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片:人民日報痛批

最近中央最高級別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人民日報隨後發表評論,直指掌握著海量資料和先進演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要在科技創新上多擔當、多作為,“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不知道馬老師,王老師,劉老師們能否聽懂?
來源丨燕梳樓

網際網路的破壞性愈演愈烈。
繼電商幹倒實體店之後,網際網路大廠又盯上了菜市場。
2020年下半年,一場由疫情催熟的社群團購下沉模式,開始跑馬圈地,競爭進入白熱化。
小區門口天天打瞌睡的小賣部老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突然有一天也站上了“風口”,成為各大巨頭爭搶的“團長”。
在海量補貼和超低價格轟炸下,每天飄滿人間煙火氣的菜市場開始門可羅雀。
隨著網際網路大廠紛紛殺進社群團購,連最後一枚銅板也沒給菜販們留下。
與民爭利,口中奪食。
網際網路之惡,再次引發高層震怒!
就在昨天,中央出手了!
豪橫的網際網路巨頭們,
又一次慌作一團。
01
六大門派圍攻菜市場
一場疫情,將社群團購推向風口。
然後,嗅到味兒的網際網路大豬開始一隻接一隻地往上衝。
第一個站上風口的是滴滴。5月,滴滴在成都推出第一家社群團購品牌“橙心優選”。
緊隨其後,美團的“優選事業部”,拼多多的“多多買菜”,阿里的“盒馬生鮮”迅速殺進跑道。
而鵝廠則手持“雙槍”殺入戰團,直接投資興盛優選和十享薈兩家團購平臺。
隨後,**成立電商部,正式入局社群團購,在旗下的**上線“今日優選”。
就連因某不光彩事件沉寂兩年的大強子,也終於按捺不住了,準備攜“京東優選”親自下場,打好社群團購攻堅戰。
至此,網際網路半壁江山悉數入局。
他們揮舞著資本的大棒,開始新一輪的燒錢大戰。
網際網路競爭只有一個姿勢,那就是燒錢。堅持到最後的就是王者,堅持不下去的就是炮灰。
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拼多多的多多買菜首秀就砸了10個億,而美團的“美團優選”則燒了近20億下去,背靠阿里的盒馬優選投入則達到了瘋狂的40億美元。
僅僅半年時間,社群團購就完成了12次投融資,累計資金超過114億。而藉著這個風口,曾經半死不活的“興盛優選”也引來了騰訊的新一輪投資,估值一躍站上50億美元。
據艾媒諮詢釋出的相關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群團購市場規模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將突破千億規模。
在這股資本浪潮的拍打之下,團購概念股也開始一騎絕塵,宏輝果蔬和國聯水產3日內分別拉昇了28%、22%。
誰能想到,別人家的網際網路大佬忙著造火箭,咱們的大佬們卻正在為多賣個雞蛋大打出手?
馬斯克想著怎麼上天搶天軌,馬爸爸們卻想著如何下沉搶流量。
這就是你們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
02
誰的團長誰的團
一個菜藍子,能有多少利潤?
如果你這樣想,就顯然不懂網際網路大佬們的收割邏輯。
這些巨頭之所以盯上社群團購,無非是流量為王的價值體系在主導。作為最高頻的生活場景,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誰能不食人間煙火?
要生活,就離不開柴米油鹽,要吃飯,就離不開蔥姜魚肉。但這麼多年,菜市場始終沒有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在疫情時期尤其突出。
