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一甲子有餘!中國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上架各地尹哥書房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尹哥聊基因”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在中國的科普歷史上,有一顆璀璨的明星,那就是《十萬個為什麼》。今天,帶著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敬畏,想和大家聊聊中國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展陳的緣起和故事。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本書的歷史,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科學啟蒙的記憶。
說起來,這本書的書名源於蘇聯科學文藝作家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簡稱:伊林)的同名作品《十萬個為什麼》。當然,十萬,只是個虛數。
△ 伊林–Фото из семейного архиваИ.Я. Маршака&俄語版十萬個為什麼
但凡講起《十萬個為什麼》,想必跟尹哥差不多同時代的小夥伴們都印象深刻——這可是兒時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這套成書於1960年7月的經典作品,最開始的第一版共有數學、物理、化學、天文氣象、動物、農業、地質礦物、生理衛生8個分冊,共收1484個問題,105萬字,而第一冊第一次印刷也僅有5000冊。不過到1964年4月,三年中共重印11次、總髮行數有580多萬冊。彼時的青年作家葉永烈,單他一個人就寫了其中300多條,是寫得最多的作家,一戰成名。
雖然《十萬個為什麼》系列的目標讀者是少年兒童,但由於其文字生動活潑、內容深入淺出,所以也得到了諸多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鐘愛。
尤其是在那個特殊時期,可讀的圖書少之又少,佳作更是乏善可陳。外加書中的問題大多取自於民,貼近日常生活,極具實用性,因而無論老少婦幼,皆捧書品讀,如飢似渴地從中汲取知識養分,甚至由此獲得了科學的啟蒙。
有公開統計資料顯示,迄今為止,作為“共和國明天的一塊科學基石”、中國科普經典品牌,《十萬個為什麼》已先後出版6個版本,累計發行量近2億冊。
想象一下,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智慧手機的年代,孩子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是多麼有限。他們的好奇心就像一顆顆種子,渴望著陽光和雨露。而《十萬個為什麼》就像是那溫暖的陽光和滋潤的雨露,讓這些種子得以發芽生長。
我記得小時候,每當翻開這本書,都會被裡面豐富的內容所吸引,從天文地理到生物化學,無所不包。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個小小的視窗,透過它可以看到外面廣闊的世界。
完全可以說,70年前,當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問世的時候,它以問答的形式解答了孩子們心中無數個“為什麼”,開啟了中國科普圖書的新篇章。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十萬個為什麼》不斷更新再版,每一版都有新的內容加入,反映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但是,無論版本如何變化,那份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始終未變。
時光荏苒,就在最近,我有幸得在舊書市場淘到了幾套“老寶貝”——出版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期間的初版《十萬個為什麼》
摸著泛黃的書頁,聞著油墨混著歲月的氣息,突然想起小時候蹲在新華書店角落蹭書的日子。而當記憶拉回到現實,我第一時間想做的,就是把這份美好,這幾套難得的珍寶,與大家共享。
站在初版《十萬個為什麼》展陳面前,我們可以一窺其初版原貌,品味那些滿載時代氣息的文字和插圖。須知,每一頁都承載著編者們的汗水和心血,也記錄了那個時代人們對科學的嚮往和追求。
毫無疑問,《十萬個為什麼》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它教會我們如何提問,如何思考,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這樣一種精神,去辨別真偽,去追求真理。
正如《十萬個為什麼》所倡導的那樣,科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願意去發現,去探索。作為中國科普事業的一面旗幟,它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書籍本身。
而身為一名科學傳播者,我深知科普的重要性。科普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更是傳播一種精神,一種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我希望透過這次展陳,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十萬個為什麼》的歷史,感受它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所以,當你走進這個展陳,看到那些泛黃的書頁,那些手寫的文字,那些精美的插圖,請不要忘記,它們背後有著無數科學家的心血和努力。它們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科學精神的象徵。讓我們一起銘記這段歷史,傳承這份精神,讓科學的光芒永遠照耀我們前行的道路。
目前尹哥書房全國共八家,地址分別如下:
① 北京尹哥書房:北京市東城區前門東八角衚衕23號;
② 大連尹哥書房(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一樓大廳):遼寧省大連市凌工路2號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③ 騰衝尹哥書房: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和順鎮和順古鎮景區總兵府;
④ 深圳鹽田尹哥書房:深圳市鹽田區中青一路華大科普教育基地;
⑤ 杭州尹哥書房:杭州市西湖區楊公堤43號;
⑥ 遼寧錦州奉國寺尹哥書房: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義州街道東街奉國寺景區內;
⑦ 黑龍江哈爾濱尹哥書房:哈爾濱市道里區端街9號中央大街管理委員會二樓;
⑧ 山東青島尹哥書房: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太白山路170號青島市中德生態園綠館書店內。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