橄欖汁」,店家號稱每杯橄欖汁都需要使用近1斤的橄欖之王「金玉三捻橄欖」,製作時間更是長達2小時。
店家將該橄欖汁視作鎮店之寶,外界則稱其為“奶茶界的愛馬仕”,一時風頭無兩。

千元橄欖汁的出現,並非孤例。
杭州餘杭區的某咖啡店推出了定價13333元的天價咖啡,對外宣稱光是咖啡豆的成本價,就高達10萬元人民幣/公斤;上海的根本咖啡店上架了6200元的“卡門莊園·水洗·瑰夏”咖啡,從定價到取名,皆散發著一股奢華的氣息。

即便是大眾奶茶、咖啡品牌,也在“輕奢化”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原料愈發新奇,名字也愈發晦澀,動輒3、40元的定價更是彰顯高階,彷彿只要來上一杯,便能給朋友圈套上一層精緻的濾鏡。
飲品如此,水果亦然。
不知從何時起,貴族水果成了全國商超的寵兒,車釐子、山竹、牛油果、榴蓮先後將蘋果、香蕉、梨的地位所取代,牢牢佔據著最顯眼的貨架,人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買上一點,結果發現大半天工資就這麼交代了。
有時候,哪怕是一串看似不起眼的青提、冬棗,都可能是按粒售賣,顧客一個不小心,就要為此付出百元大鈔。


圖源:B站@記錄生活的蛋黃派
冰淇淋的奢侈化更是眨眼之間。2018年11月,鍾薛高推出66元一支的「厄瓜多粉鑽」雪糕,15小時賣出2萬支,創造了銷量神話。

自此,當人們在夏天開啟便利店冰櫃後,會發現2元的冰棒、3元的雪糕竟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十幾二十元的網紅雪糕和“雪糕刺客”鍾薛高,以至於夢龍都成了平價雪糕。
從奶茶咖啡到夏季雪糕,很長一段時間,似乎所有品牌都在“衝高”,不管是什麼商品,都在創造新的價格天花板。在這股風潮的席捲之下,奢侈品不再是中高產人士的選擇,而是融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奶茶30元一杯、水果50元一斤、雪糕40元一根、火鍋店人均160元……消費者稍有不慎,就有錢包大出血的風險。
可近兩年,這股風潮突然間剎車了。
先是奶茶品牌不再維繫25元的主流價格,紛紛跌破至15元左右。蜜雪冰城的走紅,更是讓人們實現了“奶茶自由”,4元一杯的冰鮮檸檬水,堪稱絕對價效比。

瑞幸、庫迪開啟9.9元一杯咖啡的時代後,即使喝咖啡的人變多了,但天價咖啡卻被淘汰了。市場風向的變動,使得星巴克都在2025年選擇降價,數十款產品的降幅達2-6元,這是星巴克25年來的首次降價。
雪糕也不例外。當夏天一年比一年更熱時,雪糕行業卻迎來了價格寒冬,衝擊高階化的鐘薛高頃刻崩塌,最終落得個破產結局,其餘10元以上的網紅雪糕亦紛紛退場,將冰櫃還給了鹽水冰棒們。
貴族水果更是一去不復返。去年,“網紅水果”陽光玫瑰價格大跳水,一夜之間從300元/斤降至7元/斤,腰斬42倍之多。今年的水果市場,則迎來了荔枝自由,桂味荔枝跌至5元/斤,人人皆贏楊貴妃。

人們能明顯感知到,皇帝的新衣已被戳穿,市場正以殘酷的方式向商家們宣告:無論是日常商品、網紅門店亦或是高階品牌,一旦脫離大眾消費基礎,將自己束之高閣,那終將被無情淘汰。

市場風向為什麼會變,是消費者變吝嗇了嗎?
不,是消費者變理性了。
曾記否,鞋販子、衣販子們透過炒作與操縱市場,以潮流之名,讓原本普通的帆布鞋、籃球鞋與T恤,擁有了遠超其自身價值的價格。諸多大學生為了滿足虛榮心,傾盡積蓄,只為買個“標”。

天價潮鞋
還有2019年前後的國潮熱,無數品牌透過營銷國潮風,明明販賣著更高的價格,卻回饋著更低廉的商品質量,肆意消費著人們的熱情。
以至於“國潮”一詞只用了短短數年,便從中國消費者的驕傲迅速隕落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甚至變成割韭菜的代名詞。
網紅餐飲店,更是塌房重災區。
2024年9月與2025年7月,知名漢堡品牌「牛約堡」先後爆發“老鼠門”與“蟑螂門”事件。有媒體發現,該網紅漢堡不僅多家門店的環境髒亂差,還常有老鼠、蟑螂橫行,威脅著食客們的健康。

還有網紅西餐廳「藍蛙」,這家店的人均消費在150元左右,一個不便宜的價格。卻在2023年被曝某門店後廚衛生堪憂,不僅使用發黑腐爛的水果,還隨意更換原材料的有效期標籤。


一樁又一樁不堪入目的衛生問題,不斷透支著人們對網紅餐廳的信任,直至徹底崩塌。
五星級酒店的衰落,則離不開它們的傲慢。
在世人眼中,五星級酒店往往象徵著最好的環境、最牛的廚師與最優的服務,但現實往往不盡人意。
2023年6月,杭州的趙先生為舉辦婚禮,特地選擇了當地某知名的高檔酒店,並預定了高達5988元/桌的婚宴。結果趙先生在婚禮現場發現,該高檔酒店提供的菜品中,有7成都是預製菜,堪比“花高價、買假貨”。

圖源:微博@中國新聞網
此外,在中低端連鎖酒店紛紛求變,透過卷洗衣房、卷枕頭、卷早餐、卷吹風機等方式提升住客體驗時,許多五星級酒店卻不思進取,既不改善居住體驗,也不提升服務質量,只想著趁假期臨時漲一波價。

圖源:抖音@揚子晚報
也難怪王思聰當年下榻自家豪華酒店時,都會忍不住破口大罵。

因此,隨著消費者們愈發理性,不再為虛無縹緲的營銷故事、品牌溢價買單時,商家便褪去了光環,唯有依靠實打實的質量,才能贏得一片生存空間。
譬如被譽為“平價之光”的蜜雪冰城,當某些奶茶品牌試圖透過營銷理念突出重圍時,它僅靠一招“價效比”,便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甚至走向海外,風靡日韓。

顯然,無論是中國消費者,還是外國消費者,在絕對的“價效比”面前,都沒有任何抵抗力。
還有胖東來超市,它的商品價格或許不是最低的,但憑藉極致的服務、透明的供應鏈和嚴苛的品質把控,贏得了萬千消費者的信任,人們也願意為這份真誠與可靠買單。
對於商家而言,真正的護城河其實是“價效比”;真正的品牌溢價其實是“真誠”;真正的“高階感”,並非依靠虛高的價格來堆砌,而是源於對消費者需求的認真回應與價值創造。
對於正在覺醒的消費者而言,他們不再願意仰望被營銷技巧、浮華外表所打造的品牌神壇,而是更願意想一想:這個價格,到底值不值?這個東西,我到底需不需要?
當花錢的人不再仰望神壇,有些事,就該走下神壇了。



監製:視覺志
策劃:Muse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閱讀原文,看影片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