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將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三人代入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需符合原著劇情及今天的三人的博弈。”
我將以上腦洞輸入最近一直在升級迭代的夸克,得到了一個超預期的結果。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Case出發,一起摸一摸夸克這個AI超級應用的底。
的確,從DeepSeek開始,AI產業進入快速進化的產品“亂紀元”,從海外到國內,從大廠到創業公司,每一位AI玩家都在迅速調整出牌策略。
作為阿里AI旗艦應用,夸克最近也動作頻繁,先後上線深度思考、接入自研大模型,還配了AI寫作、AI拍照搜題等多個AI工具,力求在體驗層面將“AI超級框”這個概念落實。
夸克這一動作背後有什麼考量?它的具體表現到底如何?如何看“AI超級框”未來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衛夕就和大家一起來盤一盤夸克這個“AI全能助手”是否名副其實——
一、從一個腦洞看夸克的實際表現
衛夕的產品體驗從來都是直接上強度——
“請將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三人代入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需符合原著劇情及今天的三人的博弈。”
別看這個腦洞簡單,但它其實考驗了夸克兩個層面的能力——
首先是搜尋能力:它需要搜尋到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三人的博弈的最新動態,還需要找到並理解三人的各自特點。
其次是生成能力:先要理解三人博弈的內涵,然後和訓練語料中的《冰與火之歌》進行內在的邏輯聯絡。
夸克在引用了16篇內容、思考了6秒之後,給我的回覆是這樣的——

作為馬丁老爺子的死忠粉,看到這樣的答案是非常服氣的。
可以看到,夸克的回覆簡單清晰,很好地理解了這三個人的現實政治立場和關係,人物性格理解到位,特朗普的反覆無常,普京的強硬與算計,澤連斯基的艱難抉擇。
同時也充分理解《冰與火之歌》中的主要角色和他們的特點,考慮到了原著中的角色關係,比如複雜的博弈、權力鬥爭,同時搜尋質量還是很高的,夸克知道美國暫停了援助、知道針對烏克蘭的不平等條約。
在生成的結果上的確也保證了代入的角色符合原著的風格,比如將澤連斯基從喜劇演員到總統和龍媽意外地從邊緣到中心進行類比。
而錦上添花的是答案中的劇情延展,將“凜冬將至”比喻成多國捲入,“血色婚禮”暗示澤連斯基有可能被拋棄,都非常符合今天的博弈現實。
這樣質量的答案,從體感上看,已經和升級之前的夸克有肉眼可見的提升。
另外,夸克可以語音、圖片輸入,搜尋資訊即時聯網最新資訊,並且標註了資訊來源,與知網、維普這些權威資料庫,這些體驗非常加分。
在我看來,以上這個Case很好地呈現了AI搜尋的產品特性,它只是國內AI搜尋這個賽道正在發生深刻格局變遷的一個縮影,以下是衛夕的四點思考——
1.國內呼喚Perplexity這樣的AI搜尋標杆
搜尋市場很久沒有新故事了,谷歌和百度這兩家傳統品牌似乎一直在躺賺,然而,大模型正在打破這種平靜的敘事。
Perplexity的崛起便是明證,這家成立僅兩年的AI搜尋公司,估值已達到驚人的90億美元,而投資者的熱情並非空穴來風。

