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資本與技術聯姻的神話|文化縱橫4月新刊

↓ 進入公眾號點選右上角“…”設置星標 ↓ 
防止內容走丟
2024+2025雙年、2025+電子刊,組合下單更優惠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化縱橫》郵發代號:80-942
人工智慧的中國時刻

《文化縱橫》2025年第2期(4月刊)新刊手記

✪ 《文化縱橫》編輯部
(本次頭條亦出自本刊)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一度被科技資本,尤其是美國的壟斷科技資本所把持。為了確保技術領先優勢與資本收益,被微軟注資的OpenAI走向閉源,在商業化道路上迅速推進;以彼得·蒂爾為代表的矽谷右翼資本為了確保自身利益與技術優勢,渲染中美競爭的氛圍以凸顯自身重要性,推動對華科技制裁與美國國內的去監管議程,極力推動人工智慧、加密貨幣等新技術快速落地,走上了不顧全球福祉的“加速主義”道路。在這一背景下,DeepSeek的出現成為一個歷史性的事件,不僅讓我們在中美科技競爭中獲得了些許騰挪空間,給了我們反思技術進步與文明發展的政治餘地,還展示了一種新的建立在開源基礎上的、“以人為本”的技術嵌入社會的新可能。縱觀技術發展史,技術嵌入社會的過程,也是資本的逐利性衝動和社會自我防衛的力量相互磨合的過程。如何引導技術資本的方向,探索出一條“以人為本”的技術發展之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關鍵任務。
走出資本與技術聯姻的神話
資本與技術常常聯姻。科技巨頭會將技術綁在它們的戰船上,主張技術的發展、應用、推行全環節都離不開高額資本投入,以創新的不可知性和地緣政治競爭的慘烈性為由,把技術牢牢壟斷在自己手裡,攫取壟斷租金,並將普羅大眾的利益訴求排除在外。
AI技術就是這樣一個例子。202211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美國的技術資本就營造出了這樣一套敘在摩爾定律與規模法則的主導下,無數高效能GPU徹夜轟鳴,電力與冷卻水交替流動,資本奔湧,在矽谷巨頭們採集的龐大資料的餵養下,只有站在頂端的科技巨頭才能把人類文明帶入新的時代。要想進入新文明——先進入它們的圍牆花園,接受西方科技巨頭們的壟斷。
如今,這一敘事被DeepSeek打破了。高性價比的開源模型使得本地化部署成為可能,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路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首先,DeepSeek打破了技術壟斷與重資本投入的神話。DeepSeek以相對較少的資源投入實現了令人矚目的技術突破,有力地證明了創新能力並不取決於資本多寡,技術進步也不是壟斷資本的專利。其次,DeepSeek走出了一條技術普惠化的道路。低成本的本地化部署讓DeepSeek能夠快速進入教育、醫療、製造業等場景,並解決了各行各業有關資料洩露等問題的擔憂。面對生產資料的革命性變革,站在一線的生產者、使用者們真正掌握了主動權。再次,DeepSeek改變了人工智慧行業的遊戲規則。各大科技公司被迫改變以往透過智慧財產權與資本優勢打造壟斷壁壘的競爭策略。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方向不再由科技巨頭肆意決定,而是朝著更加開放、多元的方向邁進,在高性價比開源模型的幫助下,各垂直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正在迅速鋪開。
“機器換人”與“文明焦慮”
DeepSeek撕開了美國壟斷性科技資本打造的鐵幕,但這只是第一步。在有關人工智慧的憂慮中,有兩個問題最為迫切:一是勞動力上的“機器換人”,二是人類文明的承繼問題。
人工智慧將引發“大失業”的危機已經出現在了地平線上。自網際網路發展以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化、碎片化一再加劇,有關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問題的討論從未停止。近期,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機器換人”危機,更是讓人們開始思考諸如“機器人稅” “全民基本收入”等新的收入分配方式,雖然這些解決方案看起來仍然虛無縹緲。
不過,“機器換人”不只是一種經濟危機,更是一種社會組織性危機。勞動是人們與現實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是人們嵌入社會關係、找到社會聯結的方式,在現代越發原子化、個人化的生活環境中,取消工作單位、取消勞動場景,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取消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聯結,把人們往網際網路建構出來的虛擬世界中推趕。虛擬世界是一個虛假的個人主義烏托邦。在裡面,你可以拒絕真實社會中的複雜親友關係、同事關係,肆意揮灑自己的微小情緒,不再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沉重肉身與倫理約束,不再較真、脫實向虛,“抱殘守缺”、悠然自得。
虛擬的社會聯絡會讓文明傳承下來的知識與價值失效。網際網路時代以來,我們就進入了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以往金石羊皮上承載著人類行為規範與價值倫理的知識,大幅降格為供個人消費的資訊。人們自主決定什麼有用、什麼無用,個人的偏好取代了集體的規範,這當然是一種重要的資訊民主實踐。然而,至少在我們的時代,人們還是需要讓自己吸收到的資訊接受現實生活的磨礪與檢驗,在具體的社會行動中鍛造自己的信念與認識,最終磨合出新的更加自由平等的社會倫理。可是,如果我們真的進入了一個無須勞動,但又缺乏其他有效社會組織方式的時代,如果真實世界的萬鈞之力徹底被人與AI輕飄飄的對話取代,那我們會走向何方?
想想網際網路上缺乏約束的個人帶來的網路暴力和資訊繭房,西方正在上演的民主政治困境與衰敗,想想或許正在醞釀中的新盧德運動。資本逐利的衝動正在將我們帶向這樣的未來。面對技術資本狂飆突進,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式駕馭資本化的技術,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保衛我們的社會組織與真實社會關係,用政治與集體的力量防止迫在眉睫的勞動力危機與並不遙遠的文明危機。
不過不必悲觀。不只是因為DeepSeek示的新技術路線,更是因為“道德通常是苦難的產物,是對危機的精神反應”(韓少功語)面對狂飆突進的新技術,我們有理由相信來自社會的“反向運動”與人類的韌性,更有理由相信社會主義的集體行動優勢,以及在保護社會組織與現實生活上的力量。我們需要在社會主義的政治支撐下,在緊迫但現實的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找到和諧的“人機關係”,這有賴於所有人的政治責任感、實踐智慧與持續努力。
20253月,OpenAI向美國政府諫言,要求推行它們的“民主AI”,禁止來自中國的“專制AI”。然而,誰才是狂飆中被大型科技資本綁架的AI路線,誰才是在探索與社會相容的AI路線,早已一目瞭然。 

