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館裡的白鯨抑鬱了|地球快樂嗎

以下文章來源於GreenLens
本期速覽:
01北京動物園海洋館的白鯨抑鬱了?
02你的樂高積木,是可再生的嗎?
03吉野家挖掘鴕鳥業務,銷售開發蓋飯和化妝品
04聯合利華與諾丁漢大學合作改造鮮花廢棄物
05我們應該殺死一種貓頭鷹拯救另一種嗎?
06繼變綠後,大海越來越酸了
07徵集「天空顏色的衣服」和「有故事的鞋子」
08收錄了近10000種鳥類的平面網站
9月4日,@瑪卡巴卡在社交平臺釋出一篇名為“北京動物園海洋館的白鯨是不是抑鬱了”的影片,稱北京海洋館的白鯨一直髮出淒厲的尖叫。有網友評論:“它已經這麼慘叫了9年了。”
©️瑪卡巴卡
鯨豚知識科普博主@鯨類保護聯盟小助手 認為白鯨尖叫、用身體撞擊池壁等行為,屬於圈養動物常見的“刻板行為”。
白鯨的“尖叫”不是透過聲帶振動,而是透過控制額隆氣囊擠壓出哨音。在野外,白鯨個體之間會透過肢體語言和一定程度的回聲定位。雖然從生理上而言,野外的白鯨個體也可以“尖叫”,但它們不需要這麼頻繁地“尖叫”。
白鯨是一種心智發達的社群動物。被單獨圈養的白鯨生存空間和日常活動的豐富程度遠不及野外,狹小的水池無法滿足它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導致它們不得不“做點啥”來排解孤獨無聊和壓抑痛苦。
一些被圈養的白鯨會在馴鯨師的引導下發出“尖叫”來表演,它們發現這個動作可以引起馴養員注意、得到食物獎勵等,可能會逐漸形成刻板行為。
由於成本和生產問題,樂高去年曾放棄了完全使用回收瓶生產積木的努力,目前該公司生產的積木中有22%使用石油基塑膠。
近日其宣佈計劃到2026年,將積木中一半的塑膠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目前其已測試了600多種替代材料,計劃到2032年完全轉向可再生和可回收塑膠。
樂高的塑膠生產商正在用食用油或食品工業廢脂肪以及回收材料等替代品取代原始石油材料,但由於市場仍在發展,成本可能會高出兩到三倍。
樂高執行長尼爾斯·克里斯蒂安森(Niels Christiansen)稱“我們將為原材料支付額外費用,不會向客戶收取額外費用。”
樂高還將其積木回收計劃Replay擴充套件到英國,並繼續在美國和歐洲測試類似模型。消費者可以透過免費送貨的方式將舊積木捐贈給樂高。

鴕鳥的飼養效率高,作為應對糧食短缺的畜牧資源而備受關注。比如,吉野家將啟動鴕鳥相關業務,透過銷售以鴕鳥脂肪為原料的化妝品獲取利潤,同時還將開發新的蓋飯商品。
吉野家子公司運營的鴕鳥牧場(茨城縣石岡市)
一方面,與植物油相比,鴕鳥油的脂肪酸成分構成與人類皮膚接近,美容成分的肌膚滲透力更高。另一方面,鴕鳥的飼料效率高於牛和豬等,與生產牛肉相比,所需飼料僅為3~4成。
此外,鴕鳥的消化道內沒有會使甲烷發酵的微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可降至牛的一半以下。
吉野家控股於2015年收購位於茨城縣的鴕鳥牧場,涉足飼養業務。2017年成立了從事鴕鳥飼養等業務的公司,一直在探索鴕鳥的商業化道路。目前,吉野家擁有3.6公頃農場,飼養500只鴕鳥,飼養規模為日本最大。

聯合利華正在啟動一項開創性的計劃,透過與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們合作,從數百萬噸未使用的廢棄鮮花(包括牽牛花、玫瑰和金盞花)中提取天然成分,來製造可持續香水。
該團隊透過超聲波技術對精油提取過程進行了最佳化,從而縮短了提取時間,比傳統方法快40%,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提取精油。林肯郡的Bridge Farm Group每年為英國零售商供應 9000 萬株植物,該集團將與聯合利華合作,提供原本賣不出去的鮮花。

