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第一天,10萬準美寶家庭逃離美國……

就在昨天,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上臺幾小時,他就廢除了近80項拜登政府的行政命令,其中最受關注就是“終止出生公民權”
行政令內容指出,下列兩類人不再自動享有美國公民身份的特權:
01
母親在美國非法居留且父親在其出生時並非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的個人;
02
母親在美國的居留為合法但屬臨時性質(如透過免籤計劃或持學生、工作或旅遊簽證入境),且父親在其出生時並非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的個人。
在此之前,只要在美國或其領土內出生的人自動成為美國公民,這項“出生公民權”受到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的保護。該條款提到:“所有在美國出生或入籍並受其管轄的人,都是美國和他們居住州的公民。”
因此中國不少家庭持有B2旅遊簽證,花幾十萬在美國生娃,孩子就能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而這次特朗普簽訂的行政令,不僅是非法移民將不再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連持臨時簽證者在美出生的子女都不行,徹底斷了旅行簽證甚至學生籤、工作籤等人群赴美生子的路徑!
這意味著,近十幾年來的“赴美生子”和“美寶”熱潮即將終結!以後不能輕易做美國人的爸媽了……
“出生公民權”被判“死緩”,
能否真正透過還需國會和聯邦法院批准
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叫停“出生公民權”。
早在他第一次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他就表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這樣的國家注:實際上,美國並非世界上唯一一個實行“出生即公民”的國家,還有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國),到這裡生孩子,孩子就成為美國公民並能享有各種福利,“這實在荒謬,必須叫停”。
2018年10月中期選舉期間,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出生公民權促使人們非法入境美國,併為“生育旅遊”創造了動力,吸引大量孕婦專門進入美國分娩,以便她們的孩子取得美國國籍。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報告,2008年在美國出生的430萬嬰兒中,有34萬為非法移民所生;2024年在美國出生的非法移民的孩子將高達27.5萬人,佔全美新生嬰兒的7%。另外,18歲以下與非法移民父母共同居住的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有470萬人。
當時有反對者指出,此舉屬於“違憲”,所以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不了了之。
而隨著特朗普第二次當選美國總統,在上任第一天,他迫不及待地簽署了叫停“出生公民權”,並且該行政令將在釋出後30天也就是2月20日生效,適用於屆時在美出生的相關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釋出“行政令”是美國憲法賦予美國總統的特權,可以直接釋出政令來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而不需要經過國會批准。但與此同時,行政令也不能凌駕於憲法之上——在簽署行政令之後,如果與憲法有衝突,聯邦法院會裁定違憲,上訴到最高法後,最高法有權重新釋憲,這就要經歷很長一個程式裁定過程。
而且美國憲法如要作出修改,需要獲得國會兩院各2/3議員的支援,以及各州內3/4的立法官員批准。美國迄今僅進行了27次修憲,最近一次是在32年前的1992年,涉及參眾兩院薪資問題。
就在昨天,已經有移民團體在新罕布什爾州聯邦法院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主張該行政令違反聯邦法律和美國憲法,有報道稱,這起訴訟“預計將引發一場長期且前所未有的法律鬥爭”。
所以修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當下是敏感的,對於赴美生子的身份審查也會更加嚴格。”有在美的專業人士稱。

赴美生子“天塌了”