傳統搜尋存在明顯痛點,使用者需要自行篩選多個結果,整合資訊,費時費力,AI搜尋則直接提供答案,一鍵直達,直接命中,Perplexity等產品正是抓住了這一核心需求。
更重要的是,AI搜尋改變了資訊獲取方式,使用者不用重複"查詢-閱讀-篩選"的繁瑣過程,而變成對話式的資訊互動,這種體驗更符合使用者天然直觀的使用習慣。
這種體驗提升是跨越式的,於是整個行業都行動起來了——谷歌推出AI Overview,微軟則整合GPT到必應中,ChatGPT也支援了聯網搜尋。
然而中國的AI搜尋市場仍處起步階段。
在我的日常使用中,國內產品普遍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幻覺明顯,存在大量基於資訊來源的“自行發揮”;二是個性化程度低,難以滿足專業需求。
痛點既是機遇。
中國AI搜尋市場正等待一個標杆產品,誰能在技術與體驗的平衡中找到最佳切入點,誰就可能成為下一個Perplexity。
夸克的這一次大升級,讓人看到“國產Perplexity”的樣子。
2.夸克選擇接入自研模型,是一種對抗同質化的競爭策略。
我曾經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
“DeepSeek正在重新定義“AI味”,以前的“AI味”是“首先,其次,總而言之”,現在的“AI味”變成了——“當AI用無限理性推演萬物時,我們仍在為晚霞寫蹩腳的詩,為枯萎的野花掉眼淚,在無常中相信春天,在永別後依然說愛。”,過於工整而甜膩,像極了近幾年的《南方週末》新年獻詞。”
的確,DeepSeek強悍的實力大眾和行業有目共睹,但並不意味著它沒有短板,我個人的體驗看,DeepSeek R1存在兩個可以改進的地方——
第一是用力過猛,以至於很多輸出我們一眼就能看出是AI創作的;
第二,是幻覺較多,在很多事實和資料方便,使用者需要自行驗證真偽。
在此背景下,夸克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沒有接入DeepSeek,而是選擇自研的深度思考模型,在我的體驗中,不能說其整體體驗超越了DeepSeek,但其在多個方面表現出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1.智慧識別使用者意圖。
新夸克背後其實是一套多智慧體架構,而當用戶輸入問題的之後,夸克有一個“智慧路由”來根據使用者意圖來判斷呼叫哪一個回答——不是什麼問題都深度思考,同時給出一鍵直達的連結,直觀實用。
比如,搜尋內容就給個內容,搜小說、電影就直接給清單,轉跳版權源的連結,搜尋文件就給個文件-模板、卷子。確實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深度思考”,該深度就深度,該直接就直接。

2.多模態融合,答案更直觀。
和很多Chatbot產品不同,夸克的回覆並非完全都是文字,的確,有時候“一圖勝千言”,在一些需要圖片/影片/筆記輔助滿足的需求下,比如複雜操作、生活經驗等,夸克會智慧地融合多模態內容,讓答案更直觀、形象、生動的解答使用者問題。

夸克結果中的影片、筆記
從技術佈局來看,夸克的選擇體現了阿里在AI基礎設施的長期投入,3800億元未來三年投資計劃,構成了其獨特技術路線的底層支撐。
可以看到,由於AI基建實力的支撐,夸克並沒有和其他大廠產品一樣選擇DeepSeek,而是選擇了阿里通義自研的模型。
無論是從體驗層面,還是從技術層面,夸克的選擇都是阿里模型和應用兩條腿走路的一種自信。
以我的實際體驗看,文章開頭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夸克深度思考模式的實力,與此同時,夸克也給使用者在大模型的選擇上增加了更多元的選項。
3.“超級AI框”:夸克的“使用者視角”是其被低估的競爭力
好技術並不代表好產品。
一個典型例子是蘋果釋出的Vision Pro,其集合了蘋果這家頂級電子消費廠商最前沿、最精銳的尖端技術,但反映到消費端的真實體驗卻是脫節的。
相反,善於運用“普通技術的水平思考”的任天堂,卻總能用效能並不突出的硬體打造讓全球玩家欲罷不能的遊戲。
和很多功能單一的產品相比,夸克的產品打磨得非常細緻,能從使用者視角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而在我看來,這是其被低估的一個重要競爭力。
當前AI領域呈現明顯分化。一邊是模型能力競賽,另一邊是實際應用落地。
模型效能固然重要,但將效能轉化為解決使用者痛點的能力同樣關鍵。市場上不少產品儘管接入了DeepSeek等先進模型,不過很多產品功能設計相對單一,有些甚至連最基本的檔案上傳功能都未實現。
夸克在“抓痛點”這方面展現出明顯超越同類產品的理解深度,其產品擅長從使用者視角出發,專注解決實際問題。
夸克的框,像一個AI超級框。
它突破了傳統搜尋框的侷限,透過一個AI超級框,實現了搜尋、深度思考、寫作等一系列一鍵直達的體驗,它可以透過多輪追問、自動匹配使用者意圖、更好地解決複雜問題,與此同時,這個AI超級框很好地透過和全域性的功能聯動讓可用性變得實用、絲滑。