7月3日,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釋出了一項計劃,計劃從今年秋天開始每年在太平洋西北部殺死15000只橫斑貓頭鷹,旨在從滅絕的邊緣拯救瀕危的北斑點貓頭鷹。
幾十年來,橫斑貓頭鷹一直在向西遷移,抵達斑點貓頭鷹的領地,並與它們爭奪獵物和築巢地點。如果該計劃被採納,聯邦機構將很快啟動預計將持續三十年的活動,其中認證的獵人最終將射殺近五十萬只橫斑貓頭鷹。
左:橫斑貓頭鷹 右:斑點貓頭鷹
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主要基於2021年發表的一項“入侵者移除”研究制定該計劃,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設定了五對測試地塊。在一個地塊上,他們讓橫斑貓頭鷹和斑點貓頭鷹自行其是。在另一個地塊上,他們射殺了任何進入的橫斑貓頭鷹。長期實驗表明,在橫斑貓頭鷹被射殺的地方,斑點貓頭鷹的種群穩定。
該計劃遭到了動物福利和反狩獵團體的反對,稱入侵貓頭鷹的移動是“適應性範圍擴張”和對氣候變化的本能反應。“我們不能因為動物適應了人類對環境的干擾,尤其是氣候變化的全面影響,而讓它們成為受害者。”
發表於Science《科學》上的一篇文章,把人們關注氣候變化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視角從大氣帶到了海洋。由來自不同大學的21位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小組,經過檢測和評估地質記錄後,得出結論: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億年來的最高值。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環境物理學教授Nicolas Gruber使用“海洋酸化條紋”展示了近幾十年來全球海洋酸化是如何發展的。
海洋酸化是指由於吸收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水逐漸變酸的過程。人類活動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時100萬噸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過程中,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釋放出氫離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酸性的增加,會改變海水的種種化學平衡,使多種海洋生物乃至生態系統面臨巨大威脅。
Aqua衛星拍攝的影像,該衛星已監測海洋顏色21年
此前,發表於Nature《自然》雜誌的一篇研究稱,在過去20年裡,世界上56%以上的海洋的顏色發生了“顯著變化”,總體趨勢是顏色變得更綠。背後是因為隨著海洋變暖,海洋分層更加明顯,營養物質更難到達光照的地方。生活在海洋上層水域並依賴這種營養物質上升流的浮游植物群落髮生了變化。

2024年11月9日,由巫鴻策展,藝術家尹秀珍的展覽「刺天」將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開展,透過約二十件材料和語彙各異的鉅作,帶領觀者展開一場圍繞天與地、人和宇宙、內與外的討論與想象。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尹秀珍收集了許多來自她自己、家人、朋友,以及不同國家的素不相識的人的衣服,將這些承載著不同經歷的衣服重組在一起,為它們賦予新的歷程。在她看來,衣物承載著每個人的情感故事和個人記憶,也是時代和歷史的化身,透過收集並將這些衣物重新利用,藝術得以將人的經歷重新聚集。
透過與此藝術專案合作,多抓魚即日起至 9 月 9 日,向大家徵集「天空顏色的衣服」和「有故事的鞋子」,所有徵集到的舊衣和鞋子,會首先來到多抓魚服飾工廠完成消毒處理的步驟,然後重新啟程,發往藝術家工作室,用於藝術家的作品創作,使每件衣物與它們承載的故事都在迴圈流動中煥發新的生命。

插畫師、平面設計師斯科特·帕特里奇(Scott Partridge) 的鳥類圖鑑網站,收錄繪製了近10000種鳥類的平面圖鑑,根據生態類群細緻繪製了包括詳細的生物差異、姿態、行為等辨識要點。
🔗 https://jevaart.com/artworkave.htm
帕特里奇出生於緬因州,少年時期開始繪製植物、松果和小動物的素描,並立志成為一名自然科學插圖畫家。曾就讀於春田學院,專攻醫學插畫。後轉到賓夕法尼亞州的彌賽亞學院學習了一年的藝術,之後搬往夏洛特。
他的作品深受20世紀現代主義、自然主義、幾何、標誌設計影響,尤其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家查理·哈珀對他的影響最大,自然元素、動物是他創作永恆的母題。
⚪️
參考資料: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6d3e9c4000000001f01cdb7?source=webshare&xsec_token=ABsHULx1H-IukYurd_U1ZQtgnFMUHAocJRF0QGSoDn3ck=&xsec_source=pc_share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article/2024/aug/28/lego-plans-to-make-half-the-plastic-in-bricks-from-renewable-materials-by-2026
https://www.fastcompany.com/91182536/lego-plans-to-replace-oil-based-bricks-with-renewable-plastic-as-profits-soar
https://cn.nikkei.com/industry/tradingretail/56566-2024-09-02-05-00-05.html
https://www.circularonline.co.uk/news/unilever-partners-with-university-of-nottingham-to-transform-flower-waste/
https://e360.yale.edu/features/barred-owls-spotted-owls-hunting
https://web.de/magazine/wissen/natur-umwelt/meer-saurer-40054416
📧 
更多可持續相關資訊
或市場合作,請聯絡我們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