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1億的AI“一鍵購物”APP,竟是外包牛馬手工操作?CEO用PPT騙慘投資人,一旦定罪牢飯最高吃40年

大家好,我是小程程
這很刑啊”系列有些時間沒更新了,今天來一篇。

創業神話的起點:用 AI 一鍵購物的“魔法 APP”

2018 年,西班牙巴塞羅那的 35 歲創業者阿爾伯特·薩尼格搞了個大新聞:他推出了一款叫 Nate 的購物 APP,號稱能用 AI 實現“一鍵剁手”買買買。
想象一下,你在電商網站看中一雙鞋,開啟 Nate 點一下“買”,AI 就會自動幫你選尺碼、填地址、付款,全程不用手動操作。
這聽起來比哆啦 A 夢的口袋還好用,瞬間吸引了一堆投資人。薩尼格在融資 PPT 裡拍著胸脯保證:“我們的 AI 能全自動完成交易,人工干預?那是不存在的!”
為了把故事講圓,他還搞了套“技術壁壘”的說辭:什麼自研 AI 演算法、資料科學家團隊,把投資人聽得一愣一愣的。
靠著這套“AI 萬能”的話術,他前後從風投手裡騙到了 4000 多萬美元,甚至還登上了科技媒體的創業先鋒榜單。
2021 年 6 月,Nate 完成 A 輪融資 3800 萬美元,估值達到 3.1 億美元。
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要顛覆電商的“未來科技”,其實是個連自動化率都敢標 0% 的驚天騙局。

人工外包的真相:菲律賓呼叫中心的“AI 替身”

當投資人以為 Nate 的伺服器裡跑著高階演算法時,薩尼格在菲律賓的一個寫字樓裡搞了個神秘基地:幾百個“採購助理”每天盯著螢幕,手動幫使用者完成下單。
使用者以為點一下就搞定的事,其實是這些外包員工在後臺瘋狂敲鍵盤:選尺碼要查使用者歷史記錄,填地址得複製貼上,付款還得手動核對金額。
最離譜的是,薩尼格怕員工說漏嘴,居然把“自動化率”當成“商業機密”,連內部員工都不能隨便看資料。
到了 2021 年購物季,眼看人工處理速度跟不上,薩尼格一邊罵著“笨蛋機器人”,一邊讓工程師緊急開發指令碼程式。
這時候 Nate 的“技術棧”已經變成了“人工+ bots”的魔幻組合:簡單訂單讓機器人跑流程,複雜訂單的繼續丟給菲律賓牛馬。
使用者以為自己在用 AI,實際上是在和半個地球外的打工人玩“人機扮演”。

騙局翻車現場:FBI 破門時的尷尬場面

紙終究包不住火。
2025 年 4 月,FBI 和紐約南區檢察院突然聯手官宣:薩尼格被起訴了!
起訴書寫得明明白白:這哥們從創業第一天就在造假。所謂的 AI 技術根本沒落地,展示給投資人的“自動化儀表盤”都是 PS 的,甚至連第三方採購的 AI 模組都沒除錯成功過。
更絕的是,他還把“人工外包”包裝成“技術護城河”,成功讓 4000 萬美金打了水漂。
現在回看這場鬧劇,最諷刺的不是騙局本身,而是薩尼格被捕時,菲律賓呼叫中心的員工還在加班幫使用者“AI 下單”。
聯邦檢察官氣得直拍桌子:“你騙走的不只是投資人的錢,更是整個 AI 行業的公信力!”

而這位老哥一旦被定罪,面臨的將是最高 40 年的監禁。不知道在監獄裡,他還能不能用“人工智障”的梗講脫口秀。

AI 時代,走這種“捷徑”的,這個創業鬼才老哥,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推薦重溫:“這很刑啊” 系列,
喜歡的童鞋記得“訂閱”哦~
– EOF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