以多端聯動為例,使用者可在手機、平板、PC間無縫傳輸檔案,實現了多裝置協同工作。
我本人最常用的場景其實是Mac端,而要真正要將多端聯動做好,其中有很多非常微妙、容易忽視的細節,而從我個人的體驗看,夸克將這些細節考慮的非常全面。
再比如,在工作應用中,夸克不僅AIPPT一鍵生成PPT的能力非常高效,其檔案轉換功能也體現了實用主義思維,支援PDF轉Word、Excel、PPT等多種格式的高保真轉換,並支援線上編輯,這對於職場人士而言是重要痛點。

再比如,夸克細膩的體驗一個縮影是它的語音輸入非常好用,我閨女在iPad上就非常絲滑地用夸克的語音輸入來進行多輪追問,毫無操作學習成本。
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夸克的設計邏輯始終圍繞"省時省力"展開,很多微小但實用的功能積累,最終構成了顯著的使用者體驗差異。
4.夸克是AI搜尋領域的“瑞士軍刀”,已成為阿里AI C端產品的橋頭堡。
夸克App的AI搜尋功能已從工具演變為基礎設施,某種意義上,夸克AI能力和不同真實場景的結合,讓其成為了AI搜尋領域的“瑞士軍刀”。
新版首頁的AI工具矩陣呈現明顯場景化特徵——
AI寫作支援200餘種文體結構,實測發現其學術論文模組能自動匹配參考文獻格式,這在同類產品中尚屬首創。

AI PPT的競爭力在於打通了內容生成與視覺設計鏈路,使用者輸入文字大綱後,系統同步調整版式配色,避免多平臺切換導致的資訊損耗。
AI生圖功能,其預設模板包含小紅書封面、商品海報等實用類別,生成圖片可直接匯入設計軟體二次編輯,形成完整工作流閉環。
更重要的是,夸克的一系列實用功能,如AI PPT、AI簡歷、AI生圖現在全免費,只要用過同類產品,會發現這些產品大部分其實都是付費產品,夸克的免費策略顯得誠意十足。

夸克創作的小紅書文案和漫畫分鏡
作為阿里AI的C端入口,夸克的戰略價值體現在使用者行為資料與AI能力的雙向反哺,2億使用者基數產生的真實場景需求,持續訓練模型的理解精度;而深度思考帶來的準確反饋,又反向增強使用者粘性。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正透過組織架構調整強化C端AI能力,通義團隊併入智慧資訊事業群、天貓精靈硬體團隊與夸克融合,這種給了夸克接下來的產品路線注入了更多維度的想象力。
從這個意義上,夸克“2億人的AI全能助手”的定位是清晰的,其基於底層技術的多元體驗在同類產品中優勢明顯,成為了阿里AI C端產品的橋頭堡。
結語
夸克的發展路徑表明,未來AI搜尋將不再只是資訊檢索工具,而是演變為一個綜合“解決方案平臺”。
這種演變也反映了使用者需求的轉變—從"尋找資訊"到"完成任務",夸克正是順應這一趨勢,將搜尋與AI工具整合,形成了面向任務的完整工作流。
任正非說:“做企業就是磨豆腐,豆腐真正磨好了,自然就有人買。”
願夸克在接下來的AI競爭格局中,沉下心繼續磨好豆腐,做好產品,走得更遠。
——End——
作者簡介:衛夕,公眾號“衛夕指北”出品人,科技專欄作者,專寫長文,專注剖析網際網路及社會科學的底層邏輯;不關注這個賬號,你都不知道你會錯過神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