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鯉魚跳龍門”——遴選,總能在基層公務員中泛起漣漪,甚至身邊省直的好幾個夥計們,也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面對這個一年才有一次的寶貴機遇,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志卻漠不關心、置之不理,甚至“頗有微詞”。
針對這個問題,今天以“我眼中的中央遴選”為主題發起了討論,大家積極參與,噴了很多。這裡面大部分是基層公務員,也有一少部分的中央和部委公務員,有支援考的,也有反對考的,大家都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實際情況,說出了內心深處的想法。
響應號召,作為在某部委資深借調苦瓜一枚,關於參加遴選這事,我說說我的理解。
首先,剛剛參加工作三五年的小鮮肉,未婚,我建議一定去參加遴選,一定要去!畢竟是在北京,在部委工作,是每個行業的決策部門,平臺高,舞臺大,不要考慮能不能考上,一定要去試試。
其次,年過而立,拖家帶口的,一定不要去,不要去,不要去!理由是:
一、提拔已經沒有優勢了,我們司裡的年輕人都是主任科員,副處長們都比我年輕,或者說和我差不多大,就算真去了,慢慢排著隊,不見得比地方好發展;
二、從頭學習,在地方工作經驗豐富即可應付,在部委工作需要大視野與深厚理論,作為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同志,去了以後很難適應,挫敗感極強;
三、生活成本高,房子得排隊買,具體時間看單位情況,我們單位較弱勢,XX局每年就分二十來套,新同志得排四五年左右,價格約為市場價三分之一吧。車子得搖號,路上得排隊,車位得搶,罰款很心疼。吃飯便宜,每個單位幾乎都有食堂,但難以享受一家人熱熱鬧鬧吃飯的愜意;一天上班7個小時,路上交通需耗去約三個小時;
四、兩地分居,拋妻別子,箇中滋味,每個人自己體會;
五、國家部委也是普通工作,沒那麼神秘,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就是處級到頭,碌碌無為。
但是也有例外,才華橫溢的,家境殷實的,夫唱婦隨的,胸懷大志的,請不要受我的看法影響,儘管義無反顧地去實現夢想吧。
至於我,農家子弟,能力平平,年近不惑,只盼早早回家與妻兒團聚了。直接調動尚不為所動,況遴選乎?
從“西藏林芝臥虎”發言中不難看出來,考與不考,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但他自己貌似是不想考的。
02
不想考的聲音都有哪些
1、最大的阻礙就是兩樣,北京房價和家屬的工作。地方上的公務員一般不大願意折騰,除非後顧之憂能解決。
3、沒參加過中央遴選,參加過省選調,來現單位考察,人家領導很直白,開門見山就問一個問題,這個同志家庭條件怎麼樣?
4、考過去的人說:晚上加班多,很多同志住得遠,不願加班,稍微晚一點,地鐵末班車都趕不上。還有同志去了以後,天天找領導,想解決愛人工作的調動問題,領導很無奈。
5、基層新入職公務員現在普遍有服務期,根本考不了,五年後很多年齡大了要結婚生子,拖家帶口不方便,顧慮多,現實困難多。
6、有的部委會根據單位情況,在機關事務管理局的統籌下,慢慢解決住房問題,價格較低。但即便這樣還是買不起,靠那點工資還是捉襟見肘。這只是運氣好的情況,運氣不好的話,黃花菜涼了也趕不上。
7、橄欖枝很美好,現實很無奈。北京消費太高,房價太高,我覺得有志向、有家庭,或者能守住清貧、耐住寂寞,忍得了批評、忘得了自我,有能力、能加班的可以考慮遴選,但顧家、家庭負擔大、喜歡清閒的建議還是別去了。
8、感覺有那麼好嗎?每天幾個小時在路上,生命都交給地鐵了,再說了,去了又能如何?
9、北京雖然級別升的快,但是相同級別下,權力肯定沒地方大。再說了,即便級別上去了工資高了,但就公務員那點工資能管啥用?
