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署“穩定幣法案”是餡餅還是陷阱?

全文2442,圖片5張,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7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因其英文單詞首字母縮寫為GENIUS,又被稱為《天才法案》,這訊息一出來,全球金融圈都震動了。特朗普還說,穩定幣能增加美國國債需求,降低利率,保住美元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可這穩定幣到底是啥?真能像特朗普說的那麼神嗎?今天我們就好好嘮嘮。

啥是穩定幣?真能穩住嗎?
穩定幣,說白了就是一種特殊的加密貨幣。大家都知道,像比特幣這種加密貨幣,價格那叫一個起伏不定,一會兒漲上天,一會兒又跌成狗。穩定幣就不一樣了,它的價格相對穩定,通常是和美元1比1掛鉤,也就是說,1個穩定幣差不多就值1美元,不會有太大的價格波動。就好比你手裡有100個和美元掛鉤的穩定幣,那基本就相當於你有100美元。
穩定幣最早在2014年出現,一開始沒多少人關注。到了2020年,全球穩定幣市值也就200億美元,還處於市場萌芽階段。可誰能想到,接下來幾年,穩定幣就像坐了火箭一樣飛速發展。
而現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兩個穩定幣–泰達幣(USDT)和美元幣(USDC),加起來的市值佔了整個穩定幣市場的九成左右。

為啥穩定幣能發展這麼快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在加密貨幣交易裡,超過90%的比特幣交易都是用USDT或USDC來結算的,慢慢地,它們就成了“加密美元本位”,在加密貨幣世界裡,地位越來越重要。
另一方面,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不太穩定,貨幣老是貶值,老百姓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這時候,穩定幣就成了他們的“數字避險資產”,很多人都用穩定幣來保值,在這些國家的加密貨幣交易量裡,穩定幣佔比能達到72%。
據統計,現在穩定幣市場規模差不多有2470億美元,美國財長還預測,到2030年,穩定幣市場規模能增長到3.7萬億美元,如果是這增長速度,屬實有些驚人了。
但穩定幣真能一直“穩”下去嗎?其實不然。國際清算銀行早就給穩定幣潑了冷水,說它在成為廣泛使用的貨幣這方面,表現實在不咋地。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穩定幣有三大硬傷:一是沒有中央銀行給它撐腰,不像美元有美聯儲在背後兜底;二是對非法使用的防範措施不夠,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用來洗錢、搞恐怖主義融資;三是沒有生成貸款的資金靈活性,不能像傳統銀行那樣給企業和個人貸款,促進經濟發展。

除了這些,穩定幣還面臨投資者快速贖回的風險。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投資者對穩定幣失去信心,就會大量贖回,這時候穩定幣發行商要是拿不出足夠的資金來兌付,穩定幣的價格就會暴跌,而因其和美元脫鉤,就會引發金融市場的恐慌。
美國政府為啥力推穩定幣?
這些年,隨著數字貨幣的發展,美元的地位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像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不受任何國家政府的控制,交易還方便快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和使用。雖然比特幣還沒辦法取代美元,但它的出現,確實讓美元地位受到了威脅。

因此,美國政府想透過穩定幣,把美元和數字貨幣結合起來,發揮美元現有的優勢,在數字貨幣領域繼續保持影響力。
特朗普和一些美國官員就覺得,發行穩定幣或許能減少美債未來的壓力。他們的想法是,穩定幣發行商可以用穩定幣購買美國國債,這樣就能增加對美債的需求,降低美債收益率,減輕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
可這辦法真能行得通嗎?專家分析後都覺得懸。根據《天才法案》,“美元穩定幣”的儲備資產可以投資93天內到期的美國國債,可長期國債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更大。
而且,當“美元穩定幣”發行者持有大量美國國債,要是遇到使用者大量贖回,就不得不拋售美國國債,這反而會影響其市場的穩定。
理論上來說,“美元穩定幣”面臨著“不可能三角”,就是說“美元穩定幣”大規模發行、儲備資產大規模投資美國國債(特別是長期國債)、使用者可以靈活贖回,這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要是未來市場上真出現大量和美國國債掛鉤、能靈活贖回的穩定幣,美國國債市場可能會新增一個不穩定因素,甚至引發兌付風險。

從根本上來說,美國政府推動穩定幣,就是想繼續掌控全球貨幣體系和支付體系,進一步影響未來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保持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但這如意算盤能不能打響,還得打個問號。
穩定幣真能維護美元地位嗎?
美國想透過穩定幣維護美元地位,這事兒可沒那麼簡單。美元在全球的影響力,是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國際經濟秩序決定的,這麼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國際影響力。可特朗普政府現在採取的一些措施,卻讓人對美元和穩定幣的未來產生了擔憂。
美國這些年動不動就對其他國家搞制裁打壓、長臂管轄,粗暴干預國際經貿合作,這已經讓很多國家對美國失去信任。要是美國不能對全球承擔起必要的責任,履行承諾,保持全球貿易的穩定,僅僅把美元換成穩定幣這種形式,卻不改變美元本身價值的決定方式,不管是美元還是穩定幣,未來都很難獲得全球更廣泛的支援。
而且,穩定幣市場目前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不同穩定幣發行機構的透明度、儲備機制、審計質量和資產託管方式都不一樣,風險敞口分佈也不好統一度量,這就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要是再出現類似TerraUSD那樣的暴跌事件,穩定幣市場很可能會遭受重創,到時候美元的地位不但保不住,還可能會被進一步削弱。
再看看全球其他國家,對穩定幣的態度也不一樣。歐盟已經對穩定幣進行監管,要求發行人在歐盟生活,建立足夠的流動性儲備,應對贖回要求;中國香港也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設立發牌制度,完善監管框架。要是未來各國在穩定幣監管標準上出現分歧,穩定幣的全球流通也會受到阻礙,美國想透過穩定幣維護美元地位的計劃,也會受到影響。
特朗普簽署穩定幣相關法案,看似是美國在數字貨幣領域的一次重大布局,但背後隱藏著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穩定幣能不能真的“穩”住,能不能達到美國政府想要的效果,還需要時間來檢驗。對於全球投資者和經濟參與者來說,還是要保持謹慎,密切關注穩定幣市場的發展動態,別被一時的熱度衝昏頭腦,盲目跟風投資,到時即使是“天才”也免不了吃虧。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