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美國大學教育真的“難”

從北大到芝加哥大學,回過頭來看走過的路,Jerry發現“自己是被教育體系所耽誤了”。當年之所以選擇化學專業,Jerry開玩笑說是“懷揣著得諾貝爾獎的夢想”,而到了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芝加哥大學後,Jerry的夢想卻破滅了。
回顧在北大的求學經歷,Jerry講是“基本是玩過來的”,而來到芝加哥大學後,馬上就感受到“書念得特別辛苦”。
一方面是語言有障礙,另一方面功課確實非常的難。考試也完全不一樣:在中國,考試的答案都在講義裡;而在美國,大部分是開卷考,你背下來沒用的,因為考的不是你記住了麼,而是你能不能應用,學會應用,才是真本事。
所以美國的大學生,至少芝加哥大學的大學生,比北大的本科生不知道辛苦多少倍。
就搞科研而言,把前人的經驗記下來,是完全沒有用的
。反思中國為什麼沒有得過科學類的諾貝爾獎,就是因為諾貝爾獎是需要在嶄新的領域裡有所建樹,所以必須要有創造性。
而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本來孩子生下來都是不一樣的,而教育的過程中卻不斷的給出“標準答案”,這之後再來要求孩子有創造性,這怎麼可能呢,“我們的教育體系讓我們從小已經被定性了,已經沒有具備創造性的基礎了”。
02
美國基礎教育的“易”

與我們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相比,美國基礎教育則好像“容易”很多。美國越年紀小越輕鬆,小學基本沒作業,美國小孩子把更多的時間都放在了體育運動和興趣活動上面,孩子的成功並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好,更看重綜合素質,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而到了高中、大學、研究生,最應該學習、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學業則是非常的辛苦的,這和中國的大學教育又倒過來了。
在Jerry看來,美國的小學、初中很散,可是卻是有作用的。Jerry太太對小孩管的非常嚴,孩子放學回來就會問“老師佈置什麼作業了”,女兒回答:“老師讓我們讀書。”是隨便讀什麼書都可以,只要讀到100頁、有家長簽字就可以了。
Jerry當時覺得奇怪,這算什麼作業,但後來仔細思考,發現這其實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再拿數學而言,中國的數學強大的是算數,而美國的數學就是面積很廣,邏輯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
03
必須反思
“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整體比較中美教育,在Jerry看來,中國是低年齡段厲害,而美國則更講究自主學習;中國整體水平比美國高,可是美國的專業性很強,“我在芝加哥大學學化學的時候,同學的數學很多都比我好”。
而其中,我們必須反思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學化學,問下來可能只有兩種答案:好出國,好找工作。
而問美國人只有一種答案就是——我喜歡。起來出國能是最終目的嗎?不過是手段而已,這是本末倒置了,“他如果不喜歡、不快樂,他一定做不好。每天去上班就是為了掙那點錢,他能做好嗎?”
所以後來為什麼Jerry在芝加哥從化學系退學而轉學金融專業,是因為他琢磨半天終於想明白了“。首先,我肯定拿不到諾貝爾化學獎了。因為得這種獎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是天才,我肯定算不上天才;第二,開玩笑的說就是你必須是瘋子,鑽進去只想這件事。而自己是凡夫俗子,七情六慾太多。後來,我想想我還是喜歡賺錢,就轉去讀金融了。”
再拿學語言來說,學語言目的又是什麼?不就是為了將來學習和交流嗎。出國留學為什麼累,是因為剛出國,語言和專業知識都搞不懂,疊加起來就很辛苦。而語言就是一個交流、學習的工具,如果語言不是問題,就會輕鬆很多。而學語言,說白了聽說讀寫達到獨立學習的能力就OK了,而辭藻多華麗豐富,這都是永無止境的。
Jerry認為自己換專業這件事說明走了一些彎路、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希望我們的這一代人反思好學習的目的,不會再走這樣的彎路。
04
中美關於教育有效性的理解
有很大差異

從教育的目的和教學方式出發,中國和美國關於“教育有效性”的理解可能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對於當代中國而言,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把價值觀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育的全部過程之中。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統一的高考錄取體制對基礎教育的制約和影響,以及社會外部環境的變化,教育的過程正在逐步被異化為應付考試訓練的過程。
目前,這個過程正在向低齡化階段發展。由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比拼心理,對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正在進入歷史上最狂熱焦躁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孩子從教育中不能享受到快樂,不快樂的時間一再提前。教育提供給人們的,除了一張張畢業證書外,越來越難以使人感受到精神的愉悅和心靈的平和。
我們之所以送孩子上學,並不是因為孩子必須要上學,而是因為他(她)們要為未來的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上學是一個人為了實現人生目標而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認識到你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生不是一場由他人設計好程式的遊戲,只要投入時間和金錢,配置更強大的“裝備”就可以通關。一旦通關完成,遊戲結束,人生就會立即面臨無路可走的境地。
人生是一段發現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認識到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像是遠方的一座燈塔,能夠不斷照亮前方的道路。

新增Leah學姐備註“STEM”報名講座
並領取美國國土安全部和移民局
最新釋出的【STEM專業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