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太|避孕就不符合教導了?

(老五個子矮,但是不妨礙當姐姐呀)
今天和一個朋友電話,她家有三個孩子,她和她先生都不打算再要更多孩子,但是她先生不願意去做節扎,因為他覺得這和神的心意不符,她很困惑難道符合聖經教導的唯一做法就是“順其自然,隨便生幾個”嗎?她的家人把這個問題上升到他是不是不在意她之類之類,她知道楊先生馬上要去做節扎,所以想了解一下我們的想法。
以下是我和她分享的我們的想法。
(順便說一句,我們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我也完全無意教導——我實際上特別反感網路教導。我的自我定位就是那個大中午跑去井邊打水的婦人,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經歷想法告訴別人,僅此而已。)

如果你問我,符合聖經教導的唯一做法就是完全不避孕嗎?
我的答案是:我不認為是這樣的。
一個家庭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智慧來考量,要不要更多孩子,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麼問題。有的家庭真的異常困難,他們認為要一個孩子就足夠了,這沒什麼不可以的。我們生完老二以後也一直在避孕,老三到老六都是意外。
每次都有人要問:“為什麼你們一直避孕卻一直有孩子,肯定是你們的避孕方法不對。”但我想說,在我的觀念裡,我們是不是避孕,是我們向上帝表達我們“不想再要孩子”的態度——但是最終是不是會有孩子,仍然是上帝的主權。
有的人避孕,卻一直有孩子,比如我們。有的人不避孕,卻求子不得,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但如果有了意外,上帝真的就是給了孩子,那墮胎這件事,確實是不符合我們信仰的教導的——因為我們相信,生命始於受精卵。我會把意外有的孩子生下來——我們也是如此實踐的。

在我朋友的例子裡,我聽下來,既然夫妻倆都贊同避孕,那大家的矛盾焦點其實就是“避孕方式的選擇”問題。這件事我覺得不必要扯到神學高度,因為“避孕方式的選擇”這件事本身不存在是不是和聖經教導相違背的問題——那按照聖經的教導,妻子順服丈夫就好了。
所以我也鼓勵她回去和先生可以就這個問題再商量,把方方面面的顧慮告訴先生,比如女性吃藥可能對身體有損害等等,然後讓先生來決定。
(聖經對先生的教導更嚴苛,聖經教導先生在做決定的時候是要為妻子捨己,好像基督為教會捨己那樣。)
我們家的情況是,我也曾經建議過楊先生去節扎,但是他是一個非常非常怕疼的人——就是那種去一次牙醫診所也要心理建設好幾年的。所以他一直沒有下決心,我也一直沒有催他。我們就一直用避孕套,然後就一直有意外。
懷了老六以後,楊先生忽然變得非常堅決,他覺得他就是要去做節扎的。反而是我勸他,這是很大的決定你要想清楚哦。他覺得他想得非常清楚了,所以他就著手預約了手術(所以那些對葫蘆娃有執念,希望我們生到七個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哈哈哈)。
我覺得這是一個“他要行一里路,就同他走二里”的實踐。

還有,我覺得不要把這些事上升到先生是不是在意自己的高度。
很多女性在懷孕的問題上,把自己和丈夫割裂開來看待,就覺得“懷孕都是我的事,你倒是佔便宜了”,所以就覺得自己吃虧了。
我覺得這樣的想法不太符合“合一”的觀念,就是夫妻是一體的。當我們這樣把自己和先生割裂開來思考問題的時候,難免就會影響夫妻關係。
其次,即使是從世俗的角度來看,這樣想也有點缺乏智慧。懷孕是很辛苦,但是如果夫妻關係是正常的,先生也會在懷孕的時候照顧。所以,就好像“生病的人”和“照顧的人”,哪個更辛苦呢?——也很難說不是嗎?
既然大家是一起辛苦,懷孕的苦楚也是暫時的,那我們就可以在這些事上實踐彼此包容和體恤。
(我知道有人會在這裡說,自己的丈夫如何如何不負責任,但這些並不是這篇文章在討論的重點,可以參考一些其他的改善夫妻關係的文章)

我理解,很多人會覺得,對先生這樣“縱容”是不可思議的,是因為說到底,在很多人心裡,對“再多一個孩子”這件事是很恐懼的。
我會理解,是因為我過去也是這樣的。
我記得我只有兩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恐懼有老三。因為我已經有兒有女,我非常滿足了。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帶孩子很辛苦,我不想再辛苦一遍了,我覺得老三會打亂很多我的計劃。
後來有了老三以後,我覺得老三挺可愛的,但我對老四這件事仍然想也不敢想,我覺得有老四還是非常恐怖,因為我們的經濟條件也完全不足以支撐四個孩子的教育支出什麼的,我們還是希望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的。
我覺得我是生了老五、老六以後,才真正對生孩子這件事釋懷——就即便如果楊先生做了手術以後我們仍然意外有了孩子,我也會歡天喜地生下來。
有更多孩子很好,沒有更多孩子也很好——這是我現在的心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轉變,是因為過去我受世俗觀念的影響,會覺得孩子是一種負擔。但我現在真正認識到:孩子是上帝給的祝福和產業。

