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宣佈撤銷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簽證專案資格。這意味著該校不得再招留學生,且現有留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面臨遣返。
留學生:一覺醒來天塌了,合法身份說沒就沒!

哈佛再次被“針對”,國際生不能招、不能留!
昨日(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通報稱,由於哈佛大學未能滿足國土安全部提出的要求,該校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專案(SEVP)認證資格已被撤銷。

國土安全部要求哈佛大學在72小時內,提供過去5年內在校非移民學生參與的所有“非法”、“危險”或“暴力”活動的記錄,包括髮生在校內或校外的事件。
該機構還希望獲得有關這些學生是否曾對其他學生或教職員工造成威脅、權利侵犯或受到紀律處分的詳細資訊,以及所有與這些學生相關的抗議活動的音訊、影片資料。
對於這樣的要求,哈佛斷然拒絕,特朗普政府隨後宣佈凍結對該校的22億美元撥款和6000萬美元合同資金。
現在,哈佛失去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後,數千名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面臨身份危機。
諾姆指出,哈佛在2025-2026學年將無法接收任何持F或J類非移民簽證的人士,學生如想維持合法身份,必須轉學到其他具備資格的院校。
換句話說,哈佛大學現有留學生不能留,需轉至其他學校就讀,否則將面臨遣返。而未來,該校更是不得招收留學生,準備秋季入學的留學生,I-20作廢,入學資格被取消。

國際生想在72小時內轉校,希望渺茫
哈佛大學指出,國土安全部的決定將對校園內相當大比例的學生群體造成影響。資料顯示,2024-2025學年,哈佛共有6,793名國際學生,佔總學生人數的約27%,意味著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可能受到波及。

根據哈佛大學國際事務辦公室(Harvard International Office)的資料,本科、研究生和訪問學者群體的中國學生約有800-1200人。
諾姆表示,如果哈佛大學想要重新獲得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必須在72小時內向國土安全部提交詳細資料。

對於哈佛的國際學生而言,要在72小時內完成“合法身份續存”的手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國際學生如果想保留F-1簽證身份,必須儘快找到具備SEVP認證的接收學校並完成入學手續。但高校處理錄取、簽發新I-20等流程也需要時間,72小時內幾乎也不可能安排妥當。
另外,一旦被遣返,學生必須重新申請簽證,即使學籍尚在,也可能因簽證問題而無法順利返美復課,陷入“學校接收,人卻回不來”的兩難境地。
據報道,在接到SEVP認證資格撤銷通知後,哈佛大學已迅速啟動法律程式,向聯邦法院申請臨時禁令,以阻止相關決定的立即執行。同時,學校也透過其法律支援體系,為所有受影響的國際學生提供協助與應對方案。
哈佛大學起訴政府
事情發生後,哈佛學院的院長和院系管理人紛紛表示支援國際學生,“國土安全部的做法是非法的,學校將繼續致力於保有接納國際學生和學者的資格。”
“我們正在迅速採取措施,為社群成員提供必要的支援與指導。這類報復性行為不僅可能對哈佛社群構成嚴重衝擊,也將損害國家利益,動搖哈佛在學術與研究領域的核心使命。”

哈佛大學已正式提起訴訟,訴訟稱,“政府的行為公然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正當程式和條款”,“這是政府對哈佛大學行使第一修正案賦予的權利,拒絕政府控制哈佛大學治理、課程以及教職員工和學生‘意識形態’的要求的最新明顯報復行動”。
起訴書中哈佛還表示,“沒有國際學生,哈佛就不是哈佛。”

法官頒佈臨時禁止令
週五(5月23日),美國波士頓地區一名聯邦法官艾莉森·伯勒斯 (Allison Burroughs) 釋出了臨時限制令,凍結了政府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等待下週二安排的法庭聽證會。

哈佛大學的外國學生中包含比利時未來的女王伊麗莎白公主,她正在哈佛大學攻讀公共政策碩士學位。


哈佛不是最後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
很多人擔心,哈佛之後會不會有更多的高校面臨同樣的問題。
對此,諾姆表示,“(哈佛事件)是對其他大學的警告”,不排除會對其他大學採取的同樣的舉措。

之前特朗普政府曾對多所大學提出警告,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西北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等,並威脅停止聯邦資助。
據悉,這些大學也都正在與法律團隊交流,防止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麻省理工MIT校長也隨即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表示“請允許我對我們的國際學生說:沒有你們,MIT就不是MIT了。”
點選名片關注
舊金山矽谷第一生活資訊平臺
這是天天匯陪伴您的第4900+天
15萬灣區華人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