—  2025年4月新刊目錄  —
編輯手記     

人工智慧的中國時刻
《文化縱橫》編輯部

域外   

重置霸權“作業系統”:理解特朗普2.0時期的對外政策    
康傑 

封面選題:走進AI新文明?

如果順著當前路徑繼續發展,AI將帶領人類走向何方?
後文明,或者新文明                                  
韓少功
知識生產:從圖書館走向機器智慧
利求同
國富論       

走出“內卷經濟”                           
鄭永年劉承乾           
“合肥模式”如何嵌入縣域經濟
宋磊、孫曉冬

世界觀

告別“歷史終結論”——一種新歷史觀                  
趙鼎新

觀察·文化     

“美國英雄”是怎麼煉成的——從國族神話、普世代表到賽博幻象
作為美國的國民工業,美國電影中英雄形象的變遷史,也是美國內外政治和精神秩序的變遷
朵悅
專題:東西文明中的“雙頭鷹”

俄羅斯的迴歸年代:從“民族理念”到普京主義        
張昊琦                  
中俄人文交往75年                                 
孫壯志

重新認識西方      

重建民族國家的圍牆——歐洲政治光譜的變化

在世界權力結構大重組、民族國家主權能力受限的今天,“民族圍牆”的再起,又哪有能力提供歐洲極右翼力量支持者所期待的保護呢?
魏南枝、彭琦

經典重溫      

革命的教育——從《翻身》看一個華北村莊的再造

李一達

觀察·社會        

“與死亡賽跑”:平臺企業何以參與社會急救體系 
平臺企業,作為參與社會急救體系建設的新事物,被社會公眾認可和接受,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過程。
齊騰飛、秦琳
把小農組織起來:鄉村CEO在鄉村振興的制度角色
力琪
本文為《文化縱橫》2025年第2期(4月刊)新刊手記,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
打賞不設上限,支援文化重建
長按下方二維碼打賞
訂閱服務熱線:
010-85597107
13167577398(微信同)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早8點至晚8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