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韓國旅行又有熱度,簡直是“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一張一千塊的機票飛過去,不光能囤一箱子開架美妝,搞不好還順手安排個“專案”,從皮膚管理到微調小整,通通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重點是價格真香,價效比打趴一大片。
而“韓女”這個標籤,也已經成了網路新美學,甚至還有專門的妝教,教的就是一種氛圍。
但凡事過猶不及,有些人一上頭就跑偏了——不是畫個妝扮一扮那麼簡單,直接把臉送去改裝廠,非得把自己雕成“韓女模板”,甚至有點病態了……
1
白女把自己整成韓女
今天要說的這位主角,是一位在社交平臺上小有名氣的網紅博主——Lisayo,年方22,常年旅居韓國首爾。

她的Ins主頁,幾乎可以當成“首爾精緻生活圖鑑”,從穿搭到探店,從自拍到街拍,幾乎無死角展示了什麼叫“韓式精修美學”。


還會分享妝教:

以及biu biu推薦:

不過,這臉不是修圖出了問題,而是現實本人就長這樣。不少人起初以為她是故意化妝整成某種風格,結果看了影片之後,才意識到:人家不是P圖,也不是cos,這是“真臉”。
說實話,真有點恐怖谷效應,那種明明接近人類臉,但又有點不太對勁的感覺,屬實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然後開始內心發毛。
網友對Lisayo的好奇心,就像開了蓋的泡菜罈子——越翻越帶勁。有人順藤摸瓜翻到了她2021年的“前世記憶”——那時候的Lisayo,居然還是個街拍模特,背景在奧地利,造型也跟現在判若兩人。雖然當時也已經有動過刀的痕跡,但沒有現在嚇人。


還有網友曝光疑似是她之前的影片:

結果到了2022年秋天,風格大轉彎。Lisayo突然空降首爾,這幾年裡,她的臉也逐漸定型為現在這種狀態:有點亞洲,又不全是,怎麼看都有點“謎”。
在種種疑雲和輿論風暴中,Lisayo終於出面講述自己的經歷:她表示,自己其實是奧地利鄉村出品的“混血少女”,爸爸是蒙古人,媽媽是俄羅斯人。小時候因臉不夠“標準西方臉”,加上疑似生父離開,導致她童年陰影濃度不低。從小生活在白人扎堆的小村莊,她經常遭到明裡暗裡的霸凌,情況“非常嚴重”。


為融入白人小朋友的圈子,Lisayo從小各種“改造自救”:求媽媽幫她染金髮(結果翻車染成了橘子精),貼雙眼皮貼貼到精通熟練。直到17歲,她終於飛去韓國,動了人生第一刀——割了個雙眼皮,從此拉開了“臉部工程”的帷幕。
她也提到,自己和韓國並不是毫無關係。原來她外婆的閨蜜就是一位親切的韓國奶奶,全家都很照顧她和弟弟,經常招呼姐弟倆來家裡蹭飯、學文化。所以說,她對韓國文化的喜歡,並不是一朝腦熱,而是從小“耳濡目染”。
Lisayo也很坦誠地交代了“後續維修記錄”:割了雙眼皮不算,還做過兩次隆鼻,臉部填充更是標配。她表示2021年奧地利模特時期之所以看起來“更西方”,主要是妝容風格+矽膠鼻假體的效果。後來到了2023年,她取出假體,恢復“原生態鼻子”,但由於小時候鼻子曾骨折動過手術,導致現在鼻型天然微上翹。


不過,咱拋開臉不說,這身材也是夠嚇人的,是不是有點過瘦了……

不少網友也在評論區表示擔憂:求你吃點飯吧!!!

