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任務重!別瞎蒙,IB經濟學P1、P2論文題這樣答穩拿分…

IB經濟學P 1 和P2 對學生而言是一項艱鉅挑戰,尤其是在回答長篇論文問題時。IB經濟學答題時間有限,學生必須回憶資訊,並表現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複雜經濟概念的能力
如果想在IB經濟學P1 和P2 中都取得優異成績,拿下15 分的論文題非常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P1和P2的論文題該如何回答?
PS 考前瞭解IB經濟學出題和考試範圍,怎麼能不檢視IB經濟學課程大綱和樣題

掃碼或者私信主頁君微信 meiguoliuxuezhongxin 領取~
01
總分值15分的論文題,到底是什麼?
IB經濟學P1 和P2 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是15分的論文題。這些題目通常要求學生 “discuss”或者“evaluate” 特定的經濟概念、政策或情景。與更簡單的知識回憶型別題目不同,15分題要求學生具備更深層次的分析、批判性思維以及根據證據做出明智判斷的能力
一個典型的 15 分問題可能是這樣的:“Discuss whether increasing government spending can always lead to economic growth.”
回答這類題目,學生必須超越簡單地陳述事實或描述概念。評估不同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並提供平衡的論點。答題關鍵全面,表明對問題的雙方都有清晰的理解,然後得出合理結論
這些題目可能會從各類IB經濟學主題中出題,如:
評估政府政策(例如財政或貨幣政策)的影響
評估經濟理論在現實世界中的有效性
討論做出經濟決策所涉及的權衡
這類題目評估的關鍵技能包括:
深入分析:超越知識回憶,廣泛聯絡,深入分析。例如,如果問題要求評估政府支出,那麼僅列出潛在影響(例如,需求增加、預算赤字)是不夠的。考生應該批判性地分析這些影響對不同經濟部門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強有力的答案通常包括討論已實施類似政策的國家/地區的真例項子。例如,提及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英國的財政政策將增加分析深度。
合理評估評估是題目的考察核心。考生必須對經濟政策或理論的有效性或可行性做出判斷。這包括權衡利弊,考慮不同的觀點,並根據證據得出合理結論。
例如,在評估增加政府支出是否會導致經濟增長時,可以討論這種增加如何在短期內刺激需求,但也要考慮通貨膨脹或政府債務等長期影響。
實際應用包括來自實體經濟或行業的例子有助於加強論點。如果正在討論通貨膨脹控制,可以引用面臨惡性通貨膨脹的特定國家為例子,例如辛巴威或委內瑞拉,將增加分析的可信度。
02
合理分配時間是第一步
瞭解了 15 分論文題的廬山真面目,接下來關鍵就是要掌握好答題時間,才能在考場上游刃有餘。IB經濟學P1 和P2 都包含長篇論文題,考生必須明智地分配時間,確保答案結構合理且論證充分。
P1通常會有兩個長論文題。總分15 分的題目通常會佔用大部分考試時間。大致的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P1 :用 20 分鐘回答總分10 分的題,用 55 分鐘回答總分15 分的題
P215 分的題目總共分配55 分鐘作答。P2 通常包含多個較短題目,需要的答題時間較少。
推薦方法是花 10 分鐘規劃總分15 分的答案。在此規劃階段,考生應該:
① 確定問題中的關鍵術語和概念。
② 集思廣益,找出支援雙方爭論的關鍵點。
記下可以在答案中使用的真實示例或案例研究
完成規劃階段後,接下來可以用剩餘的 45 分鐘編寫答案。
一旦開始寫作,就必須為文章的每個部分有效地安排時間。回答時間可以細分為:
前5分鐘定義關鍵術語並概述回答範圍。回答涉及可能有多種解釋的術語或概念(例如,“經濟增長”、“政府幹預”)
接下來 35-40 分鐘分析和評估是答案核心
將分析分成不同段落,每個段落專門針對問題的不同方面。例如,如果討論政府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有效性,一段可以涵蓋積極短期影響,而另一段可以關注潛在的長期後果,例如通貨膨脹。
每個段落都包括分析和評估 。展示每個論點的積極方面,但也要辯證看待,考慮反駁和潛在侷限性。這可以表明學生的深刻理解,具備批判性思維。
最後5-10 分鐘:判斷和結論。總結要點並對問題做出合理判斷。不應簡單地重述自己的分析。學生需要綜合討論過的資訊並提供對論點的最終評估。這將使考官瞭解考生有能力根據證據形成連貫的、有充分依據的結論。
03
IB經濟學論文結構到底是怎樣的?
