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海三公放榜後,家長圈再次掀起一陣“腥風血雨”。據統計,今年三公(上外附中、上實、浦外)共發放約4600張面單,最終僅錄取930人。

據統計,今年上海小學升初中的學生總數約為18.26萬人,而在這龐大的群體中,僅有930人被三公學校錄取,可見其激烈程度!
“三公”究竟青睞什麼樣的學生?這些牛娃的配置背後,是教育內卷的縮影,還是理性規劃的成果?
今天,小編結合2025年最新錄取資料與上岸學生真實背景,為你揭開“神仙學校”的擇生密碼。
三公牛娃的“黃金配置”:硬實力+軟實力雙管齊下
從數百份上岸簡歷中,我們總結出三公牛娃的三大核心特質:
1. 學術成績:校內全優是“入場券”
校內表現:
90%的錄取生擁有“全優”成績單,且至少獲得區級“優秀少先隊員”或市級“三星章”榮譽。浦外尤其看重“大隊長”經歷。
學科競賽:
數學:AMC8(美國數學競賽)前5%已成標配,滿分選手屢見不鮮;低年級學生則透過袋鼠數學、澳洲AMC等競賽鋪墊。
英語:小託福850+是“分水嶺”,部分學生甚至衝刺900分滿分;KET/PET證書則作為低齡階段的過渡。
語文:古詩文大賽、漢字小達人等獎項是加分項,但權重低於數英。
2. 科創與綜合素質: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科創競賽:青創賽、雛鷹杯、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等市級以上獎項,顯著提升簡歷競爭力。
特長與公益:鋼琴十級、圍棋段位、國際藝術獎項等體現個人特色;公益活動、志願者經歷則展示社會責任感。
3. 家庭規劃:超前學習與資源投入
時間線:多數家庭從一年級開始規劃,三年級前完成KET/PET,四年級衝刺AMC8和小託福,五年級備戰面試。
資源投入:一對一輔導、競賽衝刺班、國際賽事報名費……
三公錄取的“隱形規則”:不同學校的偏好解析
三公雖並稱“神仙學校”,但錄取側重點各有不同:
1. 上實(上海市實驗學校):“理科王者”的戰場
核心指標:AMC8 20分以上、AMC10前5%、資訊學競賽獎項,不過今年更偏向全面發展
面試特點:兩位老師“輪番轟炸”,從保溫材料到摩擦力再到死海浮力,考察的不只是答案,也是思維。
上岸學生背景
學生1:小託福800分,AMC8 24分 ,隊部主席、五育少年、科創三等獎
學生2:大隊部主席、五育少年、科創三等獎,一堆水證,小託福800,藍思值925,AMC8 24分
學生3:大隊長、班長,小託福830,AMC8 20分,古詩文大會特等獎
2. 上外附中:“語言天才”的搖籃
核心指標:小託福880+、英語演講比賽特等獎(如ESPN)、多語種基礎。
今年偏好:擁有國際視野,如模聯、模擬外交等活動經歷,開始重視數理基礎。
上岸學生背景
學生1:中隊長,校優,小託福845,英語演講獎項,科創獎項,數學水賽獎項,區級寫作小達人等水證一堆
學生2:大隊長,三星章,小託福890
學生3:大隊長,三星章,語英數全優,小託福870,AMC8 17分,澳洲AMC二等獎,C++三級透過,畫畫若干水獎
3. 浦外(浦東外國語學校):“均衡發展”的典範
核心指標:英語小託福800+、數學AMC8 15+,同時重視校內職務(如大隊長)。
地域傾斜:浦東生源佔比超80%,非浦東學生需加倍突出綜合素質。
上岸學生背景
學生1:非浦東生源,大隊長,三星章,新時代好少年,小託福無、數學競賽獎項,市級獎項4個,全國獎項1個,若干區級獎項;
學生2:大隊長,二星章,AMC8,小託福沒有達到850,希望杯,寫作小達人,科創獎項等;
學生3:二星章,國際象棋獎項。
總體看來,想衝三公,主抓的還是數學和英語,語文和科學素養緊隨其後,進三公的學生多數是全面發展的學生。
針對備考上海三公學校的學生們,文藍開設長期AMC8+小託福課程,能系統地帶領學生學習學科知識體系,並取得成績!
AMC8課程:

小託福課程:

教育內卷or理性規劃?家長的兩難選擇
三公牛娃的簡歷越刷越“豪華”,背後是家長群體的集體焦慮:
1. 內卷加劇:從“拼證書”到“拼稀缺性”
幾年前,AMC8 15分即可上岸,如今滿分選手也可能被拒。
科創競賽從“區級獎”捲到“國際獎”,有家長為讓孩子參加海外賽事,直接報名聯合國附屬機構活動。
2. 理性聲音:避免“過度包裝”
證書≠能力:一位面試官透露:“曾遇到學生簡歷堆砌獎項,但面試中連基礎科學原理都解釋不清。”
興趣取捨:備考家庭需精簡興趣班,保留1-2項真正擅長的領域,而非盲目堆砌。

給未來申請者的建議:如何科學備戰三公?
1. 分年級規劃,抓住關鍵節點
1-2年級:培養英語閱讀習慣(詞彙量1000+),透過袋鼠數學激發興趣。
3-4年級:衝刺AMC8和小託福,參與科創專案。
5年級:針對性準備面試(如模擬機考、口語表達訓練)。
2. 差異化競爭,打造個人標籤
數理薄弱但藝術突出?可專注國際藝術賽事;
英語普通但科創能力強?主攻青創賽+專利申請。
3. 心態調整:三公不是唯一齣路
三公錄取率不足3%,但上海優質民辦、國際學校同樣提供多元路徑。
一位落選家長分享:“孩子進入對口初中後,反而因壓力小,激發了自主學習動力。”
如果你對孩子的培養規劃沒有具體的計劃,可以掃碼新增三喵微信諮詢:


迴歸教育本質

三公牛娃的簡歷固然耀眼,但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製造“競賽機器”,而是培養終身學習者和問題解決者。
“卷”or“不卷”?答案或許藏在一位錄取生家長的話中:
“我們從未強迫孩子學習,只是幫她找到熱愛的領域,然後默默提供支援。”
教育的真諦,終究是點燃心中的火,而非填滿一張簡歷。

版權宣告:圖片內容大部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侵犯權益,請私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