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在2025年聯邦大選失利後,加拿大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承諾將傾聽和學習。同一天,保守黨議員團也決定賦予自己罷免黨魁的權力,並任命前黨魁安德魯·希爾(Andrew Scheer)在博勵治無議席期間代表他們在國會發聲。


今天,在選舉後的首次黨團會議前,博勵治在國會山外對媒體表示,從此次雙重失利中他最大的教訓是“選區版圖發生了巨大變化”,保守黨必須規劃出新路徑,爭取足夠選票,在下一次大選中成功翻盤。
“如果你幾年前告訴我我們能拿到41%的選票,我會覺得那已經很有野心了。但如果你告訴我拿到41%仍然輸掉選舉,我會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博勵治說。
這是博勵治在失去自己長期掌控的選區、第一次競選總理未果後首次在國會山發表講話。博勵治指出,加拿大現在呈現出“兩黨格局”,保守黨若想贏得下次大選,需再爭取一百萬張選票。
“這個夏天我們必須走進社群、咖啡館、市政廳會議等,認真傾聽民意,找出那些最有可能加入我們這個不斷壯大陣營的人,”他表示。

保守黨選出臨時議會領袖:安德魯·希爾
今天的閉門會議除了總結選戰外,還選出了在博勵治缺席議會期間的臨時議會領袖。由於博勵治當前沒有國會議席,他不再是官方反對黨領袖,雖然仍是黨魁。
前保守黨黨魁、此次連任國會議員的安德魯·希爾在會後表示,他將“暫時代行國會職責,直到博勵治重返議會為止”。他強調,這只是程式性安排,不代表黨魁地位變動。

“我可以確認,黨團已選我為臨時議會領袖,將在眾議院履行一些必須由議員完成的程式職責,直到博勵治回來,”希爾在CTV的《Power Play》節目中表示。
“這只是幾周的過渡期。”他補充道,“博勵治仍是我們黨的領袖,並得到黨團的支援。”
“這是會議剛結束的最初時刻,我或許還無法回答所有問題。但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精神振奮,等博勵治重返議會,我們將再次由他帶領前進。”

博勵治準備迴歸國會之路
博勵治在昨天(5月5日)釋出的影片中已表示,他明白自己需要“學習與成長”。他透露,將透過參加阿爾伯塔省Battle River—Crowfoot選區的補選重返議會,該選區現任保守黨議員達米安·庫雷克(Damien Kurek)已自願辭職為黨魁騰出安全席位。
“被擊倒了,就站起來繼續前進,”博勵治在影片中與妻子Anaida一同表示。

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已表態將“儘快”宣佈補選日期。但由於庫雷克必須先宣誓就職,再等待選舉結果正式公佈後30天才能辭職,因此補選可能要到秋季議會開會時才完成。
庫雷克今天簡短表示他“自願辭職”,未來會公開更多辭職原因。“無論發生什麼,能繼續為國家服務是種榮譽。”
博勵治在影片中也表達了對選舉成績的感恩,指出保守黨在卑詩省和安大略省都有斬獲,並吸引了230萬新增選民,包括年輕人和工薪階層。

黨團投票透過啟動《改革法》權力
會議中另一關鍵議題是是否啟用《改革法》賦予議員團的四項權力,其中包括罷免黨魁及選舉臨時接替者。
據保守黨內部訊息,多數議員投票支援繼續啟用該機制,與以往國會慣例一致。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黨團即將發起罷免黨魁程式。若真啟動,需20%的議員簽署正式提案,並透過過半黨團成員匿名投票同意才可罷免黨魁。
目前,黨內眾多重量級成員仍表達對博勵治的支援。

“在會議前我與很多同僚交流過,大家都堅定支援博勵治,”新當選議員邁克爾·巴雷特表示,“正如他所說,我們需要從選戰中吸取教訓,這些對話將在會議中繼續。”
也有部分議員指出,選舉失利原因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因素以及新民主黨的崩盤。
“我有信心,我們的黨魁博勵治將做出調整,在下一輪完成這項任務。”希爾週二上午表示。
博勵治力挺自己的競選經理
至於是否會更換競選團隊,則仍屬未知。在被問及是否保留備受爭議的競選經理珍妮·伯恩(Jenni Byrne)時,博勵治表示:“她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們的團隊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

據選舉加拿大資料顯示,保守黨本次獲得8,086,051張選票,佔41.3%。這是自1988年布賴恩·馬爾羅尼(Brian Mulroney)贏得43%選票以來該黨最佳表現,但仍不敵自由黨本輪43.7%的得票率。
據CTV報道,在閉門會議上,博勵治仍為伯恩進行了辯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