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光值:
一個能衡量你到底有多酷的數字


靈光(aura)是最近在洋抖上出現的新熱詞,它之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因為:雖然渴望變得更酷一直是人類的執念,但“靈光”這個詞卻終於把“你到底有多酷”這件事兒量化了。

穿著新鞋去學校,酷斃了 + 2000 靈光值
坐到了有水的地方,超尷尬 -6000 靈光值
那個古希臘文化裡的靈光,本雅明說的機械複製時代裡藝術品已消逝的靈光,這個過往只有文藝愛好者常放在嘴邊的詞,今年竟成為了 Z 世代(男孩)的口頭禪,或者,你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 “靈光”:即你有多特別,多像這個世界的主角,而非 NPC。
因此,通常規則是:如果這個行為有趣、有魅力、讓你看起來像一個“輕輕鬆鬆、無憂無慮的自信者”,那麼就是增強靈光的。相反,令人難堪的行為則會折損靈光。

在課堂上充滿自信地回答問題但答錯了 -475 靈光值

趕地鐵被門夾 -2000 靈光值

被人說下頜線好看 +2000 靈光值
常見的靈光加分行為(aka 看起來很酷的行為)有:
-
上樓梯時不抓扶手 +1000 (單位為靈光值,下略) -
使用有線耳機 +892 -
走在路上和異性大膽、自然地進行眼神交流 +2000 -
自信、不緊張地和好感異性搭訕 +3047 -
使用適合的香水 +1000 -
仰躺醒來,以及沒有口呼吸 +120 -
迅速從分手中走出來,不受感情羈絆 +502 -
做引體向上 +1037 -
吃早餐、早起健身 +789 -
有時保持沉默不說話 +1099 -
蹲下來給你的女朋友繫鞋帶 +1000 -
當你在沙灘上擺出帥氣的姿勢時,所有人都在看著你 +800 -
超遠距離投籃投中 +1000 -
在大自然裡打坐 +1028 -
有人說你下頜線完美 +2000 -
穿著新鞋去學校 +2000 -
在演唱會上明星和你對視或飛吻了 +5920 -
要有神秘感 +100000
而靈光值減分項有:
-
從直飲水水龍頭裡喝水 -700 -
走在路上被絆倒 -1000 -
看起來很漫不經心,但雙肩包拉鍊敞開著 -6498 -
19 歲以後還在用 snapchat -900 -
趕地鐵時被門夾 -2000 -
給前任發訊息 -3000 -
睡到下午 -400 -
將自己和現任的前女友/前男友比較 -1000 -
和陌生人撞衫 -1082 -
門上寫著“拉”,但你卻推了它 -1000 -
狂跑趕公車但還是沒趕上 -10000 -
在路上拍攝 fit check 時手機被偷 -1000 -
在課堂上超有信心地舉手回答問題但答錯了 -475 -
單肩揹著雙肩包走路、一邊肩帶被掛到門把手上 -500 -
解釋靈光這回事 -10000000

包包拉鍊沒拉+在樓梯上摔倒 -1047 靈光值

當監考老師 +無限靈光值
你可以對照表格計算今天拿了幾分靈光。別問滿分多少,也別問這些數值高低是誰規定的。沒人規定,它全憑主觀判斷。
當然,一項行為是會增強或是減少靈光有時也具有爭議。


一位男生在畢業典禮臺上掏出一瓶香水狂噴,有人認為他因此增加 70 萬靈光值,也有人認為他這麼做超糗、損失了靈光
靈光的當代進化:
從內在精神,到只在乎“酷”


“靈光”並非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在我們的歷史與生活中一直存在著。
波莫納學院哲學助理教授 Ellie Anderson 指出,TikTok 的 “靈光” 熱潮與源自亞里士多德的美德倫理學(virtue ethics)相似。1945 年,心理治療師 Edgar Cayce 寫道,他相信所有事物(無論有無生命)都會釋放能量並具有靈光,它是個性、情感、精神、身體狀況的綜合表現。
如果上面說得太玄乎,那就想象一下,你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那麼幾個人,當 ta 朝你走來時,你會感覺“喔,這個人好像不太一樣”。Ta 的區分之處不僅是外貌(比如衣著、身形等),而是一種無法描述的整體氛圍。

《紐約時報》在 2020 年釋出過的一篇文章裡提到靈光的神奇作用:有些球員(這裡指的是範戴克)備受尊敬,即使在球場上偶爾出錯也不會影響他們的聲譽、不會招來鋪天蓋地的罵聲 —— 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神奇魅力,也就是靈光
一開始,TikTok 上的靈光還遵從本源:確實和一個人由裡向外的人格魅力有關。
來自加拿大的 18 歲青少年 Frankie Meki 是靈光熱潮中的紅人之一。兩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好靈光(good aura)”這個短語,其在新聞報道里主要用於形容明星運動員在贏得多場比賽後閃閃發光、充滿自信、能量漫溢的狀態。這個古典氣息濃厚、寓意如它渾濁的發音般含糊曖昧的詞很快就捕獲了這位青少年,讓他覺得,很酷。