大佬們突然發現,這樣一個巨大的下沉市場,簡直就是一個最精準的流量收割機啊。於是社群團購應運而生,誰收割的流量多,誰就是未來的C端霸主。
你以為他們在乎你的一個雞蛋錢?
錯,他們要盤剝的是從搖籃到墳墓!
當然,面對新一輪收割很多人是無感的,只會驚呼“哇,真的好便宜”,然後瘋狂薅羊毛,拎起1塊錢1斤的土豆和1分錢一袋的鹽就跑。
而曾經人頭攢動的菜市場和商超生鮮區,則冷冷清清。你們5折拉客?對不起,平臺2折甚至白送,還直接送到小區。
這麼便宜,當然不是省去中間商,節約物流和攤位成本的功勞,而是鉅額的補貼,不斷的燒錢。
除了低價競爭,補貼的另一部分支出則是“搶人”。
既然是社群團購,那就要依託社群團長,才能實現使用者拼團購物的生態閉環。
具體來說,就是由平臺在小區招募一個團長,透過一個微信群來負責社群內的銷售與活動,客戶下單後直接到提貨點提貨。
所以,一夜之間,小區門口的小商點、洗衣店、取貨點等店主,成為各大平臺爭搶的“紅人”,平均月薪都在萬元以上。
最多的時候,一個小區就有十幾個團長。而這些店主們僅憑當團長這一項副業,就遠遠超過了他們的主業收入。
各大平臺則看中他們長期在小區經營的人脈關係和獲客成本。
新的一種職業出現了,無數的菜販卻要哭暈在廁所。
曾經裝滿人間煙火的菜市場,正處在關門閉戶的前夜。
03
不要賺最後一個銅板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資本的套路,能套住一時,卻套不住一世。
如今的社群團購,無非是當年的滴滴打車、美團外賣、共享單車的翻版。曾經的他們,又何曾不像現在的社群團購,請君入甕,先予後取?
馬克思說: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這些動輒十億百億的補貼,當然不是做慈善,而是要用錢砸出新的場景和生態,收割網民的最後一點隱私。
誰能想到,這些網際網路大佬殺來殺去,殺死的卻是菜市場的小販?
他們好不容易從疫情中活了過來,卻要在網際網路的大棒下死去。
無數的蔬菜爛在那裡,無數的菜販走向絕望。
這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除了賣菜還能做什麼?
當然,還有那些連智慧手機都不會用的獨居老人們,誰來給他們在APP上下單?如果連菜場都沒有了,他們的死活又有誰顧及?
更可怕的是,當菜市場被幹死了之後,這些網際網路大佬轉身就會向上遊的菜農開槍,壓低收購成本,然後再加價賣給下游的消費者。
你曾經佔的小便宜,他們將會加倍的讓你還回來。
現在你還覺得打車便宜嗎?點餐便宜嗎?小黃車的押金要回來了嗎?
之所以你現在覺得便宜,那是還沒到煮熟的時候。
消費習慣一旦形成,巨頭早已舉起的鐮刀就會毫不猶豫的揮下,不給你任何反抗的機會。
一覺醒來,你會發現,你能依靠的已經一無所有,除了一部手機和一排APP。
當瘋狂的資本藉助網際網路在市場上橫衝直撞,國民經濟的底線六保和六穩,無論是對保居民就業,還是對保基本民生,都是一個嚴峻挑戰。
如此肆無忌憚的壟斷競爭和與民爭利,再次引發高層震怒。
在昨天的最高級別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人民日報隨後發表評論,直指掌握著海量資料和先進演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要在科技創新上多擔當、多作為,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螞蟻經服殷鑑不遠,六大門派又要血灑光明頂。
菜市場還是那個菜市場,網際網路可能就不是那個網際網路了。
再大的資本都不要為所欲為,而是要有為有所不為。
給底層的人留條活路,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記住李跑跑的一句話:
不要賺最後一個銅板!
圖文來源丨燕梳樓

