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沒有成為總理。截至今天早晨,他甚至不再是國會議員。
就在幾個月前,這兩種結果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卻引發了一系列疑問:保守黨人如何看待這次選舉結果?在未能組建政府且失去自己代表超過20年的議席後,博勵治還能否繼續擔任黨領?他如何在不在下議院的情況下領導一個席位數增加的黨團?

據數位保守黨訊息人士今天對《星報》表示,保守黨內部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出現了分歧。儘管保守黨增加了比任何其他政黨更多的席位,在大多倫多地區及安省其他關鍵地區取得突破,但他們依然未能推翻執政自由黨,也未能阻止馬克·卡尼(Mark Carney)在新民主黨崩潰之際的崛起。
“我知道很多人試圖粉飾太平,但說到底,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一位資深保守黨人士對《星報》說。
“我們又給了(自由黨)一個任期。選民沒有選擇改變。博勵治連自己的席位都輸掉了。太可悲了。”
但另一位直接參與競選的保守黨訊息人士告訴《星報》,黨團內部仍保持一定程度的樂觀情緒,在整個競選期間他們擴大並多樣化了支援基礎。

前保守黨領袖、再次當選的保守黨議員安德魯·謝爾(Andrew Scheer)今天在X平臺上為博勵治辯護,稱他“鼓舞人心的領導力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保守黨運動”,“他繼續擔任領導人將確保我們下次完成使命”。
另一位資深保守黨國會議員、來自阿爾伯塔省的夏農·斯塔布斯(Shannon Stubbs)也在社交媒體上稱讚博勵治,在競選結束時列舉了他為保守黨帶來的成就。
“博勵治以堅定的原則和信念領導,”斯塔布斯寫道。
博勵治本人在敗選演說中暗示,他有意留下。但那是在他得知自己無法重返下議院之前。
“我認為博勵治就是個失敗者。他從未在擔任黨魁時贏得選舉。早前他是跟著哈珀、謝爾和奧圖爾當上議員的。但當他當領導人時,連自己都選不上,”那位資深黨內人士說。

該人士還指出了博勵治未來面臨的嚴峻前景:他應立即辭職。他的失敗更多是個性問題而非政策問題,而保守黨的政策在內部仍有高度認可。
“他很具分裂性,很極端。他太有攻擊性了。他把那些原本可能會投其他政黨票的選民趕進了自由黨的懷抱。這不是我們取勝的戰略。”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守黨訊息人士表示,很多黨內人士在博勵治失去自己選區後感到“震驚”和“士氣低落”。他稱這是一次“巨大的挫敗”,“根本不應該發生”,並質疑博勵治及其團隊在過去五週競選中是否組織得當。
該人士指出,雖然目前還沒有明顯的罷免呼聲,但如果博勵治不展示願意更換團隊、調整策略與語氣,他可能會有麻煩。

又一位保守黨內部訊息人士補充稱,博勵治的團隊應擔心選民對他個人的負面印象,這些負面觀感不能簡單歸因於外部因素——比如特朗普對加拿大的經濟威脅——助推自由黨勝選。
“他的負面評價很高。如果他繼續留任,必須找到應對這些負面印象的方法,”這位人士說。
但那位直接參與競選的保守黨訊息人士告訴《星報》,黨內並沒有多少人希望博勵治辭職,他們希望他能儘快透過補選重返下議院,因為“他在議會表現最佳”。
為此,一名在“安全選區”的保守黨議員需要辭去席位,引發補選,博勵治將在該選區參選。
除了重返議會外,博勵治還可能在議會復會時面對領導力考驗,屆時保守黨黨團可能會根據《改革法案》投票決定是否賦予自己罷免領導人的權力,以及選擇臨時繼任人。

根據保守黨章程,博勵治還必須在下一次保守黨大會上接受領導審查投票,大會預定在年底前舉行。章程還規定,任何不在議會的黨魁都有權申請領取與議員相當的薪資。
Mobilize Media Group 總裁、創始人傑夫·巴林加爾(Jeff Ballingall)告訴《星報》,鑑於保守黨過去曾依據《改革法案》罷免領導人(如2022年的奧圖爾),博勵治必須小心行事。
“這位領導人必須表現出某種悔意,然後展示他的計劃。如果他做到了,黨內的局勢就會更安全。”
巴林加爾還表示,博勵治的競選團隊應該反思是否更好地利用了所有候選人和現任議員的力量。

整個競選期間的一個普遍現象是:禁止候選人在活動中接受媒體採訪,並限制主流媒體接觸博勵治本人。
“我認為,說服那些可能不喜歡博勵治、但可能會被其他人打動的選民,是很有價值的,”巴林加爾說。
你覺得保守黨是否會迅速發動領導人更替,還是會繼續支援博勵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