博主 Frankie Meki
今年,Meki 在 TikTok 第一次瞭解到 “auramaxxing(靈光強化)”,他迅速加入至這個趨勢中提升自己的靈光。Meki 透過增高(運動、保持足夠睡眠時間)、購買高品質衣服、提升社交技能、相信自己是個佼佼者(類似顯化?)等方法增強了自己的靈光值。
他聲稱這些方法真的有立竿見影的顯著效果、讓自己在社交中變得如魚得水,於是不斷在 TikTok 上分享靈光強化經歷。現在 Meki 擁有 27 萬渴望向他學習經驗的粉絲,這些青少年真的很急於強化自己的魅力。
在 Meki 這裡,靈光培育的關鍵在於一個人從內心到外表的真實改變。也就是說,你不能只看起來有魅力,你還要真的有人格魅力,這和傳統意義上的靈光還算接近。
Meki 勉強算作一個靈光的原教旨主義者,但在滾雪球般不斷壯大的 auramaxxing 熱潮中,靈光強化的重點逐漸從內在修行、變為了淺顯的表面問題(沒人知道為什麼,我們只能說,嗯,這就是網際網路):
我的身高夠嗎?還可以再長嗎?
我的皮膚光滑嗎?
我的香水噴對了嗎?
我的下頜線鋒利嗎?
我的髮型是現在流行的嗎?
我看起來完美嗎?
……
在這些問題之下,衍生出了一套“靈光強化行為準則”:做什麼事能擁有靈光;做錯了什麼會失去靈光。

如果她在你懷裡聞到這些香水味 +10000 靈光值

如果你是個音樂人,如何成功強化你的靈光:1)做出好音樂;2)擁有真的在乎你的粉絲群;3)放一些獨特的造型照片;4)保持神秘;5)在直播裡放出低音質的歌曲預覽
“我們正處於一個靈光的時代,一切都關乎看起來酷不酷” TikTok 使用者 WestWasHere 說道(注:他在今年五月因為一篇不帶任何食物、娛樂裝置坐飛機,在 7 小時的航班裡僅透過觀看飛行地圖消磨時間的帖子而走紅)。
後來,還誕生了一套不嚴謹的積分系統去評估一個人酷到哪個程度。根據 Know Your Meme,靈光積分系統的起源可能來自今年 4 月使用者 @haskell_rzz 釋出的一段影片。
在這個影片裡,haskell_rzz 在學校走廊上走著走著,然後不慎與一位同學迎面相撞。就當同學舉起拳頭朝他大手一揮準備幹架時,他優雅地抱過對方的腦袋,輕輕吻了對方的額頭。

haskell_rzz 親吻差點與自己打起來的路人的額頭,靈光盡顯
這段影片的配文是“或許這是我對遊戲配角使用過的最多的靈光了(probably the most aura I have ever used on a pawn)”。靈光低的人會在面對矛盾時大打出手,而高靈光人士只會一笑而過,寬宏大量。
Haskell_rzz 創造了靈光可以作為一種貨幣、一種可衡量的東西的概念。網友們不僅要評判一項行為是否具有靈光,還會用數字衡量靈光得分、高低、等級,甚至製作名人的靈光排行榜。

今天沒有穿一身黑 -5000 靈光值
曾經“酷”只是一種無法被具象描述、只可體味的曖昧氛圍;而現在在靈光體系中,它已被解構為各項具體打分點。
你的起床時間,健身習慣,午餐是什麼,使用的社交軟體,愛噴的香水,社交方式,走路儀態,揹包的方法……日常生活被粉碎為無數細節,全數進入“靈光打分系統”中接收審閱與評判。生活確實如一場各方面都可被資料衡量的電子遊戲了。

房間裡有植物的人靈光超強

Buzzfeed 整出了個靈光計量表
有趣的是,在做某事時,大量被“靈光”概念影響的 TikTok 網友不會沉浸在當時的情緒中,而是會抽離出來,下意識聯想到這個致命的問題:“這事兒會影響到我的靈光值積分嗎?”。
例如,一位使用者表示和自己已經五年沒說過話的父親突然出現在自己的畢業典禮上、並向其表達愛意,這位缺失父愛許久的使用者因此被感動到在眾人面前放聲大哭。
緊接著,她在網上問道:“我因此而喪失了幾個靈光點?”

我在學校裡因為成績不好而大哭 —— 這會讓我損失多少個靈光值?

我因為男孩們嘲笑我的痘痘而坐在學校廁所裡大哭 —— 這會讓我損失多少個靈光值?