曾經20年暴增300

叫停“出生公民權”的訊息一齣,已經打算赴美生子或已經在美國的人,感到天塌了。而最尷尬的莫過於那些已經身在美國待產、且預產期是在2月20日以及之後的孕婦們。

  • 一些尚不足月的赴美生子的孕婦,大概要糾結是不是在2月20日前提前剖腹產。但網友們也指出,這不可能,美國醫生不被允許這麼做。

  • 有的已經打算緊急繞道去加拿大,因為加拿大同樣實行“出生公民權”,只要寶寶生在加拿大,就會自動獲得加拿大國籍。這樣的人群不在少數。
“我們見證了歷史。”就在特朗普頒佈行政令之後,我的一位赴美生子的朋友發來了訊息。
近十幾年來,國內掀起“赴美生子”熱潮,“美寶”數量不斷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
  • 2007年,中國大陸赴美生子人數約在600人左右;
  • 2012年這個數字超過了1萬;
  • 2014年3萬;2017年10萬;
  • 到疫情前的2019年則超過了18萬人,暴增了300倍!
特別是2012年後,隨著香港執行“零雙非”(夫妻雙方都非香港居民)政策,限制赴港生子的內地媽媽數量,想要到海外生娃的家庭瞄準了美國。而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就是在2013年上映,將“赴美生子”問題帶入了大眾視野。
再加上2015年年底,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一些財力雄厚的中產、精英家庭選擇將二胎生在美國。
為什麼美國能吸引這麼多中國人前來生娃?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可能是這三點:
01
首先肯定是因為孩子出生就可以自動擁有美國國籍
享受美國公民的權益,包括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不少中國家庭在經歷了國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內卷之後,希望給孩子多一條路,多一些未來選擇。
02
其次是教育資源
美國的教育體系被認為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水平,特別是高等教育——根據剛釋出的2025年全球qs排名來看,前100名中有25所美國大學,佔總數的四分之一;Top50大學裡美國大學佔16位,在頂尖學術領域有著絕對優勢。許多家庭希望孩子透過美國國籍更容易進入這些頂尖大學,申請獎學金和享有本地學費的優惠。
03
第三可能是更好的未來發展機會。
特別是像現在裁員潮頻發、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有美國身份可能更容易幫孩子在畢業後留在美國,找到理想的工作。
另外可能還有全球資產配置等原因,都催生了“赴美生子”的火爆。
我身邊就有拿著美國B2旅遊簽證,專門到加州生娃、住月子中心的媽媽;也有因為工作或學習原因去到美國,正好生娃的家庭。
她們有的慶幸自己當時的決定,確實給了孩子更多選擇;也有的後悔在美國生娃,認為還不如在國內……在這些過來人眼裡,“美寶”到底意味著什麼?
有人讀大學怒省百萬,
有人真正做到“中西融合”
“我準備寒假就帶孩子去美國讀9年級了。”朋友Z媽突然在微信裡告訴我。
2009年,Z媽赴美生子,把孩子生在了加州,之後10多年,她和小Z都在北京生活,小Z讀的是國際學校。
和她聊起這個決定,她說:
本來我是打算在國內讀完高中再讓給孩子出國的,畢竟孩子已經習慣了現在的學校,北京也有很多教育資源。但最近,當年和我一起在加州生孩子、待月子中心的媽媽們,90%都帶著孩子回到了美國。她們的話讓我幡然醒悟—— 
如果美寶高中幾年還不回美國讀書,其實這個身份也沒啥用,既不能享受到美國的教育,將來也沒法以本地生的身份申請加州這邊的大學。而且從今年美本申請來看,國內孩子太捲了,辛辛苦苦3、4年,也不一定能申請到特別好的學校;但如果美寶回到美國的池子裡,相對就輕鬆很多了。”
“她們笑我是沒苦硬吃,孩子已經有‘美寶’的身份,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Z媽說。
所以Z媽決定儘早出發,在9年級下學期就插班到加州一所公立學校。按照加州大學的“AB540”豁免政策,只要美寶在加州讀完3年高中,將來就讀加州公立系統大學,哪怕不是本週居民,也能享受居民學費!
按照Z媽的說法,本地生和國際生的學費差別太大了,這點錢省下來做點什麼不好。像UCLA–
  • 加州本地生的學雜費等約為4.2萬美元;
  • 而非加州本地生和國際生的學雜費則為7.6萬美元。
4年讀下來就是百萬人民幣的差價!
美國本科留學費用年年漲,公立大學的州外學費20年上漲了171%,私立大學的平均學雜費也上漲了144%,對於美寶家庭來說,如果能以本州生身份入讀大學,確實是一種價效比很高的選擇。
而從錄取機會來看,今年的美國大學的早申結果很明顯,拿到藤校&Top10的中國學生中,海外高中超過一半,其中86%來自美高!
如果美寶能進埃克塞特、格羅頓等Top25的頂尖高中,則可以把藤校、MIT和斯坦福的升學率提高到20-30%,是這些大學整體錄取率的6-8倍!
哪怕是進入普通美高,錄取名校機率也高於陸高生,因為美高生的GPA、推薦信等材料顯然更容易獲得美國大學的信任。
如果說Z媽考慮的是孩子的大學申請難易程度和大學學費價效比,那麼X媽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讓孩子吸收中美兩國教育中的精華。
2007年,因為先生工作的原因,X媽搬到了西雅圖,2013年生下了美寶小X。2019年,因為希望孩子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夫妻倆搬回了中國。在她看來,孩子要做到中美文化都遊刃有餘,未來的選擇才會更多一些。
在國內的國際學校讀到5年級後,X媽考慮到如果高中才回美國,孩子可能會遭遇青春期社交的不適應、以及中學學業壓力陡然增大等問題,所以小升初時,X媽就帶著孩子回到了美國。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節點。
我有朋友的孩子高中才回美,既要卷學習,又要卷活動,很是崩潰。所以我覺得美寶回美,既不能太晚,因為壓力大;也不能太早,因為基礎還沒打好。初中確實是一個適合我們的節點。”
因為國內打好的基礎,小X到了美國的學校,數學直接跳到了8年級,讓她自信心爆棚。她入讀的私立學校,中國人很少,小X就經常被選為志願者代表,接待中國來訪家庭;有一節宗教課,她主動和大家分享關於中國春節的故事,還帶了毛筆、印章等讓同學體驗,這些都讓她對自己的中國背景感到自豪,越來越認同自己的身份,也收穫了很多信心。
“真的做到了融合中美教育各自的精華。”X媽感嘆。
但她也指出,和6年前回中國時相比,現在美國的氛圍也是越來越卷,一點兒也不比海淀輕鬆,特別是華人家庭,從小都是學科、體育、藝術都在卷,一些拿到SSAT99%、州比賽一等獎的學生都被頂私拒絕,可見競爭之激烈。
在美國想要脫穎而出,並不比國內輕鬆,這些也是美寶需要考慮。”
人卻後悔赴美生子
然而,“美寶”的故事也不都是美好的。很多人以為有了美寶身份,就能給孩子多一條路,但對於另一部分家長來說,也是一種束縛。
聽完Z媽和X媽的故事,來自上海的Y媽苦笑著對我說:
她們都是‘赴美生子’的受益者,而我是教育規劃最差的那種,孩子拿著美國身份,卻是國內、美國都沒有討到好。” 