一篇組織良好的文章可以讓考官更容易理解論點,確保考生已經涵蓋了問題的所有相關方面。
● 第 1 步:定義關鍵術語
回答 15 分題的第一步是清楚地定義所涉及的關鍵術語和概念
定義術語,文章內容清晰起見,並確保回答始終專注於問題所問的內容。
例如有關 “貨幣政策” 的問題,將首先定義 “利率” 和 “通貨膨脹” 等術語。解釋這些術語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經濟。對於審查員而言,透過定義可以充分了解考生的分析範圍。如果沒有明確的定義,則可能會因回答不準確而丟分
● 第 2 步:編寫詳細的分析段落
這一步是文章的核心,在其中分解不同的觀點並探索與問題相關的經濟論點。
① 贊成/反對結構 
分析部分的常見結構是贊成/反對格式,涉及分析論點的一方,然後提出相反觀點。這種平衡的方法表明考生有能力批判性地審視對問題的多個觀點。
例如,如果問題是關於更高稅收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可以從探索有利的一面(更高稅收的潛在好處,例如增加政府用於公共服務的收入)開始,然後轉向消極的一面(更高稅收如何減少可支配收入,導致消費降低)。
② 多策略方法 
對於更復雜的問題,可能需要將分析分解為幾個政策選項並詳細討論每個選項。如果問題要求考生評估各種經濟戰略的有效性,這種方法將特別有用。
● 第 3 步:提供全面評估
分析完利弊或多種政策選擇,就該評估論點的有效性了。評估是15分論文題的一個關鍵方面。以下是評估中應包含的內容:
正面評估 :正在討論的政策或理論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它在某些情況下有效?
負面評估 :有哪些限制或缺點?是否有需要解決的潛在負面後果?
真實世界的例子使用真實世界的案例研究或資料來說明觀點。例如,如果討論碳稅,可以參考瑞典等已成功實施此類政策的國家,或者討論其他國家(如美國)面臨的挑戰,這些國家的政治反對派阻礙了實施。
在評估中,學生還應該承認自己分析的侷限性。例如,可以提到,雖然碳稅在某些國家/地區有效,但由於政治、經濟和社會條件不同,它在另一些國家/地區可能不那麼有效。
● 第 4 步:最終評判
最後,文章必須根據考生在整個分析過程中提出的論點和證據,以明確的判斷結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總結而是一個合理的結論。學生應將分析和評估聯絡在一起,以形成對該問題的決定性立場
判斷應基於分析,並應回答提出的具體問題。請務必強調導致你得出結論的最重要的要點。
如對更高稅收的評判:“雖然更高的稅收可能會在短期內減少消費,但它們對於資助教育和醫療保健等公共服務至關重要,這有助於長期經濟穩定。因此,儘管存在短期缺點,但更高稅收的更廣泛好處,包括更好的公共服務和社會公平,證明了實施更高稅收是合理的。
這個最終判斷是指把所有東西放在一起的地方。考生需要提供一個有充分依據的結論來加強整篇文章的論點
5月13日下午,IB經濟學就將開考。至5月14日上午,2025年IB經濟學考試結束。留給M25大考生們的備考時間並不是特別多了!M25大考一天天逼近,是不是心裡慌慌的?
據瞭解,很多 M25 大考考生目前在 15 分論文題上頻繁丟分,主要問題集中在分析深度不夠、案例運用不恰當。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多練習真題,總結答題套路。
課程大綱+真題+樣題+題庫現在該利用起來了!
備考階段,急需IB複習備考資料的學生,可以領取主頁君給大家準備的IBDP大考真題/答案解析和學習資料包內含2018至2024年IBDP歷年真題以及課程指南、教材等資料,內容豐富,詳實全面,適合IB大考備考生們複習使用。
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IBDP 課程難度高,不管是日常學習還是考前複習,都不能積累大量問題。IB同步輔導課程同步課上線!
☞ 精準提分體系  
學科系統梳理:覆蓋數學、化學、物理等核心科目,針對IBDP考試大綱進行系統性知識整合,幫助學生快速查漏補缺。  
☞ 核心能力強化 
TOK思維與學術寫作: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學術寫作能力,提升IA、EE等考試核心模組表現。  
學習方法最佳化:時間管理、筆記整理等技巧,助力高效應對大考複習壓力。  
☞ 個性化衝刺支援 
1對1薄弱點突破:小班教學+個性化進度跟蹤,針對性解決學生弱項。  
真題模擬:結合歷年考題規律,提供實戰演練。  
☞ 全流程資源保障
經驗師資團隊:深諳IBDP考試趨勢,直擊評分標準,避免備考“踩坑”。  
線上學習工具:提供題庫、錄播課等資源,支援靈活複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