當他說他喜歡我時,我真的信了 —— 這會讓我損失多少個靈光值?
將人生遊戲化:
Z 世代緩解地位焦慮的方法


乍一看這些 auramaxxing、靈光點影片還挺好玩,許多網友羅列的生活中尷尬的行為常常能引起我的共鳴並哈哈大笑,在自嘲中消除了羞恥。而且這些青少年用一種輕鬆又無厘頭的遊戲態度去解析生活的模樣頗有幾分荒誕的幽默。但在好笑背後,隱藏的是年輕人對社會地位的焦慮。
一方面,網友們不再滿足於那些虛無縹緲的自我提升指導影片,而是希望用一種積分遊戲的方式,得到對自己日常生活中行為舉止即時、具體的反饋;同時,這些靈光值 —— 即便這些數字根本沒什麼道理 —— 確實能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個評價的體系中:在 The Guardian 的報道中,澳大利亞聖母大學的哲學系助教 Paul Blaschko 指出,靈光值是一種討論地位的方式。使用者使用遊戲化的積分系統對某人的行為做出特定判斷,同時也邀請人們來評價自己。
Blaschko 認為靈光的流行反射了人們的“地位焦慮”。地位焦慮是一種“擔心別人怎麼看待我們,擔心別人會怎麼評價我們,是成功還是失敗,是贏家還是輸家”的焦慮感。
另一方面,“靈光”趨勢的發起者與主要追隨者是年輕男孩。在 The Cut 的報道中,auramaxxing 博主 Meki 表示自己的受眾大多是年輕男性。他認為,這些男孩只是想要感覺自己很重要。
“社交媒體對我們的要求標準太瘋狂了,我覺得現在很多普通男性只是想要被看到、提升自己的社交生活。”Meki 說道。

Meki 的主頁基本都是給男孩的提升自我的建議
“Auramaxxing”一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年同樣在年輕男性中流行的“lookmaxxing”(其實它就是對 lookmaxxing 一詞的戲仿)。Lookmaxxing 指網路上的年輕男性採取的一系列以提升顏值為目標的自我最佳化方法,通常包括健身、護膚、穿搭等,也有“砸骨”等極端做法。
Lookmaxxing 信奉者相信,改善外貌能提升自信心和社交吸引力,以便獲得更多的異性青睞與更好的社會地位。(我們寫過一篇關於 lookmaxxing 的文章。)

一位男孩透過 lookmaxxing 來改善自己
Lookmaxxing 聚焦容貌改善,而 auramaxxing 對容貌要求放寬,更強調行為舉止上的“酷感”。不過二者都源自年輕男孩的社交焦慮,都是由他們發起的、最佳化自我外在的策略,並衍生出了一套競爭與評價體系。

“如何透過 lookmaxxing 去強化靈光?” —— auramaxxing 和 lookmaxxing 緊密相連
隨著傳播範圍不斷擴大,auramaxxing 的受眾也從男性延伸到了女性。但女性的 auramaxxing 內容與男性的大有不同。The Cut 指出,男性的靈光影片多是關於在公眾場合如何表現得有紳士風度,但女性的多是討論人生中困難或脆弱的瞬間讓自己折損了多少靈光點。
甚至,有的博主給出的靈光增強建議本身就有濃厚的性別歧視觀念 —— TiktTok 使用者 hypebeastaaronn 給男性的靈光強化建議是“只要做個男人就行,這意味著經濟獨立、保持身形、擁有和女孩交往以外的社交生活”,同時給女性的靈光強化建議卻是“別總在網上展示自己的身體”,那會折損魅力。(這和源自 incel 文化的 lookmaxxing 同源了。)

Aaron 說,女性通常不喜歡他的建議,或者稱其為有毒的男子氣概,但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給年輕男性提供他希望自己年輕時有人告訴他的約會建議
但是,無論對男孩還是女孩,還是其他性別,一種遊戲化、數字化、計量化的看待自我與他人的方式都不是良性的。
《黑鏡》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Nosedive)》描述了這樣的一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次互動都會被所有參與者打分,得分高的人會得到社會和經濟上的優待。劇集之外,如今 TikTok 的靈光值打分彷彿就是這個世界的賽博版本。

《黑鏡》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Nosedive)》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評分,評分越高福利越多。主角 Lacie 希望將自己的評分從 4.2 提高到 4.5,以獲得豪華公寓的折扣
Auramaxxing 博主 Meki 在呼籲大家強化靈光時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厭倦了總被人稱為 NPC,而不是‘那個男孩’、‘那個女孩’(這樣的主角)了嗎?” —— 這揭示了在網路世界中僅有兩種人,或者說,只有邊緣與主流的粗暴劃分:要麼是無人在意的 NPC,要麼是主角。

“你可以在肥胖的同時擁有靈光嗎?” —— 好問題。一個人的身形與其人格魅力本是不關聯的,但在網際網路的靈光熱潮中,只有長得符合某種審美標準的人才能有靈光
“我們這一代和更年輕一代的人都被要求擁有一個網路形象。很多在社交媒體時代長大的孩子對於自己的個性、風格、信念等方面都有一種不安全感,因為擔心不酷、不合群。”網友在 reddit 的/oldergenz 中一篇討論靈光現象的帖子裡說道。
事實上,別人如何看待你、你看起來酷不酷、是主角還是 NPC,這事兒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如果你能放下地位焦慮、不糾結酷或不酷、根本不在乎其他人怎麼想……那麼,恭喜你,太酷了,+ 1000000 個靈光點。
//作者:燒雞
//編輯:caicai
//設計:冬甩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