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氣得夠嗆,這檔綜藝就達到了目的

目前唯一能跟《哪吒2》爭一爭熱搜排名的娛樂節目,恐怕就是《演員請就位》第三季了。
從伊莎貝爾·于貝爾"蒞臨指導"到姚笛"強勢復出",這檔綜藝未播先火。
結果播出之後,更火。
先是姚笛的戲份被刪了個乾淨,再有楊子冒充西門慶對導師各種尾隨騷擾。
感覺從來沒有一檔綜藝節目一開播就引發觀眾這麼大反感。反感就對了,這說明節目組走在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口碑不重要,關注和談資才重要。

"塌房藝人"集合
YIQIYINGCHUANG

從演員的選擇上,我們就能夠看出節目組的"處心積慮"。幾位被重點推送的演員,無不自帶話題。
姚笛,文章出軌事件的緋聞女主角,八卦典故"週一見"的重要參與者。頂著"小三"的罵名淡出娛樂圈多年。
楊子,剛在《再見愛人》裡信誓旦旦要退出娛樂圈,轉回身就來了《演員請就位》。
徐開騁,被張天愛在微博上手撕的出軌男,一連串"愛寶愛寶愛寶"讓人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還有一個叫劉梓晨的,恕我孤陋寡聞,一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何許人,結果一查,我算是小刀剌屁股,開了眼了。
選了這麼一幫人參加節目,讓人很難相信節目組不是故意的。他們就是希望這些自帶話題的藝人能夠引爆這檔節目。
比如姚笛和徐開騁,在道德尺度堪比喜馬拉雅山的娛樂圈,他們的復出必然會引發部分觀眾極大反感。
塌房藝人也能復出?你們是打算教壞小孩子?還是打算鼓勵其他汙塌房人?網路上少不了這一連串的追問。
至於說楊子和劉梓晨,就像《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裡的張大大,選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觀眾添堵。而觀眾也想看他們在節目裡吃癟、出糗。
這倆人也沒辜負節目組的期盼,劉梓晨扮演的相柳,每個導師路過時,就自動插自己、倒地、背臺詞……像個鬼屋裡的NPC,把導師都看傻了。
楊子則追著兩位女導師持續騷擾,嚇得於貝爾拉緊衣領,章子怡繞著吳鎮宇跑,而吳鎮宇也只能感嘆,楊子這是本色演出。
結果楊子還不樂意,發小作文說難道我演的西門慶不像嗎?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對西門慶最大的侮辱。我只想跟楊子說一句,如果你演的是高衙內,那你演的不錯。
當然,最受傷的還是"演員"這兩個字,如果這是一門值得尊重的手藝,那麼節目組的選擇顯然是對這門手藝極端不尊重。
然而當我以為自己洞悉了節目的套路時,節目組又給了我一個驚喜——刪掉了姚笛所有鏡頭。

千萬別是故意的
YIQIYINGCHUANG

正當姚笛開心地在微博上和粉絲相約18點見的時候,節目延遲播出3小時。到了21點播出時,姚笛的鏡頭被刪的一乾二淨。
感覺節目組這三個小時就是在忙活姚笛這件事了,而節目組給出的理由是"合同問題"。
這顯然很難說服觀眾,網友們腦補了一個更合理的理由——姚笛的"復出"給節目組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可問題是,這樣的輿論壓力節目組預料不到嗎?既然預料得到,要麼別請姚笛,要麼頂住壓力堅持到底。這麼幹不是把姚笛當成了博取流量的祭品了嗎?
更大的問題在於,如果節目組覺得姚笛這樣的"塌房藝人"不能留,那徐開騁同樣是"塌房藝人",為什麼能留在節目裡?
還有楊子和劉梓晨,網上負面新聞一大堆,卻也堂而皇之地留在了節目裡,這是不是有點兒太雙標了?
就像八卦作者蘿貝貝所言:"現在輿論都推測是'姚笛過往有負面新聞被刪除',同時大家也都看到'男人有負面新聞毫髮無傷',實際效果就是強化對女性極為苛刻的道德規訓,對塌房男藝人一再寬容。"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我寧願相信節目組刪除姚笛的鏡頭真的是因為"合同問題"。
如果是節目組迫於輿論壓力就出爾反爾,那實在是太蠢。可如果這是為搏流量有意設計的,那就太可怕了。不至於,不至於。
然而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這檔節目蹭上了這兩年輿論場最熱的話題——女性權益。這讓節目再次出圈。
整個過程也讓我們意識到,與其說這是一檔演員競賽類節目,不如說是拿參與者做噱頭,不斷製造話題出圈的節目。
這節目也許看著讓人反感,但卻絕對是綜藝節目的高階進化版,它的目的就是把觀眾的情緒捲入節目當中。

