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自 / 大白聊IT
最近TikTok可謂是在風口浪尖。
就在剛剛!TikTok通知美使用者將暫時中止平臺服務!
而這引發了人們對社交媒體本質與發展方向的深刻反思。

TikTok憑藉其簡潔明快的短影片形式、精準的演算法推薦,迅速吸引了海量使用者,其使用率之高令人咋舌。
無論是在繁華都市的地鐵車廂,還是偏遠鄉村的靜謐角落,總能看到人們沉浸於 TikTok的短影片世界中,或開懷大笑,或跟著節奏舞動。
然而,馬斯克卻直言不諱地指出,它雖人氣爆棚,實則在“浪費我們的時間”。

從個體層面看,TikTok上輕鬆有趣的內容,讓使用者在忙碌生活的間隙獲得片刻歡愉,這本無可厚非。
但問題在於,它極易讓人沉迷。許多使用者一開啟TikTok,便彷彿陷入時間黑洞,幾個小時轉瞬即逝。
原本計劃用於閱讀一本好書、學習一門新技能或是與家人深度交流的時間,就這樣被碎片化的娛樂消耗殆盡。長此以往,不僅個人成長受限,還可能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變得愈發淺薄。
從社會層面來說,TikTok的演算法在帶來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也悄然築起了“資訊繭房”。
使用者被侷限於自己感興趣的狹小領域,接觸不到多元觀點,這對社會文明的發展無疑是一種阻礙。而且,部分為博眼球而炮製的虛假資訊在平臺上肆意傳播,誤導大眾認知,侵蝕著社會的理性根基。

同時,TikTok還面臨著被美國勒令封殺的危機。
美國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強令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前剝離其在美資產,否則將面臨下架。
其背後原因複雜,一方面,美國法律體系中“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而 TikTok 的母公司在中國,但其經營活動有多位股東和美國私人投資機構參與,封禁會損害美國投資人和相關使用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自由”,而美國有1.7億人在TikTok上釋出資訊,封禁將嚴重侵害這一群體的言論自由權。
再者,從政治角度來看,這一法案與美國大選交織,有觀點認為拜登政府此舉有出於政治因素展現“對華強勢”以及企圖低價侵吞中國私營企業私有財產的嫌疑。
在此背景下,還出現了一些相關事件。此前有傳言稱TikTok可能將美國業務出售給馬斯克,但 TikTok 一位發言人明確表示此訊息“純屬虛構”。
而隨著美國封禁TikTok最後期限的臨近,大量美國TikTok使用者集體轉往小紅書,甚至自稱為“TikTok 難民”。
據1月 12 日的資料,在小紅書上關於“TikTok 難民”的相關筆記數量就突破 8 萬條,瀏覽量更是高達 4400 萬. 這些使用者轉向小紅書,並非出於安全考慮,更多的是對美國政府的“鄙視”,體現出美國民眾對政府的深度不信任。
馬斯克深知TikTok這類產品的弊端,因而對他的X平臺寄予厚望,他決然地表示“不想讓X變成那樣的產品”,而是渴望它能“成為對文明有利的力量” 。

在馬斯克的藍圖中,X要跳出單純娛樂的桎梏。
它不能僅僅滿足於提供短暫的消遣,更要承載起推動社會進步的重任。
一方面,X應匯聚各領域專家、學者,釋出高質量的知識科普、時事評論,讓使用者在瀏覽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激發他們對科學、藝術、哲學等諸多領域的探索欲;另一方面,搭建開放包容的交流空間,鼓勵不同觀點相互碰撞,打破認知侷限,助力社會形成理性思考的氛圍。
例如,在科技板塊,及時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引發大眾對未來科技走向的探討;於文化領域,展示世界各地的古老傳統與現代創新,促進文化的交流融合。如此,X才能以知識為燃料,以交流為引擎,驅動社會文明不斷向前。
TikTok與X,站在社交媒體的岔路口,一個盡享當下娛樂熱潮,一個揹負文明發展期許。
馬斯克的言論為行業敲響警鐘,社交媒體不應只是時間的“竊賊”,更應成為點亮文明的火炬,引導使用者在娛樂之餘,邁向更廣闊、更有深度的精神天地。

///
馬斯克的這番言論,可謂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有不少人認為X的內容更加一言難盡……

也有人覺得馬斯克完全是出於自己利益考量。


也有對此表達贊同的人,不過反對的人更多。


對於馬斯克的這番話,你怎麼看呢?
-END-
可怕!北美29歲華人投行女精英被伴侶殺害!行兇前剛因涉嫌死亡威脅罪被保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