版權歸原作者,如涉版權異議請聯絡刪除

《天涯講壇》本期熱帖
初三學生一年寫下10萬字小說
白色的卡通T恤,七分褲,運動鞋,一身稚氣的打扮。“青春是一種美好的記憶,我喜歡把自己的感情、成長融入小說中,小說裡的人物是我情感發洩的載體。”捧著自己的小說《青春匆匆醉紅顏》,餘蕾顯得有些靦腆。
餘蕾父母均在外打工,家中僅有年近八旬的奶奶和正在上小學的弟弟,因此,照顧家庭的重擔便幾乎全部壓在了餘蕾的肩上。“餘蕾很文靜,放假了也不到哪去耍,連電視都不看,就在自己的房間看書寫東西。”餘蕾的奶奶說。
據餘蕾初中的班主任老師黃勝介紹,餘蕾是個很刻苦的學生,學習歷來都很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處於前茅,尤其是語文成績,作文寫得很不錯。學習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尤其是各類文學著作,平時還。。。,寫小說會上癮,一旦開始,就無法停筆。”餘蕾說,她是從去年暑假開始構思小說的,構思用了一週時間。這之後,她將自己平時的休閒時間,全部用在了寫作上。今年7月20日,餘蕾10餘萬字的小說終於完稿。“寫這部小說,把我平時閱讀的積累都拿出來了,同時,我也感到自己知識面還是有所不足,以後還要繼續努力。”
高額費用,出版小說夢斷蓉城
小說,記錄了餘蕾情感懵懂的歷程。一年時間,3本厚厚的書稿寫成,餘蕾已經忘記,她到底用掉多少支筆、有多少個夜晚挑燈疾書。因此,在寫下最後一個字合上書稿時,餘蕾也有了更大膽的想法:在升入高中之前,將自己創作的小說出版。然而,經過多方打聽後,餘蕾發現在家鄉小鎮尋求出版自己小說的渠道,猶如一個遙遠的夢。
7月底,餘蕾抱著自己的書稿獨自來到了成都,試圖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夢想。遺憾的是,她的夢想被徹底粉碎:雖然透過媒體找到出版社,出版社告訴他,自費出書要支付高達數十萬元的出版費。顯然,這對僅靠父母在外打工維持生計的餘蕾來說,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幾十萬元!我聽到這個數字後幾乎昏了。”走出出版社的餘蕾,除了哭泣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別的途徑宣洩內心的傷感,“寫作、出書,我是該堅持還是放棄?”
小說內容令老師既驚又喜
“我喜歡寫作,從小我就喜歡看席慕容和柴靜的小說,想靠寫作掙錢是我最初的想法,在經歷過這些事後,我明白了許多,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與記者對話時,長著一張娃娃臉的餘蕾話語中多了一份沉重。
一對男女從初三到高三,相互愛慕,在大學經歷過諸多困難和挫折後,終於得到雙方父母的肯定,豈料這個時候,女主角患上不治之症,男主角是堅守不離不棄還是轉身離開?說起自己的這部小說,餘蕾坦言和萌芽的風格比較相近,基調都比較憂傷,幾許淡淡的華麗。和萌芽上面許多作者比起來,餘蕾告訴我們,自己的小說還比較稚嫩,無論在語言或者思想上都不夠沉練,何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風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思想,種種因素加起來註定不能和別人的小說一模一樣。
“關於生活、關於愛情、關於校園,關於工作、關於社會,都有一些涉獵。”和許多年少輕狂的少年作家比起來,餘蕾言語中沒有絲毫的自負,“年齡和經歷的限制,註定我只能寫到一些表象。”
對於自己學生的作品,黃勝老師說,“我真的是既驚又喜!驚的是,在初三那麼緊張的時候,餘蕾能利用空餘時間寫出10萬字的小說。喜的是,她的作品並不是堆砌之作,還是有一定的可讀性和深度的,是和她平時各方面的積累分不開的,比如說那句‘有時候遠離才是永恆的接近’,就充滿了哲理的意味。”
調整心態,堅持比寫作本身更重要
在被媒體關注之前,北斗鎮幾乎沒有人知道有個14歲的女孩子這樣編織著自己的這個五彩斑斕的夢,“我只對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提起過我在寫小說。”說到這裡,餘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在經歷成都街頭失聲痛哭之後,餘蕾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關注,一時間,讚揚和批評之聲絡繹不絕,“許多人都說我了不起,這麼年紀輕輕就能寫小說,但也有很多人看不起我,這麼小點的女娃子,能寫出什麼樣子的小說!”餘蕾和許多女孩子一樣,被讚揚了高興,被質疑了失落。
“這個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要擺正心態,畢竟我現在自身知識面還差得遠,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綜合能力也十分有限。”正是因為老師的這番話,讓餘蕾覺得,寫出小說了不應該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新的開始。
現在,高中錄取通知書已經順利到了餘蕾手中,餘蕾告訴我們,即便是小說不能出版,她也不會因此而分心,調整好狀態升入高中學習,好好珍惜平日裡學習的時間,抓住機會多練練筆。
“我還是會繼續自己的寫作之路。”餘蕾告訴我們。“當你全力追逐天邊的夕陽的時候,你也會因此而可能錯過腳下美麗的風景,說不定,腳下的風景比天邊的夕陽更加美麗。對我而言,寫作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堅持遠遠比寫作本身更重要。”

深度閱讀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天涯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