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劉樹鵬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拉格說:“人是萬物的尺度”。
人被稱為萬物之長,管理和探索這個世界,創造了自己的文明。這就是普羅泰拉稱人是萬物尺度的原因。
然而,人真是萬物的尺度嗎?人類的尺度來自哪裡?誰是人類的尺度?
如果人類沒有尺度,只能隨著自己的情慾為所欲為,這個世界一定充滿黑暗和罪惡,或許早已沉淪滅亡。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在他的詩歌《可愛的藍色》中寫道:
如果生活純屬勞累,
人還能舉目仰望說:
我也甘於存在嗎?是的!
只要良善純真尚與人心同在,
人就不無欣喜
以神性來度量自身。
神莫測而不可知嗎?
神如蒼天昭然顯明嗎?
我寧願信奉後者。
神本是人的尺度。
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
棲居在這片大地上。我要說
星光璀璨的夜之陰影
也難與人的聖潔相匹敵。
人是神的形象。
荷爾德林提出一個觀點—人只能以神性來度量自身,神性是人類的尺度。這個觀點與普羅泰拉格的說法形成對照。
就像荷爾德林所說:“人是神的形象。”神不僅創造宇宙萬物,而且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沒有人看到過神的樣子,但每個人身上都來自神的尊貴。
儘管這種形象因遭受罪的汙染而漫滅不清,但來自的神的良知仍在人的心靈深處閃耀。人的善惡、美醜觀念就是來自內心的良知。
上帝一直沒有放棄對人類的啟示和救贖。祂藉著先知向人類頒佈律例,更藉著道成肉身把祂的愛顯明出來。
耶穌說:“你要盡心、儘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
神的話就是人類的尺度。加爾文說:“不認識神,人就不能認識自己。”C.S路易斯則說:“我相信基督教導,正如我相信太陽已經升上來了一樣: 這並不只是因為我看見了它,而是因為透過它,我看見了一切事物。”
如果沒有神,人對自身的尺度都搞不清楚,又何來尺度管理和探索萬物?

自古至今,隨著基督教導的傳播,對人類的社會、科學、文化、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人類的行為規範方面倡導和推動了無數改良。
羅馬帝國元老小普林尼在給圖拉真皇帝的報告中寫道,基督徒“用莊嚴的誓言來約束自己不作惡,永遠不欺騙、偷盜或姦淫,永遠不作偽證,當需要講真話時也永不否認。”
殺嬰、棄嬰在羅馬帝國是常見的行為,但遭到早期教會堅決抵制。基督徒不僅對殺嬰、棄嬰行為予以勸阻,而且還堅持收養這些孩子。奧格斯堡的阿弗拉曾是一名妓女,當她成為基督徒後,專門收養服侍那些被囚犯、盜賊、走私犯、海盜、奴隸、土匪丟棄的孩子。
公元374年,基督徒皇帝瓦倫提尼頒發法令,廢除殺嬰陋俗,把丟棄孩子也定為有罪。在他之前,君士坦丁大帝頒佈法律,禁止在被判作苦役或作角鬥士的罪犯臉上烙印。因為他透過讀經,明白人的臉上有上帝的榮美形象。
在《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一書中,學者施密特透過大量歷史文獻,展現了基督如何透過祂的追隨者給這個世界帶來巨大的作用和影響,把人類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西方記者去南太平洋一個島嶼採訪,看到部落酋長手裡拿著一本聖經,便以嘲諷的語氣說:“你怎麼還看這本書?這本書早已被我們丟棄了。”
酋長看著他笑了,認真地告訴他:“我們如果不讀這本書,你早已成了我們的食物了。”
《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一書的譯者汪曉丹女士在《譯後記》中感慨地說:“回眸人類歷史,如果沒有基督教的影響,角鬥士、食人蕃、活人祭、奴隸制、一夫多妻、陪葬……這一切恐怕今天仍是‘人類文明’的內容。”
荷爾德林說,地上沒有尺規,人類只有仰望尋求。是的,人類的尺度不在這個世界上,而在至高者那裡。
人的價值就在於尋求至高者的旨意,活出來自祂的尊貴和榮耀。就像使徒保羅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轉自《
詩意恩典
》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 12:2

…


朋友,你是否被基督的愛所感動?

將心和靈放置何處,不僅影響今生的福樂,
而且決定永生的福樂!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
若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敬 請 關 注
晨 修 晚 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