也有網友分析得頭頭是道,搬出了專業術語——“身體畸形恐懼症”。聽起來像是科幻片裡的怪病,其實是真實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屬於強迫症譜系的一支“邊緣大將”。這類人對自己的外貌存在強烈、持續的不滿,哪怕別人看起來沒毛病,他們自己卻覺得臉上寫滿“錯誤程式碼”。
而放在今天這個濾鏡橫飛、AI換臉、網紅都像複製貼上的社交媒體時代,身體畸形恐懼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簡直像是在修bug:別人刷個自拍,她可能就要陷入“我是不是也得換個鼻子”式的深夜崩潰。

從這個角度看,Lisayo如今的“高強度面部運營”可能不僅是審美跑偏那麼簡單,更像是童年創傷在心底留下的某種隱形裂痕——她對外貌的執著,或許也是小時候不被接納的一種迴音。只不過,這份迴音最終以肉眼可見的方式“長”在了她臉上。
不過,在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中,也不是沒有溫柔的迴響。評論區裡閃現出一些暖心留言,像是深夜裡的一盞小燈。一位網友就寫道:“你知道嗎?我很喜歡你,就算別人不友善,你還是勇敢地分享自己的生活。我很高興看到你開心,能活成你想要的樣子,姑娘,加油。”

2
英國男子把自己整成韓國明星
說起整容,而且是這種直接動刀跨種族的,不得不提英國網紅 Oli London 了。這位兄弟,不是小修小補,而是直接把整形做成了“改頭換面級”的人生工程,把自己整成了韓國明星Jimin。
事情要從他對韓國男團 BTS 的執念開始說起。有一天,Oli在電視上偶然看到了他們的表演,瞬間陷入“韓流漩渦”,尤其是被成員樸智旻(Jimin) 電得七葷八素。從那一刻起,他便認定:這張臉,我得複製貼上下來!

為了向偶像致敬,Oli開啟了高強度整容生涯。鼻子整了六次、做了雙眼皮、拉了額頭、填了嘴唇、改了下巴……幾乎沒有哪塊臉是原裝的。8年裡做了 32次手術,花費超 1.5億韓元(也就是 400多萬人民幣),最後激動地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大家好,我現在正式是韓國人了!”
你沒聽錯,他不僅是“整成韓國人”,還精神上也自我認定為“韓國人”,直接打破種族與國籍的界限。一時間,評論區和媒體齊刷刷陷入三種狀態:震驚、質疑、無語。

當然,爭議如潮。韓國網友紛紛表示震怒:這不是“文化認同”,而是把韓國文化拿來當濾鏡套用。文化是尊重,不是 cosplay!不少亞洲網友也表示強烈不適:“不是你覺得自己是韓國人,你就真的能成為韓國人。”而國內網友的評價則更直白:“這是把自己整醜了,完全是醫療事故現場。”甚至還有人調侃:“樸智旻看了估計都得換名字避嫌。”
不知道是不是被罵爆了,後來他也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道歉,表示:“我曾痴迷模仿樸智旻,那是錯的。”他開始反思整容的根源,說這其實和偶像無關,而是和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

Oli提到,他十幾歲在學校曾遭遇嚴重的欺凌,時常感到孤獨、不被愛。他說:“這讓我極度缺乏安全感,也讓我把所有情感投射到智旻身上。”他覺得模仿偶像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只要能“變成他”,自己就能擺脫自卑、獲得認同。
其實吧,整容本身沒有錯,追星也無可厚非,但當這兩者結合成“我整成誰、我就是誰”的邏輯時,問題就開始複雜起來了。畢竟,身份認同不是可以靠一張臉解決的問題。
寫在最後
說到底,瘋狂整形、跨種族“變身”的案例,並不是簡單的愛美,而往往是深層次心理問題的外化。或許只是太想被認同,太想擁有一個“更好”的自己,結果卻在手術刀下,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力,但要有度、有底線。別被社交媒體上的濾鏡和“完美臉”搞得焦慮兮兮,畢竟現實生活不靠精修圖,也不靠跟風審美。做更好的自己,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更自在,不是為了變成另一個人。
END

Tiktok、Reddit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管理員長駐倫敦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