10、雖然北京機關職位多,但人更多,好事不見得就能輪上你。
11、我還是覺得市直好,遠離廟堂,遠離基層,比較超脫。
12、說前途太虛幻,對我來講,在北京能有住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老人得到良好的醫療保障,就是前途。
13、我兩個朋友很早考到部委,快四十了,至今沒房。非老北京,或者早幾年進北京的,現在都很難買房的。
14、部委不見得比我過得好啊,我同學在XX部,老婆在XX總局,過得比我可憐多了,幾百萬買了個50平的房子,去北京都是我請他。過得好不好才是硬道理!當你基本生活都很難滿足的時候,什麼眼界平臺視野都是扯談。
15、我同學02年考公進北京,奮鬥15年從五環進三環,500多萬買了個50平的房子,現在光想回省城。
16、家裡沒錢,千萬別去,生不如死。窮人就別去京城湊熱鬧了,二代除外。窮人在北京過得並不好,即便是進去國家部委,家裡沒有家底,日子過得也很艱辛,沒家底儘量別去,房租吃飯就把工資給弄完了。
17、參加遴選的,一是對現狀不滿,二是想指點江山,三是想漲漲見識,開闊眼界。但生活是自己的,冷暖自知。
18、按我說縣裡都不用去,鄉鎮上管吃管住,你再值個班吃飯都不用花錢。
22、我專業太冷門,沒辦法,只能仰望專業不限的職位,但競爭的人又太多了,果斷放棄。
23、咦?中央遴選一般不都是北方朋友們的專利嗎?南方同志揹負的東西太多啊,親情、友情,都在南方,輕易不敢亂跑。
24、“望洋興嘆”能夠形容這個感覺。
03
支援考的聲音都有哪些
1、其實北京生活壓力沒傳說中的那麼誇張,我在部委工作,每天開車上下班,加一起也就一個小時左右。
2、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有志於在仕途上有一番作為的,有必要在更大的舞臺實現自己的夢想!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3、雖然北京節奏快,但是現在讓我回小地方,我感覺還真是不習慣。
4、能考還是考,小地方不公開不透明,關係重於能力,不利於成長。單位平臺越大,發展越快。
5、北京環境好,眼界開闊,接觸的人也不一樣,要求和標準也高。而且幹到正處級,還是比較容易的,再不濟,退休前也是正處員。
6、孩子教育問題最終還要靠高考來衡量,在北京考上“985”、“211”的機率要大得多。
7、其實在北京孩子教育問題不用愁,很多部委都會協調孩子上學問題,中學不曉得,幼兒園和小學會的,會在本區的公立學校。
8、宏觀和微觀是相對存在的。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實力能力來判定。擅長做宏觀,可以去北京這些大部門,擅長做微觀,可以去基層。有資源更好,沒資源最關鍵還是看能力。個人觀看《人民的名義》有感。
9、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10、窮人雖然在北京很難過,但不僅僅是北京,窮人在哪裡都過得不好,在省會也是如此,在市裡、縣裡也是如此,工資在哪都買不了一平米。
11、沒背景沒資源,在哪裡都要靠自己,既然都是靠自己,何不在北京奮鬥一番?
12、部委沒有你們想得那麼安逸,也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苦逼。最起碼維穩這一塊部委任務還是輕一點,基層這塊任務重啊!
13、部委G20、一帶一路這些大活動都能參加,雖然房子依然買不起,但是能見世面還是好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人民的名義》裡的趙德漢敢讓副省長在外面等兩個小時,那也是因為他天天見省部級幹部,已經見怪不怪了,沒有其他人的敬畏心裡啦!在一個地級市搞審批的就不得了,更何況全國呢!
14、在一個鄉鎮裡,天天對村民們講東講西,扯著嗓子解釋。基層權小事多責任大,上級和群眾都對基層公務員施加壓力,而且基層生活不方便,配套也不夠。這就是為啥很多基層年輕人打死都要考走的原因。
15、每年國考成千上萬人競爭一個職位,去了還這不好那不行,難道大家都腦殘嗎?
16、我同學在部委,看到大領導們天天都加班,學各種知識。我在基層看到的是老同志們整天都吆五喝六的。
17、基層晉升困難,很多老同志年輕時都很有幹勁,幹到一定時候解決不了職級,慢慢覺得沒前途了,就混著了。考遴選不是因為基層辛苦,而是基層很多時候看不到希望。
18、我單位一個九十年代的華中農大本科生,現在還是科員。要是考到北京,再不濟也得是個處級吧。
19、北京雖然住房壓力大,即便單位房子排不上,一般也安排有宿舍,很便宜的價格租給你,有的單位還給你解決一部分租金,吃住並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