綜藝進化史
YIQIYINGCHUANG

專欄作家蔡鈺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描述了綜藝節目的"進化史"——從做任務到做關係。
所謂做任務,要麼是比賽類,比如"超女""快男",就是打比賽,優勝劣汰。要麼是做遊戲,比如"跑男""王牌對王牌"。
這種綜藝節目相對簡單,觀眾看的就是比賽和遊戲過程。哪兒看哪兒了,很難形成持續的談資。
這之後,綜藝創作者開始往任務類節目里加入"關係"。
同樣是比賽類節目,之後的偶像選秀不僅展現選手舞臺上的表現,同時還展現他們在舞臺下如何訓練,如何交流,如何生活。
甚至可以說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因為偶像的價值不在能力,而在人設。當年咪蒙質疑楊超越成團是對努力者的不公,就屬於沒跟上潮流,搞錯了節目的主攻方向。
更加典型的是"浪姐"系列,比姐姐們的舞臺表現更吸引人的,是她們私下裡的人際關係。
這些"關係"能形成談資,讓節目和藝人擁有持續的話題性。所以為什麼那麼多姐姐想要參加"浪姐"?她們真的熱愛唱跳嗎?
但用任務帶關係還是太麻煩,於是就出現了純關係類綜藝,比如《花兒與少年》《一路繁花》《再見愛人》。
明星們不但在節目裡搞人際關係,還把現實中的人設與關係帶進節目。比如《再見愛人》,一開始就以夫妻關係崩壞的方式開場,吊足了觀眾胃口。
說回到《演員請就位》,或許最初,節目組的確想打造一檔"整頓內娛"的任務類節目。也的確有一批優秀演員在節目裡得到展露才華的機會。
但隨著節目播出,節目組意識到節目裡的人際關係——導師與演員、導師與導師、演員與演員之間的互動,才是左右收視率的關鍵。
無論是李成儒的金句,郭敬明的選擇,還是張大大的演技,都比那些優秀演員的表演更能吸引眼球,帶來流量。
於是到了第三季,節目組徹底放下矜持,觀眾不就是想看節目裡藝人互撕嗎?這回咱們直接就請一批有爭議的藝人,讓他們帶著有戲劇性的現成關係來上節目,讓觀眾們看看原來的關係能不能刺激出新的關係。
而姚笛的出現和消失,讓節目突破第四面牆,與觀眾直接連結。不僅引發塌房藝人能否復出的討論,更是點燃了女藝人被不公平對待的爭議性話題。於是乎,觀眾也成了這檔節目Play的一環。
情緒被節目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我也終於意識到,綜藝根本不是我所以為的那樣淺薄。用蔡鈺的話說:"綜藝節目其實是一種非常先鋒的、人性和社會性的試驗品。"
就像去年的爆款綜藝《再見愛人》,節目裡嘉賓的真情和假意,讓多少人重新審視了婚姻與兩性關係。
從這個角度講,《演員請就位》是一檔"成功"的綜藝,讓我這個幾乎不看這個節目的人,屢屢被節目裡曝出來的話題所勾引。

作者 | 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