很多人講到“孩子是上帝給的祝福和產業”的時候,會說孩子非常可愛之類。
但我覺得新生命誕生在我們家,對我們最大的祝福是讓我們全家都成為了更好的人。
我和楊先生在這些年裡,隨著孩子的增多,一直在改變。原來大手大腳的我們,現在變得精打細算。我們的家務技能也提升了好幾級,時間管理能力也提高了N個段位。如果沒有更多孩子,我可能也沒有什麼動力再拼事業,我有三個孩子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大型律所的合夥人了,我已經非常滿意了——我也不太可能去考美國律師證,更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咬著牙在這裡做出庭律師(真是過去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還有,原本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們自以為我們的感情也算還可以的。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很多過去的隱藏的問題才爆發出來。因為沒有打算離婚,所以我們一直在激烈爭吵中努力解決問題(哈哈哈)。隨著孩子的增多,原來可有可無的問題都變得尖銳,但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些年的感情反而是更好了。
——原來的“感情好”,是很多問題避而不談的表面的好。但現在的好,是把問題都攤開談透了以後真實的好。

我們的幾個大孩子也在多子女家庭的環境裡得到了很多祝福。我在想,如果我們只有三個孩子,老大現在快14歲了,老三也7歲了——那他們現在的生活估計每天就是看書學習,大部分孩子也確實是這樣的。
但是因為我們家有很多小寶寶,所以幾個大孩子每天都會花一些時間陪伴弟弟妹妹。我們坐車出去的時候,他們會幫3歲的老四綁上汽車座椅的安全帶。
有人覺得這樣對大的孩子不公平,但我反而看到,大的幾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愛心、耐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弟弟妹妹是幫他們成為了更好的人的。
前幾天我一邊換尿布,一邊和11歲的老二在聊天。我換完尿布的時候,老二直接就把垃圾桶遞過來了。我當時非常感動這個細節,因為看到他有替人著想的品格——我覺得這些品格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

說迴避孕這件事,我們在“決定不要更多孩子”的時候,也可以面對自己的內心想一想:
我不想要更多孩子,到底是因為,我們家庭真的完全不能負擔,還是說,我心裡仍然有各種“偶像”,比如是不是過於追求“精英教育”,是不是貪戀“世俗快樂”等等。
如果確實是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關係——我們還是可以到祂面前,我可以告訴祂,我信心就是不夠,我暫時還是軟弱,我也還是繼續避孕。
我覺得這樣的坦誠,好過自欺。
而且當我們生命境界真的有成長的時候,就會發現,脫離了那些偶像,才是真的自由。
有句經文: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篇16:4)
所以我現在生了老六,我反而覺得更自由了:我覺得世界這麼大,哪裡都可以去,我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在育兒方式上,我也摒棄了過去很多執念,現在我也不拘於一定要這樣那樣,少了很多負擔。

在電話裡,我也向我的朋友指出,她的焦慮源於“不信”。
事實上,任何焦慮都源於“不信”。
我們內心總是信不過神,覺得祂會硬塞給我一個孩子,卻不會給我養孩子的資源(哈哈哈)。
朋友說她記得我之前講過一句話:“孩子是自帶銀行卡來的”,這句話當時安慰了她很久,而且最後發現事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我聽過無數這樣的例子,我自己也有經歷過很多次。
但是我很理解,信心軟弱的時候也仍然會軟弱。甚至就是現在,我自己也有焦慮不已的事,總是覺得信不過神。
有一本書《屬靈低潮》,是鍾馬田牧師寫的。裡面很感動我的一句話是,不要讓我自己對我說話,要反過來,要讓我對我自己說話。
——聽起來像是精神病一樣(哈哈哈),但是實際上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不去制伏自己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我就會被自己的情緒吞噬。
所以在我自己的各種焦慮擔憂湧上來的時候,我會對我自己說:“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

因為懶,所以這篇文章完全沒有遮蔽關鍵詞,所以估計文章的生存時間也不會很長。
也很抱歉,因為懶,所以沒有解釋很多“基督徒黑話”,估計不信的讀者朋友讀起來會有點費勁。
最後,大家都在問我,孩子生好了沒?
答:老六是男孩,是個八斤二兩的大胖小子,能吃能睡,都挺好噠。
謝謝大家的代禱。
——打賞就不必了,禱告請不要停。哈哈哈。

相關文章