大學就讀美國頂尖院校的Y媽,在美國遇到了Y爸,畢業兩人找到工作結婚後,有了小Y。後來因為工作變動,一家人搬回了上海。

他們首先遇到的困境是,美寶的旅行證兩年一換,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兩年出一次境,到香港、澳門或者其他海外城市換證。每一次少則3天,多則一週,需要請假不說,還要上萬元的開銷。

特別是疫情期間旅行證到期,約號經常被搶光,Y媽不得不找了“黃牛”,“黃牛”開口就是3000約一次,還不能保證約到,真的讓Y媽操碎了心。

其次是她發現,很多時候美寶的身份,只有回到美國就讀才能發揮出最好的作用。

小Y在國內讀到中學後父母才意識到,原來並不是有了美國國籍,讀美國大學就能算本地生或者本州生的身份,大部分還要回到美國就讀高中,並且父母在那裡交稅才行。像上面提到的加州就規定,必須回到加州就讀三年,並且在加州高中畢業,才能享受本州生身份。

在申請大學時,雖然有美國國籍,但如果在境外讀書,仍有可能被大學視作國際生池子,而非美國學生池子看待。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就明確規定:如果你是在國外讀書的美國公民,你依舊會被當作國際生來對待 。

當時Y媽猶豫過是否要帶孩子去讀美高,但和在美高的朋友一聊,發現如果要讀個好點的學校再加上生活費,基本一年就是100萬左右,有千萬資產都不夠。

而且爸爸在國內賺錢,媽媽帶著孩子住在美國的模式,也讓骨肉分離、夫妻分居,中間還不能斷供,遇到經濟下行,壓力之大,旁人無法理解。因此支撐不下去而回國的也比比皆是。

如果以美國身份申請中國的大學呢?Y媽曾經也想過,但2021年之後,教育部規定,對於國際生身份的認定,除了有外國護照+中國簽證之外,還要在高考前4年有2年在海外讀高中並且拿到畢業證。這意味著父母至少有一方要有海外綠卡,而且學生要在海外實際就讀。
最後Y媽還是選擇了在國內讀高中並且申請大學,

陸高生的競爭池子異常激烈,最後小Y很遺憾地只拿到了保底大學的offer。

此外,Y媽還擔心孩子在國內讀的是國際學校,中文底子一般現在有點兩頭都不著——
  • 將來如果要回中國找工作,我擔心她的中文能力是否能勝任;
  • 在美國找工作,又擔心她之前長時間在國內,不夠了解美國文化。

真的操碎了心。

「 寫在後面的話 」
“赴美生子”“美寶身份”並不能天然讓孩子收穫良好的教育,背後的規劃和家長的教育思路仍然佔到主導。
現在特朗普的行政令已下,雖不確定未來是否會因被判違憲而撤回,但可以預見,未來“赴美生子”的人數一定不會再重現過去的“輝煌”。
不能當“美寶”的爹媽並不意味著孩子不能有很好的教育和未來,在哪裡都能培養出類拔萃的孩子。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那條路。
本期福利
掃碼新增小助手
限時領取美國留學福利包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