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剛剛,特朗普公開表示——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全面關稅將如期實施,即下週二(3月4日)起正式生效!


上週,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長在接受採訪時就說過,根據與美國政府談判幾輪下來,即便加拿大按照特朗普提出的所有條件要求,乖乖照做,還是躲不過關稅的。
沒想到,今天特朗普一句話就印證了預想。
今天,特朗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起召開新聞會,當被問到關稅問題時,特朗普表示全面關稅還是會如期實施。
下個月起,美國將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能源產品徵收10%的關稅。

之前,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就這項關稅政策進行談判,特朗普提出條件,讓加拿大加強邊境安全措施,換來延期1個月。
加拿大的努力確實也見效了,美國政府表示在美加邊境拘捕的移民數量和查獲的毒品數量大幅下降。
現在一個月期限到了,特朗普又改口了,說加拿大和墨西哥確實採取新的措施,加強了邊境安全,但他這波關稅的目的是遏制非法移民和毒品(如芬太尼)的流入。

特朗普成天說美國慘,但實際情況是美國公民和非法移民穿越邊界進入加拿大的人數也很多,毒品也是美國邊界被查的更多。
政府資料顯示,加拿大邊境服務局2024年查獲了約800萬克毒品,而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查獲了500萬克。
特朗普還表示,說美國幾乎在所有事情上都“被外國利用”,並重申對全球多國實施對等關稅的計劃還是不變。

“我們按時、按計劃徵收關稅,我們會奪回很多失去的利益。”
他一邊喊委屈,一邊還把鍋甩給了拜登。
“不僅僅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很多國家都一直在坑害美國,我不怪他們,只怪之前的政府允許這種事情發生。他們與美國達成協議,利用美國在製造業的優勢,這能怪誰?”
一口一個“第51州”的特朗普表示,加拿大一直以來都在“坑害”美國,現在是時候終止這種行為了。
此話一說,加元跌幅立即擴大,兌加元一度靠近1.4270,重新整理2月13日以來高位,日內漲超0.3%。
經濟學家表示,25%的關稅很可能將加拿大經濟推入“衰退潮”,導致全國各地產業經濟嚴重被破壞。
關稅會將使加拿大商品在美國市場上失去競爭力,額外的成本最終可能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推高汽車零部件、肥料、藥品和紙製品等各種商品的價格。
除了25%的全面關稅,美國針對加拿大鋼鐵、鋁材和汽車還要額外徵收25%的關稅,生效日期是3月12日,兩個關稅疊加起來,這些行業面臨極大困境。
此外,特朗普表示針對汽車和零配件的關稅最早將在4月2日開始,未來還有對等關稅和對木材、晶片和藥品徵收關稅的威脅,這些關稅都會被疊加在25%的關稅之上。

面對特朗普這個陰晴不定的“霸凌型總統”,加拿大也預見了未來4年是不可能風平浪靜地度過了,上至政府、下至民企都在做好反擊準備。
加拿大聯邦和各級政府都有實施對等報復性關稅的計劃,除此之外,安大略省和BC都考慮過要直接掐掉美國的電!
其實,除了電力之外,BC手裡還握著一個“絕殺武器”——斷水。
特朗普過去曾表示,BC的水可以用來解決加州的乾旱問題。
去年9月份,特朗普談到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時表示:“數百萬加侖的水隨著加拿大的積雪傾瀉而下,它們就像一個很大的水龍頭”。
“這個水龍頭非常大,你擰開水龍頭,所有的水都會漫無目的地流入太平洋,但如果他們把水龍頭擰回去,所有的水都會流到這裡,流到洛杉磯”。
加拿大和美國之間有許多河流和湖泊,其中從BC流向美國華盛頓州的哥倫比亞河是北美第四大水域,全長約2000公里,一路南下,然後在俄勒岡州阿斯托里亞附近進入太平洋。

這條河上有470個水壩,它輸送美國40%以上的水力發電,也佔了BC水力發電的一半左右。
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有專門的條約——《哥倫比亞河條約》,要求加拿大保留部分河流的水,以防止華盛頓發生洪水,以換取下游產生的部分電力。
根據最初條約,加拿大在60年內獲得6400萬加元的預付款,用於管理河流水域,防止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下游發生洪水。
每年還有1億至4.5億的福利,美國將條約大壩產生的額外潛在水力發電的一半提供給加拿大。
這個條款去年9月就到期了,還沒有重新談判。
BC省能源與氣候解決方案廳長阿德里安·迪克斯 (Adrian Dix) 表示,本地人正在呼籲政府斷水,直接切斷美國的電力和供水,“人們很憤怒”。

歷史學家艾琳·德拉漢蒂·皮爾克斯是加拿大和美國的雙重公民,她表示,加拿大低估了我們手裡擁有的權力。
這個條約其實就是一個談判工具,加拿大掌握美國部分地區的防洪和電力系統,“如果加拿大真的想強硬起來,可以直接發出終止通知,並說我們將完全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管理這條河”。
花了幾十年時間研究政治生態學、水治理和哥倫比亞河條約的專家約翰·瓦格納(John Wagner)也表示,終止條約會讓加拿大賠一點錢,但最終是受益的。
“美國的處境將比我們糟糕得多,而我們可以生產更多的水電”。
特朗普的種種做法,也讓不少美國人看不下去,甚至有人表示:別客氣,直接掐斷水電,讓他知道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